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友新作】躺著這種病 — 栩栩
圖◎阿尼默
躺著的時候,天忽然開闊,肩背鬆懈下來,薦椎微微下沉,四肢平貼著,血流暢通,元神歸位。
床當然非常理想,沙發次之,然後是桌椅或地板,標準降到最低,給我一個平面就好。
躺著,最主要當然是為了睡。既躺平,眼睛自然闔上,隨即沉沉睡熟。世間諸事盡隔於眼皮之外,不見不煩,最能解憂。
即使不睡,躺著也能做許多事。我習慣睡前讀幾頁書,多半是雜文或推理小說之類,比起端坐案前,此等閒書躺著讀反而更容易讀進去。聽音樂,躺著聽不比站或坐著差,那何不躺著。平日滑手機玩遊戲瀏覽社群網站,也躺著。總之,除了吃飯洗澡,沒有什麼躺著不能解決的事。
但話又說回來,既然都躺著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找事呢,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要做,方為躺平正理。
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當然也會無數次被大人們出言糾正,或恐傷眼,或恐有礙睡眠,或恐招致一身筋骨痠痛。我感覺以上這些害處頗常見,和躺平無關。
所以我繼續躺。一上火車或飛機,立刻搖低椅背,外套拉至下巴,有窗靠窗,無窗便支著手臂,往往飛機尚未升空,我已就地入睡。送餐就爬起來吃,吃畢,倒頭接著睡,睡到目的地為止。瑜伽課堂上,經過一連串激烈的彎過來折過去,滿身大汗仰躺在教室木頭地板,全身放鬆,整個人沉甸甸的,如千斤重。大休息後的甦醒,和普通醒覺不同,像回魂。
隨時隨地都求一躺,未免叫人側目,但與其說這是健康上的考量,不如說是顧及體面。認真說起來,在人前躺著這種事,其實有點挑人,貓狗終日憩於騎樓花蔭下無礙,而人呢,非美人不足以橫臥。
我雖非美人,這一點上,卻頗樂於效顰。2014年3月下旬,濟南路的帳棚裡,在拒馬與標語之間,黑暗中我和衣躺倒。許是接了地氣,胸中忽然開闊起來,轉頭向同伴感歎:「啊這是目前為止這一生中我睡過最昂貴的地段……」竟生出苦中作樂的餘裕。
許多時候,的確非躺著不足以成事。宋元時期流行〈四睡圖〉,繪豐干、寒山、拾得三位高僧與虎同眠之狀,三人一虎睡成一團,睡都睡了,怎麼能不躺著。林布蘭受阿姆斯特丹外科醫生行會委託的〈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1632),畫面聚焦於僵白屍身,必須是躺著,否則畫風丕變,立刻成了湘西趕屍。但誰也比不上耶穌,耶穌被釘,三日夜後復活,在各各他的洞穴中,耶穌想當然耳是躺平的。
但人,很可能,不是設計來躺著的。演化到了這一步,人可以走,追趕跑跳碰,卻不能終日躺著。久躺之下,肌肉迅速萎縮,皮膚長期受壓會造成破損。幸好,現代人過勞者眾,擔心這個大可不必。何況直立不是毫無代價,直立迫使脊柱重新構建,骨盆變得扁而寬,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難產、下背痛和膝關節退化。
從魚到兩棲到爬行到哺乳,直立的確是演化史上億萬年難得一遇的奇蹟。
當然我心中不是沒有直立的典範,比如台灣雕刻家黃土水〈甘露水〉,少女半眼微張,臉龐微微仰起,神態既稚嫩又凜然不可侵犯。即使是我這樣鍾愛躺著的人,也忍不住受到藝術中的神性打動,承認直立才是文明的開始。●
自由副刊2022.09.09
上一篇:【文友新作】老花園 — 林佳樺
下一篇:【文友新作】疫病時光 — 賴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