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5 12:31:25薇薇

四旬期第五主日







2006.04.02

主日福音:  

今日的福音講述一些希臘人要見耶穌,他們可能是歸化猶太教的外邦人,或喜歡追求智慧的希臘人。耶穌必然有一特定的吸引力,促使他們求見。我就以「吸引」作主題去看看耶穌的吸引力:

1. 耶穌說話所顯露的智慧:在耶路撒冷,法利塞人、撒杜塞人、經師等三批知識份子的刁難都被耶穌輕易化解,這折服了愛智慧的希臘人。

2. 耶穌行動的勇氣:耶穌以一人之力去清理聖殿,那份面對強權而做出當做之事的勇氣必定為人所欽佩。這件事發生在聖殿內,外邦人的庭院中,希臘人可能就是見到這事而被耶穌所吸引。人人都佩服以寡敵眾的英雄,電影劫後英雄傳中的主角挑戰五虎將,總令人看得興奮異常。

  不過,耶穌自己對這些都不甚了了,祂藉此機會展示更偉大的事,預言更吸引的事的發生:耶穌表示祂的時辰到了!這是祂生命中最重要的時辰,也是祂最吸引的時辰,比祂所顯露的智慧或勇氣還勝一籌,祂就以此「光榮的時辰」開始祂的講話。

  「人子受光榮的時辰到了」:猶太人也久待此時辰,他們等了五百多年,才等到一位如此偉大的領袖。現在祂說:「光榮的時辰」到了,令他們非常興奮,但跟著耶穌所說的,又令他們很失望,因為祂講的是要喪失生命。

  但為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刻是祂一生最重要的時刻,是祂表現天父最愛世界的時刻,是祂戰勝魔鬼、罪惡的時刻。

  面對此時刻,耶穌亦很緊張,甚至「心煩意亂」,這是人面對重要時辰的自然反應,例如學生面對決定生死的總考,必定非常緊張。在山園祈禱我們清楚見到耶穌內心的掙扎。耶穌經過對天父的祈禱,就立刻充滿信心,因為祂意識到十字架正是審判世界的時候,是世界的首領魔鬼被打敗的時刻,亦是吸引所有人歸向祂的時刻。

  耶穌在十字架上以愛吸引人,喚起人心底對愛的渴望及對有愛心的人的尊敬。每聽一個愛的故事,人心底裏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嚮往愛的偉大。例如:聽到一個以德報怨的中國家庭,如何長期善待一殘廢日本老兵的故事,真令人肅然起敬;又如一位台灣老兵,幾十年後發現在大陸的妻子,仍然沒有改嫁,等候他回來。這些故事令人感受到愛的無窮力量。

  十字架使我們相信,唯有用愛才能真正擊敗魔鬼。魔鬼教人自私,教人相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自私的人永遠不會真有愛他的人。魔鬼教人用暴力、信仇恨報復;十字架要人和平、信寬恕;魔鬼教人信財富,十字架上的基督教人在世上用愛積財富,祂在十字架上一無所有,顯示財富不能帶走,唯有愛永存不朽。

  
今日年輕人受挑戰極限吸引,四旬期讓我們瞻仰十字架上的基督,接受愛的挑戰,讓愛吸引我們,真愛是極具吸引力的,讓自己的愛也吸引別人走向基督。

  
( 摘自輔大禮儀研究中心網站 )



-反省與實踐 -

1. 當耶穌面對祂一生最重要的時刻時,感到心煩意亂。
但經過對天父的祈禱之後,就立刻充滿信心。

當我們的內心感到掙扎時,也能夠學習耶穌祈禱的方式:
父啊!光榮禰的名字罷!

( 摘自輔大禮儀研究中心網站 )







四旬期第五主日

耶 31:31-34‧希 5:7-9‧若 12:20-33

生命的泉源是愛,最真切的愛是在痛苦、拒絕中才能實現出來。... 愛的犧牲好似鑄金,一定要受火的提煉。


 

還有兩個星期,我們慶祝復活節。今天的讀經指出耶穌面對自己的死亡的態度。因此,我們可以更了解耶穌死亡的意義,而開始進入聖週。

首先,我們要注意:耶穌好似我們一樣,也懼怕死亡。今天的讀經二告訴我們:當耶穌還在世上時,他以大聲哀號及眼淚祈求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父。還有,按照今天福音的記載,耶穌想到自己的死亡時說:現在,我的心神煩亂,我要說甚麼呢?父呀!救我逃離這個時辰罷?

耶穌在死亡前顯露出很人性的態度。但是,面對死亡的自然反應不會使他逃避死亡;反而,他了解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就是屬於他本身使命的重要部份。在生活中,耶穌為了實踐自己的使命,已經要經過困難、面對挑戰。最後,耶穌明白苦難與十字架是他要面對的、最後及最大的考驗。

耶穌沒有尋求任何考驗,但是,他願意接受、面對所有考驗;包括: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為甚麼?因為,耶穌愛天父,願意接受天父所賜予的使命的後果;包括:人的拒絕及十字架上的死亡。

還有,耶穌接受、面對最大的犧牲,是因為他愛我們。耶穌來到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使我們與天父修好,並給予我們更豐富的生命。所以,耶穌很積極宣揚天國的喜訊、醫治病人、寬恕罪人、為人行了很多好事;最後,他明白自己要透過在十字架上的死亡來拯救人。

耶穌明白,人的拒絕是最重要的機會,以表達自己對人的無條件的愛,並將新生命的恩賜給予人類。為甚麼?因為,生命的泉源是愛,最真切的愛是在痛苦、拒絕中才能實現出來。

這樣,耶穌說出那句更有意義的話:一粒麥子非要落在地裏死去,始終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結出很多麥粒。耶穌相信自己的死亡不是終結,而是我們新生命的開始,是新人類的開始。耶穌是那粒願意死亡的麥子,在這粒麥子的死亡中要生出很多麥子,這些麥子就是基督徒。

經過耶穌的死亡,就會有更多的人可以得到新生命的恩賜。而新人類就是教會,經過十字架上的犧牲,耶穌會變成更多兄弟姊妹的長子,他會成為天主大家庭的開始,即是教會的開始。

耶穌為了強調自己是因為愛我們而接受犧牲,繼續說:現在正是這個世界被判罪的時刻,是俗世的罪魁被推翻的時刻。即是說:耶穌的犧牲要破壞魔鬼的勢力,使我們與天主之間出現新的關係。

耶穌為我們犧牲是一個很大的恩賜,是我們得到新生命的機會。這樣,新生命何時才可進入我們的心,消滅舊我,並再創造我們成為新的人?

耶穌告訴我們:至於我,當被人從地上舉起來時,要吸引眾人歸向我。即是説:耶穌在十字架上表達出他的無條件的愛;這份愛吸引我們,使我們願意分享與耶穌一樣的無條的愛及犧牲。經過這條路,我們可得到新生命的恩賜,可重新做人。

愛的犧牲好似鑄金,一定要受火的提煉。如果,我們願意經過這火,這火會慢慢消滅舊我、自私、壞習慣,才可建立新的自我,建立我們做天主子女的身份。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給予我們一個大的挑戰。即是:經過愛的犧牲,得到新生命的恩賜。在這四旬期,耶穌讓我們見到,我們的靈修掙扎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教導我們學習與耶穌一樣的無條件犧牲的愛,經過這條路與其他兄弟姊妹一起同行復活的旅程。

我們是否願意從這角度去善度日常的生活呢?



主日福音釋義--丙年四旬期第五主日

福音:若八1-11

憐憫淫婦

林思川神父





經文脈絡

 這個主日的福音選讀跳出路加福音的循環,選自若望福音中著名的「憐憫淫婦」的故事(若八1-11)。但是,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這段經文不屬於最原始的若望福音,而是後人編輯加入的,因為這段經文的內容和語言形式,都與若望福音其他的部分非常不同。雖然如此,它也被教會接納為聖經正典的一部分,而且其內容非常深刻地描述了天主的仁慈。

 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故事,其中的角色互換非常頻繁。基本上故事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控告淫婦(八1-6a),其次是耶穌戰勝控訴者(6b-9a),最後是耶穌寬恕淫婦(9b-11)。


控訴淫婦


 故事的開始敘述耶穌正在聖殿教導百姓的時候,有一些經師和法利賽人帶來的一個女人,並且在耶穌前控訴:「師傅!這個婦人是正在犯姦淫時被抓到的」(4)。猶太法律對於通姦罪有清楚的規定,懲罰非常嚴厲:「若人與一有夫之婦通姦,即與鄰友之妻通姦,奸夫奸婦應一律處死。」(肋二十10;申二二22)申二二23-24更明白規定:如果這個女人已經與人訂婚,那麼犯姦淫的二人應當被「領到城門口,用石頭砸死他們。」法利賽人和經師們一方面提醒耶穌這個傳統的法律規定(5),另一方面卻完全不提那犯姦淫的男人,已經使人懷疑他們別有居心。從經文敘述看來,這個婦女尚未接受猶太法庭審判定罪(參閱:若八10)。


「左右為難」的陷阱


 法利賽人和經師詢問耶穌「該如何處置這個女人?」這個問題是整個故事的真正的關鍵。福音作者清楚地指出法利賽人和經師們心懷詭詐:「他們說這話,是要試探耶穌,好能控告他。」(6)他們的企圖在於使耶穌陷入一個兩難的情況:如果耶穌為這個婦女說情,那麼他就違抗法律;如果他判定這女人該死,那麼他就是相反自己一再宣講的仁慈與寬恕,他的福音喜訊就變成了虛偽的空談。


耶穌掌控主權


 面對這個情況「耶穌卻彎下身去,用指頭在地上寫字」,這個反應顯示耶穌完全掌握自主權,似乎完全不願理會那些控訴者。我們當然也可以探討,到底耶穌的這個姿態只是為了拖延時間?或者含有更深的意義?有些學者認為這裡影射耶肋米亞先知書的話:「上主,以色列的希望!凡離棄你的必要蒙羞,上主,凡遠離你的必被紀錄在地上。」(耶十七13)如果真是如此,那麼耶穌就是暗示天主才是一切人的審判者。此外,有些聖經抄本在這裡加上一些經文,指出耶穌「在地上寫下每個人的罪過」,這當然是由故事稍後的發展所引出來的靈感。


誰沒有罪?


 由於這些宗教領袖們不肯罷休,一再逼迫耶穌表態,耶穌遂站起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他投石吧!」(7)申十七7規定,處罰犯人的時候「見證人應該首先下手」。然而耶穌卻非常明白的設下一個條件,只有那「沒有罪的人」才可以扔下石頭。事實上,世上完全無罪的人只有一位,就是耶穌自己(參閱:若八46)。在場的人聽了耶穌的話後,「就從年老的開始到年幼的,一個一個地都溜走了。」這個生動的描述所表達的應該並不只是「年紀越大、犯罪越多」,而是也反應一個猶太傳統智慧文學的一個信念:年長者的人應該比較具有智慧,能夠先發現自己有罪。


耶穌(天主)的寬恕


 最後,只剩下兩個人留在現場:罪婦和耶穌 ─ 唯一有權力判斷罪人的那一位。耶穌問那女人說:「婦人!他們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耶穌提出這個問題,目的並不只是要這個女人認罪,而是說明一個普遍的真實情況: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因為所有的人都離開了)。因此,耶穌對這個婦女說:「去吧,我也不定你的罪」,也並不只是寬恕她一人而已;這個寬恕事實上是一個生動而具體的例子,說明一切人都需要天主的寬恕,而天主也的確願意寬恕每一個人。

 這個婦女不僅得到罪赦,也同時得到一個恩賜和使命,她必須開始一個新的生活、一個沒有罪的生活:「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綜合反省


 「憐憫淫婦」的故事顯示耶穌能夠促使一個人悔改,展開新的生命,因此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故事在福傳宣講的過程當中,應該是常被講述的著名例子。另一方面,這個故事給我們指出生命力量的根源,面對天主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依靠他的仁慈寬恕而生活。最後這個故事也教導我們瞭解如何與弟兄姊妹一起生活:「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瑪七1)如果一個人真能意識到自己的罪過,他便難以判斷他人(參閱:路六37)。

 耶穌是教導真理的老師,也是仁慈的釋放者、正義的法官。耶穌能夠正確的面對控訴者,也非常仁慈的釋放被指控的人,使之不僅能脫離控訴他的人,更能脫離他自己不善的過去。

本文經林思川神父同意之後轉載。
若想閱讀更多林思川神父的作品,歡迎點選林神父的個人網站:【思高聖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