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2 17:02:12小彥

鄉土精緻音樂會

  正式在中學服務已四個月,在調整與適應的過程裡,對自己所擔任行政與教學工作已漸漸上了軌道,也開始有點餘裕,反省教學生活裡的點滴。


  已經很久沒有想把我的教學生涯記錄的念頭了,今晚是四個月以來第一次,起因則是敝校承辦鎮上一年一度的鄉土音樂會。音樂會中難得有很想要寫點東西的感覺,立刻向同事借了筆,利用節目單背後的空白處,草草寫了幾行字,回家後一直告訴自己要把它繕打下來。


  就從這個「鄉土精緻音樂會」說起吧!


  同樣是音樂會,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居民對它的態度就不會相同。在繁華城市裡,相信參加音樂會的民眾多半是為了聆聽欣賞,而且參加這類藝文活動對他們來說可能是家常便飯。而在鄉下,前往參加的民眾則多半是抱著好奇心,想看看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就前一種情況而言,或許你能夠享受的是較佳的會場品質;就後一種情況來說,民眾就像看野台戲一樣,會場裡不時有人走動,可以聽到交談聲,小朋友們在四周快樂地玩耍,也同時影響了總體的品質。


  我必須坦承的是,我比較喜歡前一種情況,偶爾則會因為後一種情況感到不舒服。但轉念一想,卻覺得無妨,因為就大家都能夠一同享受、一同歡樂來說,兩種情形是等價的。然而,若就音樂會本身的進行方式來說,我更進一步去想到的是,如何能讓鄉下的民眾也試著學會以不同方式或角度去欣賞同一件事物?


  於是我又想到了,對這裡的學童來說,他們需要的可能不只是音樂神童是誰?畢卡索的貢獻?或者知道某某世界名曲、某幅畫作是出自哪位名家的手筆?那對他們來說可能太遙遠。較具體而有成效的或許是,培養他們一些參加藝文活動時的基本態度與認知,若能以這些為基礎,再慢慢去引領學生對藝文的喜好,比如讓他們自由揮灑或模仿名作。一旦掘發了他們內心深處對藝文之美的感受之泉,那麼我相信,即使老師刻意不教更為深刻的知識,學生們也會主動去探索。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除了為這些地區的學生開啟了另一扇窗之外,或許正因為他們純樸的生長環境,反而比從小就在都市成長的孩童更有感受力。


00:15
1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