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7 16:24:46阿盛

【文友新作】校園大風吹 — 黃春美






從市場回來,途經母校--成功國小,得閒踅進校園散步。我停在嶄新的紅色PU跑道上,放眼逡巡,方位一時錯亂,對照附近道路、老建物,費神想想,才找出以前各年級教室、辦公室、池塘鞦韆滑梯等等大概位置。

最初是我就讀時的教室一排排不見了,然後圍牆拆除,校門、操場移位,如今我畢業前才興建完成的圖書館也消失了,這真像做夢,每打個盹兒,校園就玩起大風吹遊戲,一醒轉,只有張口驚呼。

四顧茫然中,我想起當年朝會時,校長、主任在升旗台上費盡唇舌,為興建圖書館大力募款,回到教室,老師再次鼓勵我們捐款,我聽得熱血沸騰,暗暗打起祖母的歪主意。祖母招會時,我拿國語簿幫她抄寫會腳名冊,標會收來的厚厚鈔票,我幫她細細數算,以橡皮筋捆綁,放進牛奶罐,她那麼富有,學校要興建圖書館,我想可以勸募一些。我告訴母親這想法,原來那是祖母標來給三叔娶妻的錢,以後要按月還給會腳,我半懂半不懂,只是遺憾不能像許多同學一樣,很光榮很神氣的雙手把錢交給老師。

幾十年了,兒時的記憶裡,圖書館和「民脂民膏」「榮譽」等意象早已深刻連結在一起。教室消失的理由,許是校園規劃,許是使用年限等等那麼理所當然,可圖書館消失,卻令人泛起微微的失落感。小時候家裡沒有課外讀物,圖書館是我閱讀的起點,通常午餐後進館,找一本書蹲踞牆角,靜靜凝視另一個奇妙的世界。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中華兒童叢書的《冒氣的元寶》,內容描述三個貧窮的孝子,為了一圓母親擁有元寶的願望,無意中發明了好吃的餃子。如今追想圖書館過去點點滴滴,我記憶中的元寶還冒著白白的熱氣,眼前樓層彩色壁面彷彿起了薄霧般。

斜陽中,風撫觸著臉頰,我望著旗桿上勾住的一朵雲,反芻童稚時期校園生活,四散的記憶拼圖一片片兜攏起來。

那是日頭赤炎炎的夏天,有段期間,校園入口處,工人日日濕透汗衫,以鐵條和水泥塑出各種動物,高矮身形仿真實,成型乾燥後上漆。彼時,右側涼亭後方已豢養了幾隻孔雀,陸續又增添了大象、長頸鹿和馬,這讓當時不曾上台北參觀過動物園的我,多少滿足了一些想望。

放學後,我常和同學在涼亭一起寫功課,寫完功課便奔向操場盪鞦韆,溜滑梯,玩翹翹板,賽跑,也曾想盡辦法跨上馬背,幻想曠野奔馳,象身太肥了,長頸鹿太高了,都不易攀爬,嬉戲穿梭動物四肢間,採一大把紫花酢醬草,同樣快樂。升上國中後,日日與參考書為伍,國三正與聯考拚搏時,叔叔買了一部相機,我借來拍照,最先想到的背景便是學校那幾隻動物。弟弟騎在馬背上,我和妹妹站在長頸鹿前,相片還在,動物未老,當年三個憨小子,都早已年過半百。

信步而行,日治時期磚木造的舊禮堂就在涼亭一旁。

過去教室、禮堂都不上鎖,有一次假日和妹妹推門進去玩,我們輪流吶喊,禮堂好大好大,可以發出回音,外頭風一陣陣,颳響玻璃窗,禮堂更顯空曠,從這頭望向那頭,恐懼隱微滋生,聯想起棗紅布幕後方鬼魅藏身,我什麼也沒說,拉著妹妹奔向操場。

以前上課時,不太有機會進禮堂,除非學校舉行重要活動,比如遊藝會表演或畢業典禮。遊藝會,如今腦海裡雖流轉著人,聲音和顏色,卻具象不起來,而畢業典禮卻清晰如昨。猶記得同學的畢業紀念冊,形形色色,紅、藍呢絨封面居多,互留的祝福語字體永遠斜斜排列,不外乎東抄西抄,自以為很有學問的那些「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 寶貴友情永載千秋」,「勿忘影中人」「鵬程萬里」等等佳句集錦。畢業歌響起那天,啜泣抽噎有之,嚎啕有之,老師一旁低頭拭淚,我更因差一名無法上臺領獎而哭濕手帕。

如今,站在禮堂前,透過窗戶上蛛網灰塵,望見廢棄課桌椅堆疊一處,空間所剩無幾,納悶起當年眼中好大好大的禮堂,如今怎變得那麼小?時間果真改變了人的「眼界」。    

校園一次次的拆除興建,那些逐漸和景觀格格不入的動物、涼亭、禮堂等等陪我度過童年時光的物件,四十幾年的光陰大風吹依然站得穩妥,每隻動物身上的漆,並且年年如新,每回走進母校,便莫名感動,甚且相信是校方對老校友的體貼,要不,駐足校園時,我將以為自己是外來客誤闖陌生異地。

短短二三十分鐘,追憶六年時光,真像一場迷離的夢境。走出校園,遙遠的放學樂音彷若耳邊迴旋:清早上學去,走路守秩序,放學靠邊走,路上別遊戲,人行道保平安,斑馬線最安全……

人車奔流中,我刻意踅進一條曾經走了六年的僻巷。


聯合副刊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