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9 22:35:16魚鰭

談維納斯唱片(Venus Records)--上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腹如束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弗加,鉛華弗御。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
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微幽蘭之芳靄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乎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又蔭桂旗。
攘皓腕於神滸乎,采湍瀨之玄芝。

-曹植,洛神賦


提到維納斯(Venus)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希臘神話裡面掌管愛與美女神。在史詩伊里亞德(Iliad)裡,相傳希臘名為阿芙蘿狄特(Aphrodite)的維納斯是天神宙斯(Zeus)和地利女神戴歐妮(Dione)的女兒,是神境及人間裡面最美麗的女神。不過後來其他的詩文及傳奇裡面相傳是泰坦天神(Titan)把他父親烏拉諾斯(Uranus)的閹割之後的生殖器丟到海洋中所孕育出的生命,義大利畫家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i 1446-1510)在他著名的畫作「維納斯的誕生」中如此的繪出:蔚藍的天空裝點著祥和的氛圍,維納斯乘著貝殼浮出海面,西風之神吹送著溫和的氣息將之送至岸邊。四季之神在旁準備著紫色的斗篷準備替維納斯披上,這斗篷的衣裳由紅白色的雛菊、黃色的報春花、藍色的矢車菊點襯著,搭配粉紅色的玫瑰肩帶,象徵維納斯所帶來春天的氣息。她的到來也順便帶著玫瑰的出現,隱喻在愛情世界甜美愉悅中仍有著荊棘般的苦痛與波折。畫面中樹木的芽葉以金色的勾邊,間接以細微的枝節襯托著維納斯的高雅。畫面中的女神,表情迷濛、深沉,像是在思考著什麼,抑或僅是在凝視著遠方。風輕輕的吹撫著柔微的細髮,美麗的侗體穠纖合度,她的手橫臥在胸前,嫵媚動人。潔白稚嫩的肌膚與金黃色的長髮相互輝印著,疊砌著美麗的意象。這女神的美貌,瑰麗絢爛,也難怪神話中的眾神無一不拜到在她的石榴裙下,就連她的父親萬神之王宙斯也曾經追求她。維納斯的美麗可以超越倫常綱紀,也難怪被封為掌管著人間「美麗與愛」的神祇了。波提且利把文藝復興時期那種富麗堂皇雄偉壯闊的特質改以細筆勾勒,完美的筆法訴說著美麗神話史詩。他筆下的維納斯是如此的清新脫俗,從圖像的意念中甚至可以感受到她的嬌貴與溫柔,這幅畫毋寧的是替神話故事中女神的定義下了詩意般的註解。

東西的史觀對於女神的印象有全然不同的切入角度,導因於風土民情與文化系統的傳承的差異所致。東方的女神形象並不明顯,如果要追溯中國女神的歷史原型,大概也僅能從神話故事「女媧補天」中衍生女神的概念。唐代佛教由西域傳至中土,觀音的形象隨著佛典的翻譯而出現,原本在印度佛教的發源地,早期觀音多以男女合體的中性形象出現,不過到了宋代其性別轉換的現象更加明顯。觀音菩薩雖然不是由中國本土的所衍生的產物,不過卻跟庶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從工匠製作的雕塑或是畫家筆下的繪畫看來,縱然不能確定觀音的性別移轉有關聯性,不過卻某些程度的反應著社會對於女神形象的投射,根據某些學者的研究,中國對於觀音的崇拜可能是女媧現象的延伸。當一個宗教在新地方展演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均會與當地的神祇結合,進而發展成具有當地特色的神靈文化,前者的形象由後者所吸收,並在此過程當中逐漸改變,譬如觀音與妙善公主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的女神印象大多都偏向陰柔的面向,如王母娘娘,能助孤魂野鬼;如媽祖,能庇祐眾生;如地母,能掌控農業的收成等。另一個女神形象的偏支則是對於逝去女性的羈戀;回頭看曹植的洛神賦,便是此一延伸。相傳宓羲(伏犧)氏的女兒宓妃,溺死於洛水,後成為洛水的神。曹植有一天行經洛水,被女神的美麗與真誠打動,希冀藉由微波傳達愛戀之意,無奈神人之間有著難以跨越的鴻溝,無情永絕,卻只能泣淚縱橫,掩面長嘆而矣!這是典型中國式對於女神的詠嘆,不可褻玩僅能遠觀。東方史觀對女神的觀點大多圍繞在母親的形象的投射,從生產-哺乳、庇祐-安全感、化渡-勞務等連結中就可發現端倪,但西方對於女神的印象卻非如此,拿希羅神話當中的眾家女神為例,穀物女神狄美特(Demeter)因為她的女兒被冥王搶走,心碎之下就讓大地乾枯,沒有四季;又譬如天神宙斯所創的人類第一位絕世美女潘朵拉(Pandora),她所代表著便是疾病、憎恨、鬥爭、忌妒與災難;再如奧林帕司山上諸多神祇的姊弟戀、父親追女兒、兒子愛媽媽,無疑的根本就是一齣齣亂倫的劇集。神話故事中的醜陋與私慾,其實就是人性「惡」本質的隱喻。西方的女神具有著毀滅性的力量,是人性陰暗面的反射,與東方女神代表著聖潔、光明、信仰的元素有著截然不同的面向。

提到維納斯唱片最為人所熟悉的莫過於他的封面設計。早期他們代理許多既有的廠牌,並將他們的黑膠唱片重新發行,像是Parker Records、IDA Records、Audio Fidelity、Interplay Records與Emerald Records等,這些小廠多半發片量不多,且早已迷失在爵士樂史的洪流當中,經過維納斯唱片的重新整理後,許多名盤又重出江湖。尤其是60年代的前衛廠ESP,更是老闆兼唱片製作人原哲夫最鍾愛的廠牌。不過當時的封面設計走向大多維持舊盤一致性的風格,多半以簡單、洗鍊的照片或是圖像為主。後期維納斯唱片所發行的唱片封面多半以女體藝術為主,或半裸酥胸、或姿態撩人,或斜臥嫵媚等,不一而足,此點的來由及影響容後在述。維納斯唱片早期將所有ESP旗下的唱片全部重新發行成黑膠,包括前衛大將Albert Ayler的名盤Spiritual Unity,管樂手Giuseppi Logan的四重奏等,均是前衛樂風的重要專輯,某些程度也透漏著主事者對於爵士樂風的喜好。後期的維納斯唱片所找來的管樂手,大部分也都是在自由爵士領域內頭角崢嶸的名家,像是Archie Shepp、Pharoah Sanders、Marion Brown等,這些在60年代後半葉追隨著John Coltrane腳步的樂手,到了80、90年代卻變成維納斯唱片中柔美的招牌,這期間的差異,不可以千里道之。

維納斯唱片作為一家發燒廠牌,近年來他們所推出的專輯以鋼琴三重奏居多,頂多是加上一把管樂的四重奏,弦樂的運用也往往能從專輯的編曲當中找到蛛絲馬跡,曲風的設定以簡單明快為主,少卻複雜的且龐大的編制。他們的錄音工程精良不在話下,講求所謂的「Hyper Magnum Sound」,不僅對位精準,層次豐富,許多細節均收在其中,甚至可以聽到樂手呼吸吐吶的氣息,可謂巨細靡遺。許多知名的鋼琴手在維納斯唱片內均曾經發過專輯,像是Eddie Higgins,Steve Kuhn、Cedar Walton、David Hazeltine、Harold Mabern、Sir Roland Hanna、John Hicks、Claude Williamson、Barry Harris、Stanley Cowell、Richard Wyands、Richie Beirach、Danny Zeitlin、Jacky Terrasson、Paul Bley等,老到少,傳統到前衛,洋洋灑灑一長串名家,或多或少均在這裡有過紀錄。乃至於歐系如義大利的鋼琴手Stefano Bollani或是Danilo Rea,踏往世界的音樂舞台前也都曾經在這邊留下足跡。當然,作為日本的唱片公司,對於本地樂手也需要贊助支持,如本田竹曠(Takehiro Honda)、山下剛(Tsuyoshi Yamamoto)、菅野邦彥(Masahiko Togashi)、富樫雅彦 (Masahiko Togashi) 、北村英治(Eiji Kitamura)、中島弘恵(Hiroe Nakashima)、野本晴美 (Harumi Nomoto)等眾家高手,均在維納斯唱片有過錄音,也許數量不多,但是就唱片公司的立場而言,扶持自家人的用心是可以看見的。許多甚至因為樂手的組合固定,還把三重奏定名,像是Bill Carlap的組合就叫做New York Trio,費城的鋼琴手John Di Martino的組合就稱之為Romantic Jazz Trio,老牌鋼琴手Kenny Barron的為Super Trio。日本人好像滿熱衷替鋼琴三重奏命名,老牌鋼琴手Hank Jones所組的被命名為The Great Jazz Trio,以Tommy Flanagan為首的是The Super Jazz Trio。總之,日本人對於鋼琴三重奏的編制相當喜好則是無庸置疑的,在日本當地的唱片行鋼琴三重奏的專輯往往都是獨立成櫃排列,也有專書單獨介紹眾家好手的評等推薦,甚至日本知名的獨立唱片澤野工房(Atelier Sawano)即是以錄製鋼琴三重奏起家的。跟隨潮流,順應民情,體察時勢,維納斯唱片推出一系列以鋼琴為主導地位的專輯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爵士史上若要提出一組最具代表性鋼琴三重奏,大概十個樂迷有九個樂迷會選擇以鋼琴家Bill Evans為首搭配貝斯Scott LaFaro及鼓手Paul Motian的組合。這三位名家1961年的6月25日在紐約爵士聖地先鋒村(Village Vanguard)的演出,即定義了所謂的鋼琴三重奏的樂曲風格,三人的默契十足,巧妙運用簡練的手法包裝集體即興(free improvisation)。迄今四十年的光陰消逝,他們的演出仍然在樂迷的心中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甚至唱片公司以重新包裝的方式,將原本發行的兩張CD,改變成以套裝3CD,曲目順序依照當天現場的排列規劃,不加更動,連些樂曲轉折當中的些許介紹詞都不放過,重現當天現場的原汁原味。西班牙的Fresh Sound唱片也把Bill Evans同一個組合60年在鳥園(Birdland)的現場錄音,從塵封已久的倉庫中挖掘出來,甫一推出,即獲得樂迷們熱烈的搶購,不難發現此團的魅力。另外對於音響硬體的愛好者,61年的現場由於錄音精良,不僅樂手之間的互動能從音波的浮動中嗅出端倪,就連酒吧服務生不經意的刀叉碰撞,或是台下樂迷們杯酒盡歡的酒瓶敲響,均在樂音流動的過程中一一浮現,所謂的發燒片莫過如此。這個組合由於貝斯手的車禍意外而早逝,留給樂迷無限的感慨,史上難在有一個團體如同他們能在藝術成就上已臻幻境卻又能兼顧的商業市場的口味了!

Eddie Higgins

談到維納斯唱片的鋼琴三重奏,想當然爾腦筋浮現的第一樂手就是Eddie Higgins。在音響城邦創刊號內有一篇翻譯文章,內容就是訪問他的節錄稿。文中他很坦承的說與他輩分相同的樂手大多都已退役,或是轉後幕後發展,但是在偶然的機緣下遇到維納斯唱片的老闆原哲夫先生後,隨即在日本大紅大紫,不僅發行的唱片品項卷矢繁浩,樂迷對於現場音樂會也是熱烈支持,年愈七旬的他自己都感到意外,他錄製的專輯「Haunted Heart」至今仍為維納斯唱片銷售榜的冠軍。Eddie 在美國傳統的音樂圈裡面並非功績顯赫的音樂人,雖然跟許多大師合作過,但要舉出他膾炙人口且在樂迷間廣為相傳的重要巨作卻非易事,97年跟維納斯唱片合作之後的大放光芒,真的只能好的樂手有時候也需要機運的扶持才行。樂評Herb Nolan在著名的爵士樂雜誌Down Beat上面就提到他對於Higgins的印象「他的風格是輕鬆而且搖擺的,觸鍵清柔優雅,讓人直接聯想到鋼琴大師Hank Jones與Bill Evans」。另一位樂評Owen Cordle也提到他對於Higgins的觀察「第一次聽到他的風格,你會發現他的品味出眾,落鍵的觸感靈敏感性,就像是鋼琴巨擘Hanks Jones和晚期的Nat King Cole。他可以很流暢的彈出藍調音符,也可以編奏出如畫一般柔美的華爾茲。」如此可見一般。

眾家朋友對於維納斯唱片的印象大多都不出「曲風動人,調性宜人,音樂膩人,封面撩人」等印象,再細問,卻說不出到底聽過多少他家廠牌出的專輯。也許這種印象就來自Eddie Higgins的音樂,甜美柔暢,清新愉悅,沒有太多冗長的樂句或是突來的起伏,他的選擇大多以傳統的曲目為主,有時候的會鑲雜著一些古典的改編曲,自己的創作較少。像是他在專輯「Dear Old Stockholm」裡所選的一首經典曲I Remember Clifford就表現出那種唯美的詩意,鼓手與貝斯在旁輔襯,就像在緬懷那位英年早逝的小號手,落英繽紛,有股淡淡的哀愁。第九軌Again,曲風稍快,鼓手的節奏帶著些許異文化的味道,鋼琴如人訴說著故事,往來相間,相當動聽。另一張專輯「Portrait in Black and White」的封面迥異於其他採用模特兒作為訴求,而以稚童簡單洗鍊的黑白塑像為更替。第二軌英格蘭傳統名謠Danny Boy,一開始貝斯即以弓弦的拉動作為旋律的主軸,如泣如訴,低鳴不已,尤其這首歌的內容是描寫著親情的逝去與想念的延續,如此的搭配確實很有味道。此張專輯當中有著曲多古典曲目的改編版本,像是克萊斯勒的Liebeslied、巴哈的西西舞曲Siciliano、拉赫曼尼諾夫的無言歌Vocalise均由Higgins作改編的版本。Liebeslied與原本克萊斯勒的小提琴本版不盡相同,暢快自然;Siciliano聽起來有著濃厚的異國風情;而在無言歌Vocalise裡面,貝斯的運弓低沉蒼勁,少卻鼓手的律動卻多了份內省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