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5 13:26:06薇薇

四旬期





復 活 節 的 日 子 年 年 不 同 , 它 是 怎 樣 計 算 出 來 呢 ?

復 活 節 會 在 每 年 春 分 月 圓 之 後 第 一 個 主 日 舉 行 , 因 為 「 春 分 」 之 後 便 開 始 日 長 夜 短   -   光 明 大 過 黑 暗 , 「 月 圓 」 的 時 候 , 不 但 在 日 間 充 滿 光 明 , 就 連 漆 黑 的 夜 晚 也 被 光 輝 ( 月 光 ) 照 耀 , 如 此 , 正 好 是 主 耶 穌 復 活   -   光 明 戰 勝 黑 暗 的 寫 照 , 而 「 主 日 」 是 慶 祝 祂 死 而 復 活 的 日 子 , 所 以 復 活 節 就 在 每 年 春 分 月 圓 後 第 一 個 主 日 舉 行 。

2 . 那 麼 , 四 旬 期 又 是 如 何 計 算 出 來 呢 ?

每 年 春 分 月 圓 之 後 第 一 個 主 日 就 是 「 復 活 節 」 , 將 這 個 日 子 推 前 四 十 六 天 , 減 除 其 中 六 個 主 日 不 計 ( 因 為 主 日 是 慶 祝 基 督 死 而 復 活 的 日 子 ) , 那 麼 , 這 四 十 天 的 時 間 就 叫 做 「 四 旬 期 」 。

3 . 以 前 稱 「 四 旬 期 」 為 「 封 齋 期 」 , 兩 者 究 竟 有 甚 麼 不 同 ?

在 梵 蒂 崗 第 二 次 大 公 會 議 ( 簡 稱 「 梵 二 」 ) 之 前 , 這 個 為 準 備 教 友 善 渡 復 活 節 而 設 的 時 期 稱 為 「 封 齋 期 」 , 當 時 較 為 消 極 , 強 調 個 人 要 嚴 厲 「 守 齋 」 , 多 做 克 己 補 贖 為 免 除 罪 罰 , 躲 避 地 獄 之 苦 , 得 升 天 堂 享 福 , 在 梵 二 之 後 , 教 會 已 經 將 這 個 時 期 稱 為 「 四 旬 期 」 , 恢 復 它 原 來 的 精 神 , 就 是 整 個 教 會   -   包 括 慕 道 者 和 教 友 , 一 齊 以 「 慕 道 」 和 「 更 新 」 , 積 極 地 準 備 自 己 來 慶 祝 主 的 逾 越 奧 蹟 ( 即 基 督 的 死 而 復 活 ) 。 在 這 個 時 期 內 , 慕 道 者 透 過 甄 選 禮 、 考 核 傅 油 禮 等 等 , 來 準 備 領 受 入 門 聖 事 ( 即 聖 洗 ﹑ 堅 振 及 聖 體 聖 事 ) , 而 教 友 就 在 此 時 期 重 溫 他 們 的 洗 禮 , 並 以 悔 改 、 補 贖 、 修 和 來 重 新 經 歷 主 的 逾 越 。

4 . 為 甚 麼 不 用 二 十 天 或 三 十 天 , 而 用 四 十 天 ? 這 個 「 四 十 天 」 的 準 備 在 信 仰 上 有 特 別 的 意 義 嗎 ?

四 十 天 的 準 備 在 聖 經 中 有 著 特 別 的 意 義 , 我 們 可 以 從 以 下 幾 段 事 件 看 得 到 :

( 一 ) 梅 瑟 把 天 主 盟 約 的 話 ( 即 十 誡 ) 寫 在 石 版 之 前 , 就 曾 與 上 主 一 起 在 西 乃 山 上 經 過 四 十 日 ( 出 3 4 : 2 8 ) ;
( 二 ) 厄 里 亞 先 知 走 了 四 十 日 的 路 程 到 了 天 主 的 聖 山 曷 勒 布 ( 列 上 1 9 : 8 ) ;
( 三 ) 主 耶 穌 在 祂 公 開 傳 教 前 , 也 在 曠 野 中 經 過 四 十 日 的 禁 食 祈 禱 。
「 四 旬 期 」 的 意 義 是 要 我 們 效 法 聖 經 人 物 , 更 切 實 地 去 準 備 自 己 。
5 . 以 前 領 聖 灰 時 所 唸 的 經 文 與 現 在 的 不 同 , 究 竟 表 達 了 甚 麼 意 思 ?

「 四 旬 期 」 以 聖 灰 瞻 禮 開 始 , 傳 統 的 經 文 是 「 人 啊 ! 你 要 記 住 , 你 原 是 塵 土 , 將 來 還 要 歸 於 塵 土 , 」 流 露 出 「 封 齋 期 」 那 份 強 調 要 做 補 贖 , 好 能 死 後 避 罰 得 升 天 堂 的 消 極 精 神 , 而 現 今 領 受 「 聖 灰 」 的 經 文 已 改 為 : 「 你 要 悔 改 , 信 從 福 音 」 , 更 能 反 映 出 「 四 旬 期 」 的 基 本 意 義 , 就 是 為 迎 接 逾 越 奧 蹟 , 在 四 旬 期 內 , 我 們 要 準 備 聖 潔 的 身 心 , 以 切 實 奉 行 祈 禱 和 仁 愛 的 工 作 , 而 獲 得 罪 赦 , 更 新 生 活 , 好 能 肖 似 復 活 的 基 督 。




『愛不動怒』 (格前十三:5)
教宗2001年四旬期文告





『看,我們上耶路撒冷去』(谷十:33)。主耶穌以這句話邀請門徒,與他一起踏上旅途,從加里肋亞前往他要完成救贖使命的地方去。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是願意追隨導師走上苦路的基督徒的楷模,聖史馬爾谷把此一旅程做為耶穌在人世之旅的高峰。基督也要求我們能『上耶路撒冷去』。祂很強調這一點,尤其是在四旬期,因為四旬期是自我悔改,與祂完全共融,深入參與祂的死亡與復活奧蹟的適當時刻。
因此對信友來說,四旬期正代表著再次深刻反省生命的適當時機。但一方面有不少人慷慨的為福音見証,而另一方面現代世界中也有許多領過洗禮的教友卻面對著『上耶路撒冷去』的嚴苛要求,都報以冷漠的抗拒,甚至公然反抗。還有些時候,生活中的祈禱經驗只是很膚淺的,天主聖言並未深入我們的生命中。甚至有許多人認為懺悔聖事並不重要,參與主日的感恩祭也只是盡本分而已。

那麼,在這四旬期,該如何接受耶穌對我們悔改的要求呢?如何使生命有意義的改變呢?首先我們必須敞開胸懷,接納四旬期那動人的信息。復活節之前的四旬期,代表天主眷顧的神恩,也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機會,吸引我們更接近祂,要歸向我們心靈的深處,聆聽祂給我們的指引。

有些基督徒認為他們並不需要時時在靈修上努力,因為他們沒有領悟到,他們亟需正視福音的真理。為了不擾亂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想辦法使天主的聖言,例如:『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 (路六:27),變為空洞無味。對這些人來說,諸如此類的聖言看來是如此的難以接受,也不容易轉化為生活整合的準則。其實,如果我們以認真的態度來看,就會看到這些聖言所要求的是徹底的悔改。人一旦受到冒犯或傷害,反而總是陷入自憐和報復的心理,完全忽視了天主對我們『愛仇人』的要求。然而,從人類每天的大小事件中,可以很清楚地證明,為了使個人和社會能真正革新,多麼需要寬恕與和好!人際關係固然如此,團體或國家之間的關係也莫不如此。
無數可悲的衝突撕裂著人性,這些衝突有時是起因於被曲解了的宗教動機,而在各民族中留下仇恨與暴力的痕跡。這種情形間或也發生在同一國家之內的群體間和黨派間。其實,我們有時會助長本來以為已經解決了的小衝突的再發生,而產生一種痛苦無力感。這讓人覺得有些人涉入了急遽上升而無法遏止的暴力,使受害者不斷增加,展望未來,也沒有具體的解決之道。世界上每一地區的人無不渴望和平,卻沒有產生一條具體的出路:為使全人類意見一致所做的付出,似乎並沒有認真落實。
面對如此令人心驚的景象,基督徒不能再冷漠以對。正是為了這個緣故,我在剛結束的大禧年中,高聲呼求天主寬恕教會,也寬恕她的子女所犯的罪過。我們都很明白,基督徒的罪過多少玷污了教會無瑕的面容。然而,由於信賴天主仁慈的愛,我們能懷著信心不斷回歸正道,因為天主仁慈的愛,在見到我們幡然悔悟時,不會再計較我們的罪惡。當忘恩的罪人再次與祂完全結合時,正是天主之愛最崇高的表達。從這前題下,『淨化記憶』首先就是再次宣認天主的仁慈,這樣的宣認是教會內的各個階層每一次受到更新皈依的召叫時必須宣認的。

通向和平的唯一道路是寬恕。接受和給予寬恕,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產生新的和諧關係,中止惡性循環的仇恨和報復,粉碎束縛著敵人心靈的邪惡鎖鍊。凡是尋求和好的國家,以及希望個人之間及民族之間和平共處的人,除了接受寬恕、給予寬恕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了。主耶穌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瑪五:44-45),回響在這句聖言中教訓是多麼有益而豐富!愛那得罪你的人,可消除敵意,也能使戰場轉化為互相支持合作的地方。
這個挑戰不僅與個人有關,也與各團體、各民族及全人類有關。這挑戰更以特別的方式與各家庭有關。要改變自己,去寬恕人、與人和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原因在於自己的過失,談和好已經夠困難了。如果有過錯的是另一方,要讓自己與對方和好,就更像是不合理的屈辱了。因此為走上和好之路,必先體驗到內在的悔改;也需要勇氣,謙卑地接受耶穌的誡命。他的聖言是不容懷疑的:不但挑起間隙的人必須尋求和好,連那受苦的人也要尋求和好 (參閱瑪五:23-24)。基督徒必須締造和平,即使覺得自己受到不公義的對待和打擊,仍然要致力於和平。吾主耶穌就是親自這樣身體力行的。祂等待門徒跟隨他,在友愛的救贖中與祂如此合作。

在我們的時代,為使社會真正更新,為增強世界和平,寬恕似乎愈來愈成為一個必要的部份。教會宣稱要寬恕及愛敵人,有意識地在全人類的靈修財產中,激發起一種彼此建立關係的新方式;這方式有些困難,但是充滿希望。教會知道在這方面要依賴天主的幫助,因為天主絕不會遺棄在困難中投奔他的人。

『愛不動怒』 (格前十三:5)。在這句出自格林多前書的話中,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寬恕是實踐愛德最崇高的形式。四旬期代表著一個適當的時機,讓我們更深入寬恕美德的意義。透過和好聖事,天父在基督內賜給我們祂的寬恕,鼓勵我們在愛中生活,不把他人視為敵人,而視之為一位弟兄。
願這懺悔及和好的時刻,鼓勵信友在所思所行上表現出真正的愛德,敞開胸懷接納人各方面的需要。此一內在的態度可引領他們結聖神的果實(參閱迦五:22),並以新的心情,對於那些有需要的人給以物質上的幫助。

與天主、與近人和好的心,是一顆慷慨的心。在四旬期這個神聖的日子裡,這樣的『給予』就有了新的意義,因為那並不只是把自己多餘的給人,以減輕良心負擔,而是真正承擔起存在於世上的不幸。注視許多弟兄姊妹受苦的面容,以及他們悲慘的情況,會驅使我們與那些生活艱困的人至少分享部份所有。在四旬期,如果捐獻的人心中沒有怨恨和冷漠,就會使這『捐獻』帶來更豐富的意義,因為怨恨冷漠妨礙我們與天主結合,與弟兄姊妹共融。

世人期許基督徒能一以貫之地做共融和團結的見證人。在這方面,使徒若望的話非常有啟發性:『誰若有今世的財物,看見自己的弟兄有急難,卻對他關閉自己憐憫的心腸,天主的愛怎能存在他內?』 (若壹三:17)。

各位弟兄姊妹!St. John Chrysostom 說明吾主在走向耶路撒冷途中的教訓時,提醒我們,基督並沒有讓門徒無視於擺在眼前的困難與犧牲。他強調,要棄絕『我』是件難事。然而若能仰賴天主『透過與基督這人的共融』(PG 58, 619s) 而賜予的助佑,就不是做不到的事了。

這也是我在四旬期間,邀請所有信友,都能熱心且滿懷信心地向天主祈禱的緣故,因為這可以讓每一個人重新體驗祂的仁慈。只有這恩賜能幫助我們,以更多的喜樂和慷慨的態度,來欣然接納並實踐基督的愛,這愛『不求己益;不動怒,不以不義為樂,卻與真理同樂』 (格前十三:5-6)。

我懷著這樣的思緒,祈求仁慈聖母在四旬期之旅中,護佑全體信友,並衷心賜給你們每一位我的宗座降福。

二○○一年一月七日發自梵蒂岡





2002 年四旬期文告
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8)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1. 我們即將啟程踏上四旬期的道路,它引導我們邁向信仰最核心的奧跡:紀念與慶祝基督的苦難、死亡與復活。將來臨的四旬期是教會為信友安排的特別時段,幫助我們瞻仰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贖工程。天上的父藉著把祂唯一的愛子白白的、完全的賜給我們,完成了祂的救贖計畫。「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捨掉它。」(若十:18)耶穌的這句話,清清楚楚地表明,祂決定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救贖世界。為了指出這個愛的禮物是如此偉大,救世主繼續說道:「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3)。

四旬期,天主賞賜的悔改的日子,幫助我們瞻仰這個令人驚訝的愛的奧蹟。這樣的瞻仰乃是回歸我們信仰的根源。在沉思無價的救贖宏恩之時,我們不可能不有所領會,原來我們所領受的一切都是出於天主主動的愛。為了默想救恩奧蹟的這項特點,我選用主耶穌的一句話作為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8)。

2. 天主把祂的愛子白白的賜給了我們:誰堪得這樣的殊寵?或者誰能當得起這樣的特恩呢?聖保祿說:「所有的人都犯了罪,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成了義人。」(羅三:23-24)人類因犯罪而與天主分離,但是無限仁慈的天主還是愛了我們。祂對我們的愛永不止息。祂不但慈祥地俯身憐憫我們的軟弱,還因此更將一份全新的愛、更加奇妙的愛傾注在我們身上。教會要不斷地宣揚這個無限美善的奧蹟並頌揚天主:因為祂親自揀選我們,祂不願判決世人,只想吸引眾人歸向祂,與祂共融。

「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8)願所有基督徒團體在走向復活節這條悔改的朝聖途中,福音上的這句話能在每人心中迴響。四旬期內願所有基督徒因回想我主死亡與復活的奧蹟,而衷心銘感這份偉大的恩賜。是的,我們白白得到!我們整個的人生不是處處刻畫著天主的仁慈嗎?包括生命的開始,及神奇的成長:這是恩賜!正因為它是恩賜,所以生命絕不能被視為一種擁有,或者任由個人宰治;儘管人類現在已有改善生命品質的能力,誤使我們以為人就是生命的「主人」。醫學與生物科技的成就,有時會讓人以為他是自己的創造者,因而墜入採摘「生命樹」的誘惑。(創三:24)

有一件事在此值得重提,凡在科技上能做到的事,不一定就是道德所能夠接受的。科學研究旨在提昇生活的品質,使之更加符合人性的尊嚴,這是可敬佩的。但是我們絕不可忘記,人的生命是天主的恩賜,即使有著苦難與限制,它仍然是珍貴的。生命,這個禮物,要誠心接受、一生一世加意愛護;生命,白白得來的,服務他人時,就白白付出。

3. 以基督在加爾瓦略山上為我們所作的犧牲為榜樣,四旬期用獨特的方式幫助我們瞭解:我們的生命是由祂贖回的。耶穌透過聖神更新我們的生命,讓我們分享天主的神聖生命,與天主親密來往,讓我們經驗到祂對我們的愛。這個禮物崇高至極,基督徒不能不滿懷喜樂地宣揚它。聖若望在他的福音書中說:「永生就是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十七:3)我們經由聖洗聖事得到這生命後,必須不斷地以忠誠的回應來滋養它,就是以個人的、團體的祈禱,聖事及福音的見證來滋養它。

因為我們是白白得到這個生命,所以我們也應當白白地把它獻給我們的弟兄姊妹。這是耶穌遣發門徒往普天下為祂作見證時,向他們要求的:「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首先要分施的禮物,就是一個神聖生命的禮物:為天主白白施予的愛做見證。願四旬期之旅,對所有的信徒都是一個永不止息的召喚,召喚我們更深入地活出此一特殊聖召。身為基督的門徒,我們的生命應具有「不求回報」的特色,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獻給天主、獻給近人。

4. 聖保祿問道:「你所有東西,哪一樣不是領受的呢?」(格前四:7)我們認清了這一事實後,要做的就是愛我們的弟兄姊妹,並為他們獻出自己。他們的需要愈大,為他們服務的責任就愈迫切。豈不是天主允許人有急需,好讓我們在回應這些急需時,從中學習走出自我,實踐真正的福音之愛嗎?耶穌的要求是明確的:「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瑪五:46)。世人重視的人際關係以私利與一己之得為基礎,這種態度孕育了自我中心的生命觀,因而往往忽略窮人與弱者。每一個人,即使毫無才華的人,都應該「因他自身」受到歡迎與愛護,而無關乎他們的資質與缺陷。的確,他們的困難越大,就越是我們關愛的對象。教會就是透過她無數的機構,藉照顧病患、幫助邊緣人、貧窮人、被剝削者,為這樣的愛做見證。這樣,基督徒就成為希望的使徒,成為愛的文化的建造者。

「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意義更深長的是:這句話乃是耶穌派遣宗徒四出傳播救恩的喜訊之際,對他們說的。這救恩是祂給予人類的第一個也是首要的禮物。祂希望那即將來臨的天國(參考瑪十:5ff),藉著宗徒們所實踐的「不求回報」的愛而拓展開來。這正是初期教會宗徒們所做的,使得那些見到他們的人,首先看到的是喜訊的傳遞者,而非他們本人。在今天,情形也是一樣,信徒的善行成為一個標記,往往也是一個信仰的邀請。當基督徒效法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去回應近人的需要時,他分施的絕非僅僅物質的協助,而常常也是在宣講天國,道出生命、希望與愛的真義。

5.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以這樣的方式過今年的四旬期:實實在在地、慷慨地對待最貧窮的弟兄姊妹!向他們敞開自己的心門時,我們就能更深地意識到,我們所給予的,原是對天主源源不絕的賞賜所作的回應。我們白白得來的,也讓我們白白的給出!

還有什麼時刻比四旬期更能見證我們的慷慨呢?它是當前世界迫切需要的。就是這個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召叫我們轉而不求回報地為別人付出自己。我感謝全球各地所有為仁愛作見證的善心人士:平信徒、會士及神職人員。願所有的基督徒,不論處身任何環境,都能拳拳服膺、奉行不渝。

懇求童貞瑪利亞,愛情與希望之母,作我們四旬期之旅的嚮導與扶持者。我必在祈禱中摯愛地憶念你們全體,並喜悅地賜給你們每一位我的宗座降福,尤其是那些日復一日地、在仁愛工作第一線努力的弟兄姊妹們。

二○○一年十月四日聖方濟瞻禮日,發自梵蒂岡

若望保祿二世





四旬期運動緣起與精神

梅冬祺神父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接受各國援助,十年之內不僅從廢墟中重建了家園,更躋身於世界經濟及工業大國中。為了感恩圖報並回饋解囊相助的國家,德國政府及教會發起了四旬期募款運動,並成立專責機構MISEREOR以處理及分配募得的款項,受惠的國家以亞洲地區最多。目前這項運動已普及全世界及亞洲地區。台灣的天主教會在一九八五年發起這項運動,每年四旬期與世界一百六十四個明愛會會員國同步展開推動。

當天使佳播向少女瑪利亞傳報她將做救主耶穌的母親同時也提示她那位遠住在山區的表姊現在正亟需要她的幫助。

每當我們接近主耶穌時,祂豈不是也提示我們趕快去幫助那些弱勢弟兄姊妹的需要嗎?耶穌甚至說『你們對我小兄弟所做的,就是對我所做』(瑪25:41)

在天主教的禮儀年度中,四十天的封齋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段,在這一段時間內,每個人應該特別要求更近似耶穌,並答覆祂的願望。

教會的領導人-我們可敬的教宗,每年都會以文告來提醒我們,四旬期是個好機會來更接近耶穌;以祈禱跟耶穌分享我平日的生活,一起讚美天主,教宗也要求各堂區為我們準備祈禱的時間,例如拜苦路、唸玫瑰經等。同時也邀請大家做一些生活物質上的犧牲,讓我們因守齋、刻苦使靈性提升而更能與耶穌結合為一。最後祂要求我們走出自我,學習瑪利亞去幫助別人。這是我們答覆耶穌基督的願望-為弱小弟兄姊妹、或社會邊緣上痛苦的人服務。我們這樣做也更接近耶穌對祂的提示更願意去實踐。

過去,因為通訊不便,基督徒的幫助也不過是自己鄰舍或周遭窮困的人,最多也許是接待由外地路過的朝聖者,例如本篤會的招待所等。然而二十世紀後半時期開始發展,科技通訊四通八達。我們也突然發現世界各地的窮困者似乎都在我家門前。坐飛機幾小時即可抵達遠方目的地,網路和e-mail更是分秒即知天下事。

我們實在是居住在一個地球村內,世界各地的窮人也屬於我們這個地球村。在這樣環境中我們又如何去完成耶穌的願望呢?教宗即藉著『四旬期運動』來答覆。這個運動開始於德國,但不久教廷即採納它,並運用於全教會去關懷全球的窮困者。

因此教宗每年寫一篇專題文告,鼓勵教友們好好利用這段時刻去接近耶穌。在祈禱中接近祂,在刻苦中接近祂,更有意義的是在關懷我們的弟兄姊妹時,完成祂的心願。教宗在每篇文告中有時會刻意的要我們去關注一個特別弱勢者、或是盲友、或是文盲、或是難民、愛滋病患者等。有時祂鼓勵我們參與教會的整體社會服務來關注所有在困境中的人。

你願意學習瑪利亞,我們的母親,起身而行嗎?

感謝教宗注意我們在基督內靈性生活的成長及跟隨耶穌恆心持守的去關愛窮人。願我們聆聽祂的訓導、祂的文告。

在台灣的天主教是全球教會的一員,當然也全力參與她在四旬期的一切活動:祈禱、刻苦以及關愛服務窮人。

希望每一位基督徒用心地閱讀教宗文告,努力善度此次四旬期,等待基督復活的喜訊。







乙年(2005-2006)四旬期:2006年3月1日(聖灰禮儀) - 2006年4月13日(主的晚餐前)

 


「四旬期」,字面意義是指四十天的時期。
今天,四旬期的要素,並不拘泥於四十天之數,而是把四十天齋期與準備復活慶典相連。
這期間,不單只效法並紀念耶穌曠野守齋祈禱,對抗誘惑,
而是應該準備身心善度復活佳節,以紀念基督逾越死亡,光榮復活。
所以,四旬期充滿著除舊迎新的氣息,我們該有認罪及悔罪的誠意,
與候洗者所懷的革新及皈依精神連在一起,使它變成一個充滿喜樂及希望的行動。
四旬期的重點是要聯同基督拒絕魔誘,戰勝罪惡;為慕道者及已領洗的教友都同樣重要。
四旬期所提的事件:
耶穌繼續宣揚天國的福音,為補贖我們的罪而犧牲自己、受難受死。
他勸我們避惡做補贖、潔淨我們的心,以得善終,並和他一起復活。

應發的善情:
要把我自己的本分盡得完善,不論我喜歡與否,要不辭勞苦;
將它結合於耶穌的苦難,奉獻給天主父。

 

 




「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
惟獨事奉他。」(瑪竇福音4:10)
四旬期內的禮儀及節日包括有:
聖灰瞻禮 (星期三‧四旬期開始)
四旬期首主日(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
四旬期第三、四、五主日(為候洗者舉行三次考核禮)
聖若瑟(聖母淨配)瞻禮 (三月十九日)
預報救主降生節 (三月廿五日)
基督苦難主日(聖枝主日)(聖週四前的主日)
四旬期在聖週四黃昏前即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