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6 22:17:47小松奈奈

我想我應該會放棄這裡了...

明日報一直伴著我成長,由我初進大學到畢業。
再由一個新鮮畢業生變成一個不再新鮮的打工仔。

這裡滿載著我美好的回憶。

但,大家還是轉到http://www.xanga.com/home.aspx?user=aufinnau

我想我以後不會常來的了。(縱現在也不常來了)

親愛的阿白兄,請你移移玉步,轉到新的地方去探訪我囉。

(我想這裡只有你來吧!)哈~哈~
阿黑 2009-08-02 00:48:23

補充一下:

對人貢獻的力量, 不一定來自於某種形式, 一個張愛玲, 一個普魯斯特, 兩個沒有幾個人進去過的房間, 對世間產出如此重大如此長久的影響力, 終究來自於類似於孤僻的沉靜.

又或者, 我們感謝郭邰銘的捐款, 而郭邰銘感謝的不是孫中山或蔣中正, 而是他的母親, 一種簡單的存在, 而卻提供蘊育出大貢獻者的家, 細細微微的付出.

大者也許成就了小, 小者也許蘊育出大, 隨著因緣條件, 改變自身生活的形式.

特別是當生活型式是透過選擇的, 那就更要尊重他人的選擇, 因為那可能是別人暫時的選擇, 不管得不得不.

我們所能貢獻的, 只是靜靜地聽, 靜靜地思考, 要不, 就得當面討論, 如此, 所謂的建議與好意, 才變得真實可靠.

要知道別人寬不寬厚, 只要看別人怎麼包容我們, 別人的外顯行為, 是應該被側重的, 除非你離群住在荒島.

別人內在的反芻過程, 您以為自己知道得比別人多了些, 那, 會不會也因此, 而有了更多的盲點呢?

要不, 舉個簡單例子, 有幾個人, 覺得與自身相處幾十年的父母兄弟, 都比別人更了解自己嗎?

僅此

阿黑 2009-08-02 00:22:24

好比當官, 不貪就已經是很大的佈施, 比起人富有後再捐款, 還更不容易.

這是一個細微處, 一般不容易感覺到, 卻是一種隱形, 而且令大眾有安穩感, 使人信任, 並進而倚賴的力量.

仍舊是謝謝, 這今天聽來的故事.

阿黑 2009-08-02 00:09:44

一個沒有內在同等經驗的人, 或者可以藉由慈心悲心所衍生出來的想像力, 來補足經歷不足的缺口.
但多數人所擁有這樣的力量, 並不會很豐沛. 一方面求生存已耗掉太多的時間, 二方面, 一個內在專心致志於己的人, 通常外相看來多半傾向於自私. 但這是一個過程, 一個別人內在之旅的過程.
當你斷面地撞進了他人一生之流的片面時, 容易流於斷章取義.

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品, 通常都帶著悲劇性, 是由有著同樣高度(也許更高或更低)的心靈內在所寫出來的, 如果看不到負面, 或者只看到負面, 或者只看到正面, 都同樣寫不出動人的作品, 唯有沉澱後一顆冷靜的心靈與眼睛, 才能接近並看出生命的真實.

不要去擔心別人負面等等的, 要擔心的, 也許就只是不要惡意傷害他人, 如此, 就已經是一種很大的佈施, 無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