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0 21:15:52阿盛

【文友新作】溪頭的小屋‧巫山的雲 ─ 文/林育靖 繪圖/林信義






  父親到溪頭旅遊時素描畫下這幢小屋,而後構成油畫,這幅〈夏日‧深林‧山屋〉是父親的「曠輩子鉅作」,成於一九七○年,入選台陽美展,當時他還是醫學生,藝術細胞活躍至頂。


 那是我小時候認識的父親:藝術氣息是優雅溫文的,畫過幾幅連美術科班生都未必能及的油畫,自己設計住家,偶指點我的美勞作業,平日在診所從早忙到晚,唯星期天下午晚上休息。忙碌許多年後,他再能稍有閒暇執起畫筆時,筆態已顯闌珊,他很少能如二十多歲時輕易揮灑即成滿意之作,他嘆走到了眼高手低的窘境。其實後來他並沒有畫不好,只是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慨。


 我寫文章,所以有些懂得他的心情。我雖未達過什麼巔峰時期,但如今也感覺走下坡了。作家阿盛老師對我期許頗深,我卻常沒信心還能寫出多少有點意思的東西。最近覺得自己就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每週撥出些許時間當個平庸的醫生,再擠點空檔寫些平淡的字句,我向老師提起近況:大半時光照顧孩兒,行醫寫作都沒什麼長進,週末老忙著做饅頭,週間早餐就吃個精光。老師回覆:這樣很好,寫作與做饅頭同等重要,行醫沒進步沒關係。


 人生就是這樣,有限時間裡不可能什麼都做了,取捨當中倘能確認未錯失最重要的事,也就十分足夠。我覺得父親很好,以醫為職始終盡心盡力,家庭活動裡永遠都是位「出席的爸爸」,他為了營造最溫馨完美的家而錯過可以畫出極致作品的年歲,我有時也會想:假如他當年積極揮灑油彩,人生的成就會不會截然不同?他還能產出什麼樣的精采畫作呢?可是與這些空想比較起來,我更珍惜眼前這樣走來的父親,以及這幅圖畫裡保留下來的,他年輕澎湃的精神。


中華副刊2015.01.20
0126 2015-01-26 22:17:10

所幸.令尊前世與我這類人沒有相欠債
你要多寫作多做饅頭
會開感冒藥就行了
但要記得提醒患者
有吃藥.一星期就會好
沒吃藥.七天才會好喔

育靖 2015-01-26 15:21:50

老師說的是
不過我會覺得,如果爸爸年輕時有遇到他的"阿盛老師"
也許會多畫一些吧

另,爸爸的名字副刊登錯了
應是"林信義"
可否請義工幫忙一下,謝謝

0120 2015-01-20 21:35:49

林先生確實有才
可是育靖你要這樣想---
該慶幸老爸行醫
否則如何靠畫家養家活口
畫家多半窮
作家亦如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