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23:14:40小種子
(轉載)【《奇蹟課程》中文部】我信賴我的弟兄,他們與我是同一生命
Ken的教學影片(點選字幕,有中文字幕):
今天我們要談第181課:「我信賴我的弟兄,他們與我是同一生命。」
這是《課程》常被學員誤解的觀念之一。耶穌一向不談行為和形式,只談心靈,換句話說,我們信賴弟兄的正見心靈,並非信賴其小我。耶穌在第9章「修正錯誤」中說:「你的弟兄是對的,因為他是上主之子。至於他的小我,無論如何,必定是錯的。」我們常提醒前來基金會的學員,要「做個正常人」。什麼是「不正常」呢? 比方說,你晚上要外出,卻找個有戀童癖的人來當你小孩或孫子的保母,或請個慣竊來看家。又比方,我們不會和貪汙或信用不好的人做生意簽合約,這是常識。
耶穌要你信賴弟兄,不是要你信賴他的小我;這一區別極其重要,讓弟兄的小我有機可趁對他沒有好處。就好比,你不會在酗酒的人面前擺一瓶酒,這樣對他無益,因為他已深陷恐懼之中,無法克制自己不喝酒。上述戀童癖或慣竊的例子也一樣,讓人置身在充滿誘惑的情境中,對誰都沒好處。
《課程》說,上主把聖靈這一清明的天音置於我們心中,是為了限制我們的妄造能力,我們也可以秉持這一助人的原則,為弟兄的妄造能力設限。重點在於,我們限制別人的行為,並非出於懲罰或評判的心態,而是因為,不這樣做就無法發揮助人的愛心,就好像任由孩童跑上馬路,對誰都沒好處。我們不用想就知道要給孩子設限,譬如:「出門時要拉著我的手」、「不要碰熱爐子」、「不可以玩刀子」等。為什麼我們不對「成年的孩子」也這樣做呢?有些人其實也像孩童一樣無法自制。
再強調一次,我們這樣做是出於慈愛和關懷的動機,想要幫助對方,不是為了懲罰;我們相信透過不設防的善意與慈愛,能幫助對方相信他心中懷有正念。這才是我們所信賴的:每一個人心中都具有同樣的力量能夠選擇正念、捨棄妄念;選擇平安與寬恕之師,放棄衝突、罪咎與恐懼之師。
所以,我們限制某人的妄造能力,是為了告訴他:
「因為我愛你、關心你,才要阻止你傷害自己;不是因為生你的氣,也不是想批判你或你的行為。相信我的善意與關懷,將使你憶起自己具有正念,有朝一日,會如〈練習手冊〉所言, 也許今天,也許明天,也許五秒鐘或者五年之後,你會選擇正念。這才是我所信賴的。」
故《課程》幫助我們認清:不論人們做了什麼,即便是舉世髮指的罪犯,或你周遭做惡之人,其罪行並非出於邪惡本質,因為沒有誰的本質是邪惡黑暗的,人人都有源自正念的光明、平安與喜悅。人們加諸自身或他人傷痛,其背後都隱含著求助的渴望:「請放下評判,透過你的慈愛,讓我看到自己心中的正念。請不要強化我的小我,請堅定我的歸鄉之願。」這是耶穌要我們「信賴弟兄,他們與我是同一生命」的真意。我們都有同樣源自恐懼及靠恐懼餵養的妄念小我,也共有能夠修正小我的正念之愛,及正確選擇的力量。
台灣奇蹟資訊中心提供
中譯:慧軍
修訂: 沃伊德、克蕾兒
字幕核對:琢光、彭桂華
轉載自《奇蹟課程》中文部之「我信賴我的弟兄,他們與我是同一生命」
有人酗酒,就不要把酒放在他面前,然後跟他說我相信你的正念不會讓你喝;有人酗煙,就不要把他帶到免稅煙店去,然後說我相信你的正念不會讓你買煙;有人貪吃,就不要讓他去吃到飽餐廳,然後說我相信你的正念會讓你適可而止,諸之此類的等等等等,根本就不叫做相信他的正念,而是在誘惑他的小我啊!更要小心的是我的本意真是為了他好?還是只是藉此來標榜自己的正念,滿足了小我的權力欲?反成了另一種小我的誘惑?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小我社會裡,可以此類推的例子好多好多,舉例權財名勢其實在正念之下,都只是中性的工具,然而在小我眼中,可就宛如難以自拔的毒品了。所以,假如有人貪婪金錢,就不要讓他有貪婪金錢的環境;有人戀棧名聲,就不要讓他接近名聲;有人沉溺權位,就不要讓他有機會得到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