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7-04 23:16:22小彥
桑木嚴翼《康德與現代哲學》
書名:康德與現代哲學
作者:桑木嚴翼
譯者:余又蓀(1991)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售價:新台幣117元
《康德與現代哲學》為現代日本哲學家桑木嚴翼的代表作之一,他畢生鑽研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進而提煉形塑自己對康德哲學的獨特見解。而桑木先生在《康德與現代哲學》一書,則對康德哲學的體系及其影響,有全面而概括的介紹和極為簡要的評論與詮釋。而譯者余又蓀先生的譯文平實流暢,相信亦有益康德哲學的總體理解。
全書共十二章。就康德哲學的介紹而言,涵蓋了康德的時代背景(第一章)、康德的思想發展及論者對其思想分期的評判(第二章)、康德的理論哲學(第三章至第八章)、實踐(道德)哲學(第九章)、文化與目的論(第十至十一章)等哲學思考,以及康德哲學之意義與新康德主義等相關流派(第十二章)等,書後還附有譯者余又蓀先生所整理的康德年譜以供查考。
就康德哲學的評論與詮釋而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康德「物自體」(即「物自身」,thing -in –itself/ things –in -themselves, Ding -an -Sich)概念的理解與詮釋。一般而言,「物自體」此一概念在康德哲學中,主要是作為一種吾人認識能力的界限,是「可思而不可知」的概念。但近代的詮釋者主要因為論述的基點或背景不同而賦予「物自身」概念不同的意義,如作為當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先生便將「物自身」的概念視為是一價值意義、特別是道德實踐意義的概念,乃至於是一種存有論的概念,馬克斯主義或唯物論者則或恐視之為一不能為吾人知識所認識的客體之其餘部分,康德之後德國觀念論的發展甚至有取消物自身概念的趨向。對此,桑木先生則是引介了新康德主義的代表人物溫德爾榜(W. Windelband)的理解與詮釋──即將「物自身」的意義轉化為自然科學以外的歷史知識;若再進一步說,也就是並非自然科學的律則所能解釋或預測的其他知識領域都可以算是「物自體」。而就我的理解,桑木先生在論略康德哲學中道德、美學、文化、目的論等概念時,或許便有意將這些領域的概念知識皆歸屬於康德哲學中「物自體」的領域,而這也是桑木先生的詮釋之所以令我感到新穎有趣之處,而若我們以較為寬泛的意義來看待這個部分的時候,在物自體的領域確有價值意味,而且此一價值意味較牟先生的詮釋更為寬廣,更具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但也於此看見牟先生與桑木先生「英雄所見略同」,以及康德哲學本身所隱含之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此外,桑木先生畢生鑽研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他也如諸多哲學史家(ex:國內已故學者傅偉勳先生的《西洋哲學史》所論者)一般,認為康德的知性(understanding/ Verstand)十二判斷與範疇中的「分量」部分需要更動,才能符合康德的整體哲學思考(詳閱該書頁79-80),但我以為,「分量」部分是不是需要更動還有待商榷。但是限於學力,我還無法多作說明或論述。而書中尚有諸多足以啟發我們思索的論點,不擬在此一一詳述。
就康德哲學的述評而言,這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著作。
07042004
23:15
作者:桑木嚴翼
譯者:余又蓀(1991)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售價:新台幣117元
《康德與現代哲學》為現代日本哲學家桑木嚴翼的代表作之一,他畢生鑽研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進而提煉形塑自己對康德哲學的獨特見解。而桑木先生在《康德與現代哲學》一書,則對康德哲學的體系及其影響,有全面而概括的介紹和極為簡要的評論與詮釋。而譯者余又蓀先生的譯文平實流暢,相信亦有益康德哲學的總體理解。
全書共十二章。就康德哲學的介紹而言,涵蓋了康德的時代背景(第一章)、康德的思想發展及論者對其思想分期的評判(第二章)、康德的理論哲學(第三章至第八章)、實踐(道德)哲學(第九章)、文化與目的論(第十至十一章)等哲學思考,以及康德哲學之意義與新康德主義等相關流派(第十二章)等,書後還附有譯者余又蓀先生所整理的康德年譜以供查考。
就康德哲學的評論與詮釋而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康德「物自體」(即「物自身」,thing -in –itself/ things –in -themselves, Ding -an -Sich)概念的理解與詮釋。一般而言,「物自體」此一概念在康德哲學中,主要是作為一種吾人認識能力的界限,是「可思而不可知」的概念。但近代的詮釋者主要因為論述的基點或背景不同而賦予「物自身」概念不同的意義,如作為當代新儒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牟宗三先生便將「物自身」的概念視為是一價值意義、特別是道德實踐意義的概念,乃至於是一種存有論的概念,馬克斯主義或唯物論者則或恐視之為一不能為吾人知識所認識的客體之其餘部分,康德之後德國觀念論的發展甚至有取消物自身概念的趨向。對此,桑木先生則是引介了新康德主義的代表人物溫德爾榜(W. Windelband)的理解與詮釋──即將「物自身」的意義轉化為自然科學以外的歷史知識;若再進一步說,也就是並非自然科學的律則所能解釋或預測的其他知識領域都可以算是「物自體」。而就我的理解,桑木先生在論略康德哲學中道德、美學、文化、目的論等概念時,或許便有意將這些領域的概念知識皆歸屬於康德哲學中「物自體」的領域,而這也是桑木先生的詮釋之所以令我感到新穎有趣之處,而若我們以較為寬泛的意義來看待這個部分的時候,在物自體的領域確有價值意味,而且此一價值意味較牟先生的詮釋更為寬廣,更具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但也於此看見牟先生與桑木先生「英雄所見略同」,以及康德哲學本身所隱含之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
此外,桑木先生畢生鑽研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他也如諸多哲學史家(ex:國內已故學者傅偉勳先生的《西洋哲學史》所論者)一般,認為康德的知性(understanding/ Verstand)十二判斷與範疇中的「分量」部分需要更動,才能符合康德的整體哲學思考(詳閱該書頁79-80),但我以為,「分量」部分是不是需要更動還有待商榷。但是限於學力,我還無法多作說明或論述。而書中尚有諸多足以啟發我們思索的論點,不擬在此一一詳述。
就康德哲學的述評而言,這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著作。
07042004
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