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8 19:50:52astraes

【試讀】存在的獨白—米蘭‧昆德拉《無謂的盛宴》


 
「時光飛逝。因為有了時間這件事,我們先是活著……然後,我們死了,而我們還會跟那些認識我們的人一起待上幾年,不過有另一個變化很快就會出現:死者成了老死者,沒有人記得他們了……;只有幾個,非常罕見的幾個,他們的名字留在記憶裡,可是卻失去所有真正的見證者,失去所有真實的回憶,成了木偶……」——取自《無謂的盛宴》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隨著逝者而去,時代更迭,一代又一代的記憶逐漸模糊,過往的輝煌在今日逐漸被遺忘。於是亞瀾的女友不識史達林,不用驚訝,因這世情本就是如此。那曾經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那不得不離鄉背井的流亡歲月,歷歷如昨的往事,在周圍的人早已不復記憶的今天,米蘭‧昆德拉書寫出走過八十多年人生的感嘆!

  我出生的年代,史達林、赫魯雪夫早已過世,米蘭‧昆德拉也因布拉格之春從捷克流亡法國。於是前者對於我來說早已成為歷史書中的一句話、一個名字,而後者直至成人才聽聞他的人、他的作品。然而對於曾經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作者來說,蘇聯的武裝入侵、極權統治,是真真切切的在自己人生中留下難以抹滅的痕跡。過去的經歷、往事的迴盪,並未因一個時代的結束而結束,為了擺脫思想的箝制,追求自由意志的自己,那曾經的抗爭、吶喊與激情,究竟在宇宙的洪流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人們在生活中相遇、閒聊、討論、爭吵,卻沒有意識到大家在交談的時候其實都站在遠方,各自從一座座矗立於不同時間點的瞭望台發聲。」——取自《無謂的盛宴》

  年齡的不同、經歷的不同、教育認知的不同……,每個人因其生長背景的條件不同,對於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的解讀、不一樣的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因時代的變遷、觀念的改變、思潮的演進,在不同的時期,對同樣一件事的體會、看法也可能不同。於是英雄偉人不再、於是蓋棺不一定論定、翻案可能再翻案,在所有過去都無法明確之下,為何還要將歷史一提再提?

「你出生的時代……你的國家……你的母親……所有重要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選擇的。一個人可以擁有的權利都是關於一些無聊的瑣事,根本沒有任何理由為這些事去抗爭或寫什麼著名的宣言!」——取自《無謂的盛宴》

  然而,人類就是傻,可笑的—善良的—傻,就是有那麼些人,願意為了某種信念、某個理想前仆後繼,或許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看似毫無意義,但如果不是那些當初的無意義,又怎會成就現在的世界、型塑現代的我們!~~~

  那麼書寫這件事呢?如果僅是無聊的瑣事,米蘭‧昆德拉為何在八十高齡之後還要撰寫這本《無謂的盛宴》?而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透過文字書寫之後呢?正如同「瞭望台理論」,每個讀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閱讀,解讀不同、體會不同,二十歲的青年、四十歲的中年、八十歲的老年,成長的經驗、閱讀的心境都使得各時期獲得的體悟相對不同。而存在於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有意義也好、無意義也好,都將不會只是一齣被操縱的提線木偶劇!

  現在的我如此體會,不知當我到達米蘭‧昆德拉書寫的年紀時,再回頭看《無謂的盛宴》,又會有什麼樣不同的感觸……

#《無謂的盛宴》
原書名:La Fete de L'insignifiance
作者: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譯者:尉遲秀
出版社:皇冠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3月30日

【書籍介紹】
點出最嚴肅的問題,同時卻不使用任何嚴肅的句子。被當代世界的實相所魅惑,同時卻避開寫實主義。這就是《無謂的盛宴》。
我們可以將本書視為米蘭‧昆德拉所有作品之集大成,荒誕的總結與尾聲,對我們這個滑稽的時代發笑,因為這個時代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幽默感。還能說什麼呢?再無話可說。讀吧!

這本小說是句點,是遺言,總結了昆德拉的寫作生涯,也是一場終極的如釋重負。
繼《無知》後,暌違11年,文壇大師米蘭‧昆德拉最新小說力作!

我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這個世界已經不可能推翻,不可能改造,
也不可能讓它向前的悲慘進程停下來了。
我們只有一種可能的抵抗,就是不把它當一回事。
無意義,我的朋友,這是存在的本質。它隨時隨地永遠與我們同在。
就算沒有人想看到它,它也會出現:在恐怖之中,在血腥鬥爭之中,在最不幸的厄運之中。
要在這麼悲劇性的境況裡認出它,直呼其名,這經常需要一點勇氣。
可是我們不只要認出它,還要去愛它,無意義,我們必須學習去愛它。
呼吸這圍繞著我們的無意義,它是智慧的鎖鑰,它是好心情的鎖鑰……


【作者介紹: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一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