2013-04-09 15:40:09魚魚

〈孩子是父母親的縮影〉

孩子的身體基因,源自父母的遺傳,此乃眾所皆知的事,但子女的性格行為,是否亦由雙親的染色體決定,這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471168_268000383303028_1851206516_o.jpg


〈孩子是父母親的縮影〉


多數家長都喜歡子女乖巧、聽話、不亂玩,尤其遇上孩子在搗蛋、搞破壞、“盧小小”、大鬧脾氣的時候,真是氣惱大人,火冒三丈還家法伺候,心裡還質疑:這是不是我們的小孩?明明大人沒有教他亂做亂來,為什麼他總是講不聽?甚至他怎麼都不怕打、不怕罵?明知還越故意犯錯?

也許孩子很多的負面行為是沒教自會,是他恣意妄為的,但也許沒教的,更在於當他面對某個情境景況時,所“應當要做”的心理和行為準備,而大人們須更進一步理清的是──我們有教會他什麼事情?這便是問題的所在。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感覺到:小孩子的認知學習就像一塊海綿,他們更早在學齡之前,便可以大量吸收周圍的訊息,並加以複製、呈現,特別是在語言學習的表現上,有時候大人間兩句一時對談的詞語,他們幾乎是一瞬間就記住了,而且還能在不預期的時候脫口而出,如同這樣的學習能力影響,親戚血統就算相近,若家中常講母語的家庭和常講國語的家庭,便使孩子的使用語言有不一樣的能力展現了。

除了語言能力,在其他的行為學習方面,孩子的仿傚範疇恐怕不僅於此,甚至超乎大人刻板的認知!

他們的小眼睛對大人行為的觀察,細微入目,我們不經意的善惡、好壞,他們通通都能很快的copy,只是善惡二元的後天分野,對他們來說毫無意義,小人只管觀察、聆聽和複製,這便是他們的學習本能行為,接著在他們觸及到的環境遭遇時,就以直覺發揮出來……

因此,孩子觀察到了什麼,就使他會了什麼,比方說“說悄悄話”、“禮貌應對”、“大聲咆哮”或是“粗暴對待”以及“散亂不整理”……等等的行為。

特別在令人頭痛的負面行為上,請您有機會時(最好把握在面臨情況的當下,或抓狂後理智恢復時),不妨仔細回想:是否小人當下的行為,恰似你也曾在某個時候做過的舉動;或是當你年幼時,遇到相同的情境,是否也會想那般樣的充滿好奇,勇於嘗試?或心存僥倖,鋌而走險?或大膽忘形,衝動無法自制?

非單只有自己,這些行為也可能出自配偶的日常慣習、行事風格、偶發的舉動;又或許是來自各代教養、寄養的長輩們,這些大人們的表象行動,都直接映入他們的大腦,接著伺機來處理他們小小世界的問題,那麼自然也就有那些大人行為簡易版的舉動,包含有秩序的與脫序的,一點也沒有“走鐘”(誤差)

只是大人在混亂的工作與日常生活打滾就已經夠煩了,如遇上孩子們無理取鬧的負面行為時,就更難進行查覺、自制和體諒(這點一樣會被複製),那麼良性的溝通互動就更加滯礙難行,負面的問題行為也更容易一再上演。

說也奇怪,如此的現象,以表徵看上去,就像會遺傳,恰如宿命輪迴,一如俗語:『好種不種,歹種不斷』所言。但果真如此嗎?如果能再細心些體察,父母的行舉實在不能以遺傳為藉口,從自我的大行為去看,孩子的行為真是父母親行為的縮影,他們能做的,只是更粗糙、更簡單、更直接而已。

 

那麼大人應該要怎麼做呢?請記得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在每次捉狂火大的時刻中,我們所選擇做出的事情,正是影響孩子他將會做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