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12:12:04阿盛

傳統中創新 冷靜裡吶喊 — 第40屆時報文學獎散文決審會議紀錄






白白、紀錄‧ 鄧博仁、攝

散文決審會議:十月十四日下午二時決審委員:阿盛、愛亞、蘇偉貞

今年時報文學獎散文類的徵文共計收件554篇(包含來自東南亞33篇、港澳14篇、大陸72篇、海外34篇),經初審委員廖志峰、陳栢青、鄭如晴評選後,有62篇進入複審。複審委員為李欣倫、徐國能、彭樹君,複審結果有17篇進入決審,分別是〈白色冰箱〉、〈守宮〉、〈載著椒麻雞和滷排飯的馬鞍袋之歌〉、〈島之書〉、〈女兒〉、〈曲珍卓嘎〉、〈清潔〉、〈雜草蔓生河流〉、〈那種人類〉、〈酪梨綠塑膠實心洗衣板〉、〈前方〉、〈月星途〉、〈怪物〉、〈一部紀錄片的完成〉、〈紛紛開且落〉、〈考後七日〉、〈謎語練習〉。

會議於十月十四日下午二時,於時報大樓會議室舉行,由阿盛、愛亞、蘇偉貞等三位決審委員組成。決審委員針對17篇作品進行投票、討論。投票前,決審委員各自陳述評審標準。

評審標準

阿盛:此次的17篇作品,在題材上多樣,水準也高,要選出得獎作品應該不難。同類型的有數篇,尤其是親情類型。以內容觀之應多為年輕作者,這是個好現象,但在文字上也多有不足之處。我是較著重於文章內涵,技巧雖然不是很強調,但基本技巧還是要有,至於結構,這個當然不能亂。有幾篇滿可惜的,文字、體例很充足,但因作者未能更沉澱,不然會更好。整體來說,此屆水準算不錯,年輕作家不斷冒出來是個好現象,若文字上能更精準掌握會更好。

愛亞:能進入決審的文章都是不錯的,在看每一篇時,心裡都會滿欣慰,沒有踩到雷。從這17篇中要挑4篇出來其實還滿容易的,太過平直,欠缺吸引力的文章,自然不予考慮;或前面盡心舖陳但結尾乏力,有所欠缺;文字通順但通篇過份絮叨,不知所謂……。有這些小毛病在,自然沒法進前四了。總體來說,前四還算好挑。

蘇偉貞:整體而言,在進入決審的篇章裡,可以看到散文的現代性,寫醫病、動物寓言、外送;但也有些同志、親情、傳宗接代等舊議題。多集中日常生活的磨難,有些篇章,如寫「家庭羅曼史」,使用的敘事語言、心理、組構段落,竟像一個人寫的,同質性挺高,是現代人想像力的貧乏嗎?像〈清潔〉、〈謎語練習〉的親情暴力,裡頭好多不正常父親,感覺那個「塑膠洗衣板」男人結了婚也會加入親情暴力行列。

在三位評審陳述評選的標準後,開始進行第一階段的投票,每位圈選四篇,之後再針對獲得票數的幾篇,逐一進行討論。

■第一輪投票:

得一票者:

〈白色冰箱〉(愛亞)

〈島之書〉(蘇偉貞)

〈雜草蔓生河流〉(阿盛)

〈那種人類〉(蘇偉貞)

〈怪物〉(蘇偉貞)

〈紛紛開且落〉(蘇偉貞)

〈謎語練習〉(阿盛)

得二票者:

〈守宮〉(阿盛、愛亞)

得三票者: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阿盛、愛亞、蘇偉貞)

★一票的討論

〈白色冰箱〉

愛亞:很早之前就聽說白色冰箱的存在,一看到這篇給我很大的驚詫。作者自稱路障實習生,文字細緻平靜,不冷漠殘酷,有有其無奈但不矯情造作,再讀三遍,依然有無可奈何感,情感十分含蓄。

蘇偉貞:焦點放在嬰兒墳場。體裁討好,但敘事較日常,顯得有些鬆散。

〈島之書〉

蘇偉貞:房間之島,現代人的浮世繪,換房間的過程就是人生的過程。文中拼湊歷來房間如拼「百納被」般描寫動人。越來越多的「家累」,寫出生活的累積;公寓頂樓「第二快樂」日子的形容也抓得很準。結尾對年長鄰居的「敵對」,有些岔出原本「封閉」之島的狀況。有些段落以「房間」作為開啟敘事,形成特別的節奏音律。把孤獨轉成憤怒,呈現現代人心裡的悲哀

愛亞:孤單不是如此的,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或許是我太樂觀,所以無法理會作者的孤獨、悲傷。

阿盛:同意蘇的看法,結尾破壞了前面所描述的氛圍。

〈雜草蔓生河流〉

愛亞:第一好文字,全文充滿聰明、詼諧,謮這篇的文字會讓我覺得像袁瓊瓊、蘇偉貞。全文其實只說少年的一路成長,但讓人發現到這一群天之驕子某些不得已的驕傲,一些不得已的待人方式。這不是篇可以讓人來說一說談一談的文章,而是得自己讀才能得到自己的回憶、情感,這是很不容易的。我真的很喜歡這一篇。

阿盛:這樣的文字是我較不喜歡的。此文太過刻意。藝術是需要加工,但加工過度呢?刻意雕琢反而不美。若單寫建中會更好。令人不解的是何以用老鼠作比。

蘇偉貞:可說是建中哀歌。文章裡說「當年我錯讀人生,某方面卻讀對了」真不知在講什麼?而自喻為鼠的來由是什麼,對建中的執念為什麼那麼深,著實不能理解。

〈那種人類〉

阿盛:比較欣賞它的整體結構,心思細膩,沒有說多餘的事,所以不會讓人分散注意文字則是乾淨利落。只是對標題產生訥悶,這篇我是列在佳作。

愛亞:會不會有人把散文當成小說來寫。感覺很新手。

蘇偉貞:男女同志的經驗交換,令人無法理解。這篇不僅是同志/異性戀二元對立,更進一步男/女同志,而且是很古典回到同志BAR的時代,感傷女同BAR少,但這是商業消費啊,都有同婚法了。現在回過頭來,現代的同志書寫要寫什麼?恐怕才是要思考的。通篇碎碎唸,「這類人」、「那類人」的,有點不知主軸是什麼?女同BAR少?還是「你不懂我的感傷是什麼?」

〈怪物〉

蘇偉貞:寫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把其無知、無賴、往陰裡走的樣貌,以較寬容的筆調寫出。這父親對怪力亂神的想像力在「樟樹公」形象化達到頂點。情節織密,娓娓訴來,層次很多但不顯悲哀,深刻。

阿盛:覺得可惜,前面處理不好,總覺得有些不太適當的段落。該在有限的篇章中豐富其內容。

〈紛紛開且落〉

蘇偉貞:與〈守宮〉是截然不同的對照,以黑色幽默來寫焦慮。全文形成我(女)、你(丈夫)、其他(其他人,如醫護人員)的視角對話。集中於「我」被推著人工懷孕,檢查時,「子宮紀錄女人的生命」一長段莫名就到了一種地步起了效果。帶著較幽默,流產後用輕鬆的方式來談生命延續。

愛亞:現代人的婚姻、愛情為何會如此淡漠,這讓人覺得好遺憾。今年這幾篇竟沒有喜劇,甚至連揮著拳頭的鬧劇也無,讓人忍不住會想,以後散文都要這麼寫了嗎?

阿盛:若是允許多選的話,我會將這一篇選入。以前寫小產會嘶吼吶喊,現在就很詼諧。

〈謎語練習〉

阿盛:寫家庭暴力的至少有三篇,這是其中最好的一篇。用聲音與謎語,不只寫父親精采,母親也好活眼,沒有岔離主題。

蘇偉貞:通篇下手很重,比喻能力很強。寫三兄弟暴力不擅管理情緒的父親創傷,是一篇看了極不快的扭曲關係。弟弟「死死死」字跡如咒語,很細節很撼人。以怪獸斯芬克斯形容父親吃人,是很精妙的比喻,逆反後,中風父視不能言語,也失去吃人的能力,猜謎語不再重要。「一切最後歸於人」扣緊,這是一個很光整的散文。

愛亞:因自身經歷反而對此文沒有太大感覺。這篇出手重到像是小說。

★二票的討論

〈守宮〉

蘇偉貞:以動物來投射自己的二元對照。從定義守宮為「庇護」到守宮聆聽功能、去除黏膠,給守宮很多層次的比喻,稍嫌過多,情緒顯得做作。

阿盛:剛剛有部分我是同意,那這篇我們用比較善意的解讀,這是使用譬喻,也就是以守宮來命題,其中寫的有婆媳關係等等的事,而守宮也取其諧音,當然到後來的黏鼠板也有象徵。我們勉強說,他是以較傳統的文學手法描寫新家適應環境,包括婆媳相處、夫妻之間。這手法是沒有新意,當然沒有錯。守宮的意義本來就是安穩的、守家的,求得平靜。因主人公在現實的生活有這樣的期望,所以我會說,這是個比較傳統的譬喻手法。其實傳統文學手法是很多人都會使用的,就看他使用的怎麼樣。當然,作者最後用守宮作為一個象徵之後的結束,還要那種對比,這個部分我覺得蠻做作。

愛亞:涼冷低溫的皮膚少了什麼,就是少了愛。但顧慮到的東西又比別的多。

★三票的討論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

阿盛:不純粹旁觀,也是介入者,刻畫入微,敘述清楚,不會落於俗套。有很多言及政治事件的文章會流於濫情,但此文例外,避免掉入仇恨謾罵。

愛亞:敘述能力很強,清楚而直接,在文字上是很接近紀錄片般真實而無渲染。將15年牢獄生涯的孤寂寫出來又不顯做作,這是很不容易的。而在客觀細節的觀察與描述,其文字表達到能使讀者興味盎然。全文淡而有味,無華麗辭藻,相當切合其紀錄片之名。

蘇偉貞:這是紀錄片導演與政治犯,寫得節制,如長拍鏡頭,從仰角拍政治犯,非常文學的手法。對歷史記憶審查制度的重現情節,描述視角突出,文中以採訪者看採訪對象M敘述往事,那種奇異陌生化位置,過程就像紀錄片,一種對真實對象的創意處理,有主觀詮釋和真實感情,文中有幾段以「剛認識」起句,像轉換鏡頭般,很有效的書寫。最駭然的是綠島生活是最快樂的生活,讓人很好奇那38張黑白照,感覺有點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結尾非常得好,房子就是他的監獄。

■第二輪投票:

(採計分方式,各以4分、3分、2分、1分計)

‧一部紀錄片的完成:11分(阿4、愛4、蘇3)

‧怪物:4分(蘇4)

‧守宮:3分(阿3)

‧雜草蔓生河流:3分(愛3)

‧謎語練習:3分(阿2、愛1)

‧島之書:2分(蘇2)

‧白色冰箱:2分(愛2)

‧那種人類:1分(阿1)

‧紛紛開且落:1分(蘇1)

很明顯的,〈一部紀錄片的完成〉以最高分數獲得首獎,〈怪物〉獲得優選獎;但有三篇同為三分。由這五篇作品重新再投一次票,評審以舉手投票方式決定佳作篇章。

■第三輪投票:

‧守宮:3票

‧雜草蔓生河流:1票

‧謎語練習:2票

經過反覆的推敲琢磨,第四十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甄選獎的得主終於誕生,首獎是〈一部紀錄片的完成〉,優選獎為〈怪物〉,佳作為〈守宮〉、〈謎語練習〉。恭喜所有得獎者。

中國時報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