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蔡文騫散文集《午後的病房課》代跋 / 文學夜貓〈+推薦序〉
【代跋】
文學夜貓
失眠是不是詩意的魔幻時刻,頗多爭辯,而我的文學活動時間,確實幾乎都在深夜。
過去我與我的室友常天未暗先寐,午夜過後又紛紛從上舖躍下,就著一盞日光燈,開始敲擊鍵盤,聲音盡量放輕放小如貓步輕盈,走過窄窄的晚上。而指尖起落,節奏、語氣畢竟有緊有緩,有強有弱,我們可以憑聲音猜測對方寫了一首詩或一篇小說,推敲一夜字裡行間的步調情緒。
當時我習慣把文字張貼在電子布告欄的個板上,電子布告系統(BBS)螢幕背景一片漆黑,文字反白閃爍,像靈光跳動在暗夜,十分貼近那時的寫作氣氛。
像一隻貓,在文學的夜裡弓身晃蕩,始於大二。
大一暑假,我申請了中文系的輔系順利通過,老實說並非因為我有任何文學天賦,這申請不難,畢竟中文不算熱門的雙主修、輔修系所,當初申請的理由我已經無法ㄧㄧ如實重述,肯定的是,經師人師,以及文人風骨,是我長久嚮往的;偶爾也有人問,那你何不轉系或轉行,答案也是不會,心嚮往之足矣,這是另ㄧ件我一直肯定的事。
因為學分數爆滿,除了歷代詩選與習作選修的是日間大學部的課,其他皆申請夜修。國學導讀、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一周三晚,在普通大樓,趁著夜色遮掩雜色皮毛,我當一個偽中文系學生。
那也是奇特乃至奇幻的文學場景,老師講著四書,我正演算馬克士威四大方程式,老師上絕句律詩的數十種格律分辨,我又忙著弄清楚20個胺基酸的結構與官能基。
相反來說,陷在生物統計學的陷阱裡的時候,我慶幸於古人對數字的不求精確與豁達:在顯微鏡下遍尋不著一顆寄生蟲卵,和增廣詩韻全璧翻了又翻湊不到一個韻腳,似乎其痛苦也有雷同之處。
我最後的小論文主題是紅樓夢裡的詩詞,整個六月書包裡塞著一本紅樓夢東奔西跑,和同等厚重的生化學課本輪流在圖書館當枕頭用,世間人情流轉輪迴,醣類脂質循環代謝,這裡是因(原料)的翻頁化身是果(產物),本來以為是輔酶不起不滅的,在另一化學反應裡又轟轟烈烈粉身碎骨,至期末考前,我簡直就要修行到萬物相通齊觀的境界了。
大三以後,醫學院課業繁重密集,為了唸書已是一天睡兩小時,一天睡六小時如此交替,再無力氣夜修,我的中文系鍛鍊,就停止於那十四個學分,天份不高且不甚用心,浪費了幾位老師的鼓勵期待。
學制流變,從台大夜間部到進修推廣部到停招,這樣的星光文學旅程,未來也不再有了,幾次漫步校園,還會錯覺那些讀詩神遊的夜晚。
課業最忙碌的兩年,我有時在個版留下斷句殘篇,從來沒有什麼關於創作的計畫或野心。但一位我的多事同學,自己投稿副刊就算了,雞婆自作主張把我的破碎文字一併寄去,文壇前輩好心留用,又約我們在公館在師大咖啡廳吃了幾次宵夜,鄰座席間,我第一次見識了台北城的失眠或不眠文青,勢力如此龐大,稱為文學夜貓族成一獨立族系應該不誇張。
其後兩年,實習醫師值夜班,主要工作是守著公務手機,隨時準備跑腿,抽血做心電圖、跑腿或壓胸急救,說實話這些事情做起來一點也不優雅遑論美感,但生命轉折處總會同時洩漏些許光亮。在醫護小教室裡,我發呆為主,打雜其次,寫字更其次,但三天輪值一班,一班寫個幾句,不知不覺那兩年也累積了一些些得獎和發表,幾乎就要被誤認歸類於文學夜貓一族裡。
從學校畢業是許多寫作者的危機,原因紛雜,對我而言,理由倒是很簡單,我累了想好好生活一下,寫詩的醫師學長說,你不覺得,我們很像精神科教科書上寫的,覺得周遭一切都充滿暗示,然後總是思緒跳躍或不斷迴旋,為喜怒生死強加一個解釋。
努力報效國家一年,接著是像黃信恩學長筆下的<住院醫師夜行錄>每夜瘋狂工作一年,雖然幾乎沒有寫字,在軍旅與白袍工作的混沌忙碌裡,其實我還是盡力如貓目在暗中睜大發亮,維持最低限度的閱讀,像夜貓之眼攫取所有可能的微光。
一日混過一日,一晚混過一晚,某天我忽然又下了一些草率的決心,回到每週五晚上的文學閣樓,繼續向阿盛老師學習寫字讀字。
文學之於我,也好像主人之於貓。
我總是無法忠誠堅定,不時消失ㄧ陣,然後某夜又若無其事,躡手躡腳地溜回屋裡來。
即使不存在那條貓鍊,或者是我還沒找到。
〈 註:夜貓本來應指鴞類,此文是我刻意曲解為貓。〉
──推薦序──
「印象中,文騫已經寫字多時,然而他還那麼年輕哪——這真是個令人羨慕的、善感又早慧的寫作者。
文騫筆調壓抑而細緻,總流露出某種屬乎男子的纖細感情。記得他的文采在大學時期便光芒外顯,作品屢屢見報,我則像個低調的粉絲,一路暗暗追讀,直至今日收攬成冊。也因集輯,文章中的共同元素更加強烈了,我訝異於他如此眷戀過往時光,近於追悼,青春標本在他手中,彷彿要成易碎物,啊,或許作者雖然年輕,但靈魂已老了吧。出走,則是文騫的另一主題,同為醫業中人,我更注意也欣賞的,是具有流浪氣質的他,以戴上特殊感知濾鏡般的眼光、寫下旅程裡所見——不管是代表鄉愁的離島超商,浮沉於死海與夢境,或沙漠裡喝下的那杯滾燙薄荷茶,它們不只新奇,還挾帶了詩人式的哲學色彩。(是的,文騫恰巧也寫詩的。)
這幾年,文騫一直在路上,無論寫作,還是旅行。寫作的堅持從來都不容易,尤其要在忙碌的生活罅隙中,搶出時間。因此,祝福文騫的第一本書,願他能夠保持那雙敏銳的眼,並始終在途中。」─吳妮民
「文騫的筆路很寬,視界夠廣,而且思考深邃。我很早就發現他的這些特色,這些特色使得他的作品顯現出一種「自然的聰明相」,想來,大部分應是天生性格造成的。肯定他會是個優秀的寫作者,同時也覺得不該用「醫生作家」一詞框限他,因為《午後的病房課》所呈現的多樣內容,確實足以令人對他的多方潛力寄予更多期待。」
──阿盛
「在詩和散文的不同形式書寫中,他都找到了表達的適切位置,不被形式綑綁,自在述說,那縝密的觀看和新意象的創造,為讀者帶來驚喜。」─林婉瑜
「作為文騫首部散文集,《午後的病房課》跨越時間長距,從中學、醫學院、服役到工作,為人生擷取了一段段精彩的光影。不受醫師身份所限,他精緻的文字,寫病房醫事外,也兼及軍旅、學苑、動漫、旅遊、球賽等,字裡行間是年輕的,讓我嗅見繽紛的青春氣息。印象最深的是〈賽後〉,他寫到:「我們卻從來不曾嘗試消滅這股臭味,那是共同生活、集體創造的嗅覺記憶,一種讓人建立歸屬感而安心的臭味。」他寫的是關於高雄中學的氣味。是啊,我也曾在此就讀,高溫的城市,體育課後,午餐飯後,慾望在發芽,那裡的氣味不會是香,但放在人生裡,卻很稀貴。這留不住的氣味、回不去的時歲,就以文字來封存。
《午後的病房課》是一本展示人生某段落的書,有寧靜的時光,也有躁動的片刻;有病房的生命課題,也有旅遊的細微瑣事。它宅又不宅,它沉穩也好動,它端莊又輕鬆,既動且靜,但我想這才是生活,亦是人生。」
──黃信恩
內容簡介
詩般文字,捕捉那白袍歲月裡的文學微光
「我們對世界絕不輕易妥協,妄想要寫的更多,為老者、為病者,為容易被誤解的人,然後世界能變得更好一點,即使只是一點點。」──蔡文騫
青年醫師作家蔡文騫,一邊行醫,一邊創作不懈,始終懷抱對文學的熱情和夢想的他,大學時代作品即常見刊於各大文學副刊版面,散文與詩皆有可觀,並屢次斬獲國內多項重要文學大獎,如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
十年耕耘,累積成這一本深度及厚度皆有可觀的散文集。開頭即為氣勢十足的長篇散文集錦,〈黑雨〉裡被遠拋的故鄉、〈我兄〉的哀戚告別,見證了時間以各種殘酷或溫柔的型態,帶來不可復逆的傷害,與不可思議的成長。在醫師作家「白色的日子」裡,紀錄了如何學習扮演醫者,領略到疾病如是複雜、而疾病之外的命運更困難的人生真理,篇篇溫暖而懇切。「青春小噪音」記下青春年少的成長時光,如何噪動,如何執迷。最終一輯並來到男孩蛻變為男人的軍旅生活,在合理或不合理的堅硬體制下,仍然嘗試用文字,尋找溫柔的可能。
大學同時研讀中文系輔系的蔡文騫,筆下也紀錄著那樣奇特乃至奇幻的文學場景:「老師講著四書,我正演算馬克士威四大方程式,老師上絕句律詩的數十種格律分辨,我又忙著弄清楚20個胺基酸的結構與官能基。在顯微鏡下遍尋不著一顆寄生蟲卵,和增廣詩韻全璧翻了又翻湊不到一個韻腳,似乎其痛苦也有雷同之處。」
成長的斷裂、白袍與責任、青春的迴響、旅行漫遊者、動漫次文化、軍旅的磨練,蔡文騫以寫作和生活互相拉扯或牽引,希望能用文學召喚回一些美好、治療一些憂傷,甚至企盼和過去的自我達成妥協、和解。同時也寫得一手好詩的蔡文騫,總利用深夜不眠的時光寫作,且看他如何先用細膩的散文,撥開黎明的薄霧,捕捉那白袍歲月裡的文學微光。
作者簡介
蔡文騫
作者蔡文騫為醫師,儘管主業行醫,卻因一直懷抱對文學的熱情和夢想,努力創作不懈,大學時代作品即常見刊於各大文學副刊版面,並陸續獲得重要的文學獎。散文、小品文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台大文學獎、懷恩文學獎、台北縣文學獎等。新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首獎。作品曾選入《臺灣七年級散文金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