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 20:05:58astraes

【試讀】命運的抉擇—赫曼‧赫塞《生命之歌》


 
  赫曼‧赫塞的《生命之歌》,描述的是一位青年的人生境遇,但同時也是大千世界徬徨人類命運的縮影。《生命之歌》的故事,描述青年庫恩從青春年少的懵懂無知,到經歷生命中的種種美好與磨難,看盡世事而逐漸圓融成熟;經由他對自己的剖析與他人的交往,以內心獨白的方式描繪出人生境遇的無常與滄桑。人的生命歷程,就宛如音樂的一篇篇樂章,在激昂高亢與平靜沈潛的段落中堆疊、轉換。故事並藉由庫恩對自己生命的思索、和與他人之間的對談,帶出許多值得讀者細細思索人生哲理。

  赫曼‧赫塞生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時間距離今日雖不遠,世界在這短短五十年間有著驚濤駭浪般的變化。然而,雖然科學改變了現代社會,但人類的命運,卻彷彿只是各種酸甜苦辣的延長。在今日,閱讀赫曼‧赫塞的文字,赫然發現人們的生命歷程,與百年前的人們的各種情緒、思考與抉擇,差異似乎不大。對於生命的意義一樣迷惘,對於人與人間的感情一樣有著各種困擾與折磨,親情、友情與愛情一樣是個大難題。而人們,總是要等到走過那一段段的試煉過程,才能領悟人生的道理。

  故事中的主角庫恩與環繞在他身邊的人們,有的人歷經荒唐的年少,在歲月的洗禮下,逐漸明瞭世事;有人則潛藏悲劇性格,一意孤行,毀滅自己也傷害他人;這些角色個性鮮明,便宛如在我們的生命過程中會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

  從人與自己內在的對話、人與他人之間的連結,生命因此而有意義。當自己看著別人,同時也是看著自己;人能借鏡、能反思,命運也就有了轉變契機、有了出口。曾經莽撞、曾經坎坷、抑或曾經輝煌的人生,能否轉變、能否持續,都掌握在個人的一念之間。或許自殺需要絕決的念頭,但生存下去,更需要極大的勇氣。人不僅要對與自己生命牽扯的人們負責,更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閱讀《生命之歌》,也彷彿是在對自己的過往重新檢視。曾經,我也徬徨於未來志向;對於自己的選擇,即使有諸多不安也只能埋頭闖過去。曾經,我也在友情和愛情間徘徊,也有著迷惘、崇拜、快意、挫折、無奈……等種種情緒。人生經歷的這些時刻與這些感覺,讓人困擾也讓人煎熬。而在閱讀中,赫曼‧赫塞的一字一句,就這樣猛然擊中心間,帶著隱隱傷感,也隱隱發痛
……

PS.對於赫曼‧赫塞,之前只接觸過《流浪者之歌》,《生命之歌》則是第二本,對於他其他的著作還未曾接觸,因此只能單就《生命之歌》給我的感觸來完成心得~

#感謝遠流出版提供試讀機會!

#《生命之歌》
原書名:Gertrud
作者: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譯者:柯麗芬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初版

【故事簡介】
他受著苦,內心承受著沉重的痛苦,他寂寞得就像餓得疲弱不堪的豺狼一樣。這位受苦的人嘗試以傲氣與孤獨對抗寂寞的心,卻無法承受。他靜靜地等待著人群,等待著一個友善的眼神與一絲的理解,並且隨時準備好為此縱身而入。我當時是這樣想的。
海因利希‧莫德是位挺拔俊雅,陰晴不定,有自我毀滅傾向的歌劇演唱家,他第一眼看到庫恩寫的曲子時,就被其中深藏的痛苦所感動,進而與庫恩結識。庫恩是位有志於作曲的年輕音樂家,少時一場意外讓他變得自卑抑鬱,求學過程的不順遂差點讓他放棄音樂,在海因利希的鼓勵下,他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演奏自己創作的曲子,受到相當的好評。溫柔自信的歌特蘿德有一副清麗的好歌喉,庫恩深深為她著迷,並以她的聲音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劇。這三位個性迥異的藝術家因為對音樂的熱愛而相識,互相吸引,並讓彼此推向成就的高峰,卻也帶來一場莫大的悲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賽作品,首度德文直譯本。赫賽畢生探討人類生存的種種衝突和對立本質,在這本結構簡單的小說中有最突出的描寫:惺惺相惜的好友愛上同一個女人,使得友誼變得苦澀;相愛無法給人帶來幸福和寧靜,卻帶來毀滅和痛苦……
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永遠的文學經典。小說敘述與浪漫主義音樂緊緊扣連,壯闊悠揚。


【作者介紹: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生於德國南方小鎮卡爾夫/符騰堡(Calw /Wurttemberg)。年少時迫於父命曾就讀神學院,後因精神疾病而休學,但始終立志成為詩人,更在二十一歲時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浪漫詩歌》。二十七歲《鄉愁》一出,佳評如潮,繼而是《車輪下》、《生命之歌》、《徬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荒野之狼》、《玻璃珠遊戲》(遠流即將出版)等一部部不朽之作,讓他於一九四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位二十世紀德國文學浪漫主義的最後英雄,於一九六二年病逝,享年八十五歲。
威爾剛 2020-01-11 15:07:26

讚~~~~!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