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7 23:29:43魚魚

7月15日家長心靈成長課程--曼陀羅心靈繪畫

7月15日家長心靈成長課程--曼陀羅心靈繪畫

 
7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

共有四場,材料費共250元(非學生家長收費500元)

地點:大小魚親子館 電話:07-8055351

 

「曼陀羅」創作常被應用於藝術治療中,它被認為具有統整的功用。曼陀羅(Mandala,音為曼札拉)在梵語中有圓的意義,象徵圓滿、宮殿、宇宙、精粹、聚集等,常被用來作為冥想用途。榮格是較早發現曼陀羅可應用於心理治療的西方心理學家,他說:「個人的曼陀羅是秩序的象徵,它們在病患身上發生的時機,主要是心靈失去方向或轉向的時候。」當病患自發地畫出曼陀羅或夢見它時,對治療人員而言,這就說明當事人的意識有心理危機。基本的曼陀羅是由中心的小圓(或象徵符號)開始往外發展,在最外圍有一個大圓,整個大圓所包含的區域即形成曼陀羅意象,中心的小圓在此代表「自我」的核心,曼陀羅之內有城牆、道路、守護者、眷屬、資源等象徵圖案,在跨文化區域中隨處可見不同形式的曼陀羅。通過曼陀羅的創作,個體通常會在過程中經驗到種種不同的心理變化,一些潛藏在深層的記憶或情結往往會在過程中不經意地浮現出來,有些可能被有意識地覺察到,其他則是一閃而過。這些覺察及心理變化在冥想、自動書寫、睡夢等身心寬鬆狀態中也會出現,運用曼陀羅創作來幫助個體統整僅是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

當藝術治療師為個案創造有利的環境時,這環境或藝術治療工作室本身可被視為是一個曼陀羅,藝術治療師和個案在曼陀羅中一同經歷建立關係、發現問題、退化、轉化等歷程,最後獲得統整。

 

佛洛依德所稱的「力比多」(Libido),榮格稱它為「心靈能量」(Psychic Energy),尤其是「能量」這個詞已被現代人廣為引用,在不同領域中也有別稱,如「磁場」、「念力」、「超能力」或「特異功能」等。透過曼陀羅創作將心靈能量轉化為象徵的過程中,個體在不使用具象或文字、語言等方式,得以令潛意識和曼陀羅自動地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有部份是以投射及認同的方式來進行,有部份則是因專注於創作所來帶來的「忘我」狀態而出現。

 

藝術治療師利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媒材及引導來協助個案進行曼陀羅創作,或與個案共同創作曼陀羅,有經驗的治療師能夠迅速地覺察到個案當下的身心狀態而進行處置。治療師的覺察有部份和「轉移/反轉移」有關,有些則是透過「象徵」或「美學」的體驗來進行,如果它是自動地覺察(潛意識覺察),我們可以將之看成是一種心靈能量的移動。一些較複雜的曼陀羅在創作時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與耐力,某些較工整的曼陀羅也需要藉助工具的使用來達成,這些對創作者而言將形成考驗,部份的焦慮往往在此時出現。佛洛依德認為焦慮本身就是由力比多的轉換形成,另外,蘇利文提出了「自我的形成是為了讓我們免於焦慮」的概念,人們想要逾越界線便產生焦慮的經驗。曼陀羅之中存在著自我與界線及外界關係的問題及象徵,某些潛意識內容或情結將在創作過程中自然地與意識進行交流,即心靈能量的移動。在創作中出現焦慮並且在焦慮狀態之中繼續創作的經驗,讓創作者獲得面對及處理焦慮的機會,同時,早期快樂的記憶在創作中浮現,也會讓創作者退回到享樂的快感之中。在這樣的心靈能量轉化之中,洞見也常在此時出現。我在藝術治療之中,較傾向促使個案在此情境中有自然產生洞見的機會,由於洞見是個案自己覺察到的,對於自我的統整將是十分珍貴。

 

在樂譜中經常可以看到休止符,休止符讓音樂有短暫的靜默出現,在藝術的創作經驗中,當創作完後也會出現靜默,有時創作者並不想說話、身體沒有動作,只是靜默,靜默本身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與作品融合及對話的覺受。休息得以讓消耗掉的能量獲得補充,也讓潛意識的工作有機會自行運作,這樣的狀態和經由冥想所出現的狀態十分類似,其中之差別在此時的靜默是自動地出現。如同「禪」一樣,有些派別認為藝術是實現禪的重要呈現,有些則認為應集中於冥想,然而,它的目的則是引發「開悟」(洞見)。藝術治療師也因為個人的取向而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治療師認為創作完後應該表達(通常是以語言或文字),有些則認為允許靜默,我個人則通常是讓個案自行決定,如催眠大師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說:「治療師只是提供你一個機會,在有利的環境裡好好思考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