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29 12:26:15薇薇
11/01諸聖節
諸聖節,讓我們這些塵世的旅人,有機會一瞥天堂的生活。那裡有無數的男女;他們在世時全心信賴了天主,如今在天上永遠地讚美天主。他們因為耶穌的勝利而歡欣。耶穌的死亡與復活,將他們從死亡之中拯救了出來,也讓他們分享了祂光榮的生命。
天父慷慨地賜給我們祂的愛(若壹3:1),那就是把祂的獨生子賜給了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都受召按新的身分生活,這身分就是天主子女的身分。天主聖神也藉著聖言和聖事,把耶穌的十字架賜給我們,藉著十字架的力量,我們就愈來愈能與基督同行。由於我們深信天主會賜給我們生命與愛,在欣喜中,我們期盼它的實現,期盼那完全與天主合一的時刻。
一些我們深愛的人,已走完了今世信仰的道路,現今在天堂享受光榮。今天的慶日是為慶祝他們的喜樂。「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希12:1-2)。
這些聖者必會在恩寵的寶座前為我們代禱!他們知道我們仍然在罪過和試煉中掙扎。他們祈求,我們在現世能過聖善的生活,來世能享受永遠的福樂。我們現在只能在信仰中看到這福樂,但他們卻已經面對面地見到了這永遠的福樂。
(取材自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號《The Word Among Us》)
天父慷慨地賜給我們祂的愛(若壹3:1),那就是把祂的獨生子賜給了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都受召按新的身分生活,這身分就是天主子女的身分。天主聖神也藉著聖言和聖事,把耶穌的十字架賜給我們,藉著十字架的力量,我們就愈來愈能與基督同行。由於我們深信天主會賜給我們生命與愛,在欣喜中,我們期盼它的實現,期盼那完全與天主合一的時刻。
一些我們深愛的人,已走完了今世信仰的道路,現今在天堂享受光榮。今天的慶日是為慶祝他們的喜樂。「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希12:1-2)。
這些聖者必會在恩寵的寶座前為我們代禱!他們知道我們仍然在罪過和試煉中掙扎。他們祈求,我們在現世能過聖善的生活,來世能享受永遠的福樂。我們現在只能在信仰中看到這福樂,但他們卻已經面對面地見到了這永遠的福樂。
(取材自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號《The Word Among Us》)
教區禮儀委員會供稿
1.
坊間所謂「萬聖節」,與天主教會於十一月一日的「諸聖節」,及十一月二日的「追思已亡節」有關。
2.
Halloween可能是愛爾蘭口音「諸聖節」之夜(All Hallows Eve)的誤讀。公元五世紀,愛爾蘭人以十一月一日為新年,該假日的發音亦近似「sow-en」。
3.
古時,愛爾蘭人以十月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一日間,宇宙法則暫停,去世亡靈會回來,故有習俗生者穿上奇裝異服,遊行驅鬼。
4.
天主教會移風易俗,於九至十世紀漸漸以十一月一日紀念各位聖人,十一月二日追思所有亡者,並為他們祈禱。
5.
當時,在歐洲,有為亡者布施糖果的習慣,接受者則答應以「為亡者祈禱」回報。於是發展出孩子們到各家索取「萬聖節」糖果的習慣。
6.
按愛爾蘭民間故事:有名Jack的人,設陷阱騙魔鬼不再誘惑他,可惜因用了「欺騙」手段,而不能升天堂,但又因魔鬼曾答應不勾引他,故也不該下地獄,於是,為解決他的處境,只好賞他燈籠,幫助他在陰間往來,直到最後審判。這就是點燃Jack’s lantern的由來;萬聖節以南瓜作燈籠,亦由此而來。
7.
我們知道「萬聖節」的由來,便應以天主教信仰的幅度,來培育學生,以免他們疑神疑鬼。
8.
老師需要正確地向學生介紹,教會相信:人死後會得到天主公義的審判,並解釋十一月一日「諸聖節」和十一月二日「追思已亡節」的意義。
十一月一日「諸聖節」的意義:天主願意我們得救,在世上度著充滿著愛的豐富生命,來日在天上做聖人,繼續為世人造福,及為人祈禱;「諸聖節」邀請我們有志氣為人謀幸福,將來做聖人。
十一月二日「追思已亡節」的意義:天主給機會那些在生活上還未完善的亡者,靠大家的祈禱,互相幫助,可以上天堂。所以我們要以愛心,為亡者祈禱,亦要設法幫助別人,完善自己的生活。
9.
老師又可以幫助學生移風易俗,布施糖果,與大家分享食物,甚至布施窮人。又可把穿上鬼怪衣裝的習俗,改為扮演聖人,或社會服務人士(如醫生、護士、社工、消防員、警察、律師等),以增加學生做人的志氣、嚮往為大眾服務。
10.
學校在十一月舉行祈禱會(周會)紀念聖人,介紹聖人榜樣,又為亡者舉行祈禱會,提醒學生要善用生命,並栽培學生良心,留心天主的審判,且不要疑神疑鬼(平生不作歪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因為天主會照顧和管理生者死者。
台北總教區于大直、三峽及金寶山墓園分別舉行追思彌撒
教會定十一月二日為追思已亡節。「追思已亡」拉丁原文名「所有亡者信友紀念日」。
東方及西方教會很早就都有為亡者祈禱的習慣,也舉行追思亡者彌撒,但日期不一。每年規定一天紀念所有已亡信友的做法始自西班牙第七世紀塞味聖教區的依西多主教。他命令教區內所有隱修院在聖神降臨後第一天舉行紀念所有亡者彌撒。
主曆九九八年,法國Cluny本篤修會聖Odilo院長命令其所屬一切會院隆重舉行紀念所有亡者信友,並規定在十一月一日晚禱後,鳴鐘,誦唸亡者日課,十一月二日所有該會司鐸應為教會所有亡者成員獻祭。由於本篤會當時的影響力很大,此種虔誠敬禮方式很快傳遍法、英、德等地。義大利和羅馬教會則到十三、十四世紀時才予以接受。
台北總教區於十一月二日(星期五)當天上午十點,分別在三峽三德墓園與金山金寶山墓園以及下午三點在台北大直墓園舉行彌撒聖祭,追思已亡信友。三德與大直兩處老墓園,各有近三百位亡者的親朋及信友前來參與追思彌撒與祈禱。當日是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跟往年清明節掃墓人潮的擁擠與熱鬧相比,今日墓園的氣氛顯得格外寧靜與肅穆。
三峽三德墓園的彌撒聖祭在耶穌復活堂前搭棚舉行,由狄剛總主教主祭,王榮和副主教及程若石等十多位神父共祭。狄主教在證道中說:十一月是煉靈月,也是追思已亡者月,這時大家來體會生命的意義,把福音帶給四週的人。信仰的本質是什麼?聖保祿宗徒告訴我們信仰是人與天主的關係,我們的基本答覆是:信仰是耶穌基督為我們受苦難,帶來救贖,要我們死於罪惡,活於天主。真信仰是要我們知道從那裡來,往那裡去,這是生命的意義。死亡是要進入新的生命,進入天主之家,享有永恆的生命。教會不希望我們只是為已亡者而痛苦,某一天我們也要死,但要有善終。我們要把信仰活出來給外面的人,成為福音的傳播人及見證人。
劉丹桂主教在大直墓園主持彌撒聖祭,黃東昇等八位神父共祭。他在證道中說:每個人都有感恩的經驗,我們要以感恩的心來看生命。人都想活長命,但不一定活在福氣中。人不要怕死亡,生命有活潑的時光,也有暗淡的時候,這就是人生。生命不是越長就越好,我們要看是否按耶穌的教訓去相親相愛,以愛心來對待他人,如此人生才有價值,因此,我們以天主之愛,感恩之心,不計較之心來看死亡,則另具有意義。
之前上午十點,劉主教也在金寶山墓園主持彌撒聖祭。金寶山公司新建「日光苑」小聖堂於最近裝修完工,內部裝有管風琴,祭台正面設有壹佰個座位,聖堂二樓兩側共四十個座位。當日參與追思彌撒為已亡者祈禱的弟兄姊妹信友共五十餘位,其中有兩位基督教的兄姊,他們對天主教彌撒聖祭很有好感。彌撒後,劉主教應教友們及這二位基督教友的請求到金寶塔各樓層及墓園,為他們親人的安息祈禱並灑聖水。
各處彌撒聖祭的最後,均由主祭者率領全體參禮者獻香、獻花、獻果、行三鞠躬及灑聖水等祭拜儀式。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