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4 11:51:51阿盛

【文友新作】地震四疊 ─ 石芳瑜

 





311地震發生的次月,我收到日本友人臉書上的邀請,十五年的分離,震出一個縹緲又意外的連結。

三分鐘後,我的眼淚潰堤。因你說災難會讓人想起不想遺忘的人。

眼淚亦是災難。

你好不好?我很好。妳好不好?不太好。安慰的角色顛倒,所有想像的思念排山倒海而來。十幾年來稀微的情感經過濃縮,瞬間從地底噴發。你還告訴我,颶風席捲的N城,災難過後的隔年,你帶著妻前往舊地,因為你的妻知道這是我們鍾愛的城。你時常跟妻提起我,你的工作需要時常旅行,你說。

抱歉,我無法隻身前往東京探望你。我沒有工作,找不到理由。

別哭了啊,那我去台灣看妳。

再見不是災難,畢竟我們重溫了一些年輕時光,造訪了我不曾去過的小酒館、離家甚近的夜遊城。我們就不徹夜跳舞了,因為這裡不是美國南方,而我們已經中年。

但重複再見卻是災難,特別是在我事業蹣跚起步的第二年。我如何盛情安排、招待你和你朋友的表演行程?那晚我累極了,手錶指著十二點,我站在大馬路邊,對著你大吼:「我的工作還沒穩定,我叫你不要來的!我要回家!我有家人,你不懂嗎?」你倒退兩步,表情扭曲驚慌,時間停止了。

你我的時間,其實早在十五年前就停止了,不是嗎?分手的原因並不是飛機起飛,但裂痕卻在此時才發生。我們早該忘了當年甜美的轉身與過多的淚水。對不起,我傷害了你。你要感謝的是台灣人的博愛與悲憫,而不是我對你的感情。我的濫情也騙了我自己,我可以承受一切的嘲笑,對不起。

如果地震小一點,時間推遠一點,那故事會不會帶點甜美甚至喜劇的氣氛?

大學時期,一次構不成災難的地震,某位學長只穿著內褲從五樓頂小房間直奔大街。「么壽,驚死人,睡得正好,搖那麼大力,褲穿一半,脫鞋穿一腳,衣服還來不及穿,有夠見笑,以後要按怎?」喜感的學長逗得我們逼出眼淚。而那年,我在文友樓的樓梯間遇見一個念哲學的學長,家在花蓮的他,就住在那小小的梯間,彼時我不懂貧困的滋味,只覺得他那些堆滿樓梯下方的哲學書籍,充滿著知識的氣味;沉默的個性,有著謎樣的光芒。地震的隔天,我擔心他屋裡的書,坐在樓梯上等他。他一見我,微笑地跟我說:「妳知道地震來的時候,大地會發出聲音嗎?先是在遠方浮起一些光,接著是聲音傳來,然後地面才跟著搖晃。」而彼時的愛情終究沒有發生,一切光影和聲音只是遙遠而詩意的想像。

地震的時候,你可曾聽見大地的聲音?如果你也住在島嶼的東方。是否聽得到從地底累積的能量,一層一層推擠來到地面,終於抵擋不住,發出一些低頻的聲音?但不會,我想那聲音不會是愛情,我只是把寂寞藏得太深了,不得不把思念浮出表層。島嶼的東方是我的漂浮夢境,鮮少到訪,因此成了思念的彼岸,以為是工作受挫時,可以逃離的方向。

無處可去時,就放一首歌吧,放一首早期的台語歌,比如紀露霞的,讓歌聲壓過眼前景物的搖晃。我們會記起那些舊時光,那音樂出現的場景。但願是在潮溼的地下室書店,或是溫暖的日式老建築,或是你我的書房。而你會想起建築裡磚縫長出的植物,我會想起你的聲音。也許這樣,我們就會各自想起思念的人。

然而多數的時間,地震對我而言,總是無聲無息地來到。1999年9月21日凌晨,天搖地動的那一刻,我衝進女兒的房間,擔心書籍或頂燈掉落,會壓傷她稚嫩的身體,我整個人包覆著女兒。我自己都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如此奮不顧身?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真實直接的愛情告白。女兒早晨醒來,完全不知道地震發生,才兩歲的她這輩子第一次遭遇的地震,全然沒有記憶。我摸摸她的頭說:「我記得就好。」

若天地草木如此真實,世事卻如此虛幻,我記得這件事就好。

─2014/03/04 聯合報副刊

﹝攝影 / 彭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