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方慧《手機裡的男朋友》
曾經,我們讚嘆新科技帶來的各種Social Media
讓陌生的、遠距的、久別的、失聯的……人們在網路上相會
但現今,這些Social Media帶來的隱患一個又一個逐漸浮現
沉迷上癮者宛如被手機綁架
未經證實的謠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傳遞
網路暴力輕易地擊潰線上另一端的陌生人
自己也能躲在螢幕後頭,恣意且天馬行空地塑造另一個與現實截然不同的自己
縱然人們都知道沉迷網路可能影響正常的社交
但這個世界的變化太快,專家學者的警示老早便被拋諸腦後
就拿「已讀不回」焦慮症來說,許多人在還未意識過來之時就被制約了
還有許多人雖然意識到,但仍不由自主的去翻手機、刷新訊息
然後妄恣猜測對方的心理、攪亂自己的思緒……
《手機裡的男朋友》開文第一篇〈微博自殺記〉最初只是一則表達心情難過的發文
卻因為引來朋友、陌生人乃至於名人的關注、評論,膨脹了自以為的重要性
於是又扯了大謊,謊言在網路無遠弗屆地幫助下愈演愈烈
為了圓謊,反將自己推向生命的懸崖邊
〈痘〉和〈手機裡的男朋友〉,更是典型的網路人際問題
是不是只有經過美顏攝像機與P圖後的完美照片,才能代表自己認可的自己
是不是只有透過網路,修飾過對話的交往,才是自己想要的戀情交往方式
〈S小姐的朋友圈〉則顯現了網路世界的虛假
在網路出現之前,人本來就有多面貌
在父母面前是一面 在他人面前表現的又是一面
而網路世界出現之後,則又強化了這部分
不僅將家人朋友進行分類,也將真實的自己分割
在哪些人面前呈現哪一部分的自己,又屏蔽掉哪些自我
真實的、虛假的,都能依照設定刻意的發布
作者方慧透過一篇又一篇的短篇故事
描繪生活在虛擬網路、不自覺受控於社群媒體……的人們
那些天馬行空的虛構,讓人們得以滿足現實中無法隨心所欲的自己
但也呈現了在這些虛擬想像後的自卑、假意與畏怯
於是,網路彷彿為人們築起一道安全牆
牆後的我們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放飛自我
然而當關係要延伸發展到現實裡,沒有安全牆的屏蔽
許多人反而喪失了勇氣、往往選擇了退縮
我想,許多人都能透過故事,在某一篇的某一點上
看到與自己人生似曾相似的場景,或是感受到類似主角的心理活動
《手機裡的男朋友》反映的,就是現代人的人生!
人類的心理活動真是奇怪
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也那麼容易受外物影響
為了微博而發微博,無所不用其極爭取關注
刷朋友圈可以刷一天,什麼正事都撇開一旁
日後的網路生態會怎樣演變?
網路對人的影響力,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手機裡的男朋友》
作者:方慧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7月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lihi.cc/GnryA/astraes
誠品書店 https://lihi.cc/3deft/astraes
金石堂 https://lihi.cc/m7cey/astraes
讀冊生活 https://lihi.cc/o9nDE/astraes
三民網路書店 https://lihi.cc/qnPj6/astraes
【書籍簡介】
他簡直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男朋友,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問題,也就僅僅是見不了面吧。
★才女作家方慧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熱銷突破10萬冊!
★15個故事已全數售出影視版權!
★韓寒監製「ONE.一個」app高讚作者,造成「刷屏現象」,閱讀數超過1億次!
我的男朋友,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人。
每天,我都要和男朋友打很長很長的電話,發很多很多訊息,在手機裡面完成情人間會做的事。除了睡覺時間外,我們都開著語音,就像彼此近在身邊。
「跟你說啊,我遇到好玩的事情了」、「跟你說啊,剛剛好詭異」,那些「跟你說啊」的事情,都不過是些雞毛蒜皮。更多的時候,我們什麼也不說,只是「嗯」、「哎」,或者打哈欠給對方聽,這不就像在身邊一樣嗎?
我的男朋友,就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人,有著必要的優點和必要的缺點。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問題,也就僅僅是見不了面吧。而當他終於敲定能來見我的日期時,就連這一個問題,也即將不是什麼問題了。每天倒數著見面的日子,這時的我還沒察覺,有些什麼也在悄悄倒數著……
才女作家方慧的作品被認為巧妙地在文學性和市場性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題材親民卻不落俗套,語言平易而饒富後勁,當自傲、自卑、自欺、自戀、自責、自憐……等各種情緒躍然紙上,被說中的你,心裡驚慌卻也只能強作鎮定——我有准妳寫我嗎?
【作者介紹:方慧】
1990年出生,當前最受矚目的才女作家。
2014年初開始在韓寒主編的「ONE.一個」app發表短篇作品,其中〈手機裡的男朋友〉、〈S小姐的朋友圈〉、〈微博自殺記〉等多篇故事在發表後都成為微博熱搜詞、微博熱門話題、豆瓣熱門榜。
方慧曾在影視公司工作,並擔任《新流星花園》的編劇。對於劇本創作的熟練,對她的小說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情節推展時會借鑑劇本的寫作手法,因此讓她的小說十分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手機裡的男朋友》是方慧的首部短篇小說集,收錄的15個故事便已全數賣出影視版權。
她相當熟悉社群網路生態,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網路社會一分子的時代,每個人也都可以從她的作品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我自己也是social media 的重度使用者啊
能跟朋友聊天
知道大家的現況 真的感覺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