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小品】寫我們的山河,寫我們的歲月── 阿盛《萍聚瓦窯溝》出版後記
─謹以此書感謝所有好小朋友們─
●此地曾經歌舞來 ─盛浩偉
阿盛的上一本作品《夜燕相思燈》裡,「我」隱退其後,藉掃描式寫法隱然描繪時代橫切面;新作《萍聚瓦窯溝》又改以「我」之雙眼觀看,集結小品九十九篇,綴輯今昔遞嬗,刻劃時代縱貫軸。書分四卷:寫紀年過往,寫土廝民風,寫閒情雅致,寫社會世相,僅幾句勾勒,人事面貌便都歷歷在目。筆調是阿盛一貫的樸直遒逸,耐人咀嚼,其中看似嚴肅之處,往往藏有會心一笑的幽默;看似傳統之處,實則絲毫不落伍。書中篇目繁多,涉及題材廣泛,足令讀者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而諸文雖篇幅短小,內蘊卻厚實深刻,亦可以興觀群怨。蓋其表面感慨「此地曾經歌舞來」的背後,是「萍聚瓦窯溝」般惜時惜緣的淳粹情意,則,此書遂不僅只是寫人記事,更寓涵了珍貴的為人處事之理。
〈刊載 / 聯合文學 2012.05.第331期〉
﹝出版社推薦詞﹞
全書以輕鬆自然的小品文章為骨幹,從鄉村回憶到生活情懷,大至跨國的文學盛會,小則日常可見的肉羹;遠起闡述清代軼事,近趨關心環保議題。此外亦收有嚴肅拘謹的大塊書寫,談人,論事,細數流逝歲月。在阿盛筆下,尋常的瑣事卻處處引人共鳴,彷如透過時間之眼,看盡每個人心中最美好的記憶。
﹝出版社推薦詞﹞
阿盛以《萍聚瓦窯溝》持續書寫鄉土庶民,展現當代散文的新風情。
三十年來,阿盛延續獨特韻致的特殊風格,依然貼近土地的溫度,深刻描繪庶民的悲歡喜
樂,見證臺灣多元文化下多變的歷史。
阿盛總在字句中巧妙的展現臺灣方言之美,是無可取代的鄉土作家。人情世故在他說書般的筆法中,栩栩如生,元氣淋漓,兼具諧謔與嘲諷。同時見證臺灣社會轉型之際,鄉村與都會間的風起雲湧,心靈深處的多方更迭。典雅與俚俗共生,輕鬆與嚴肅相存,而濃濃的臺灣人情味,更為散文的語言注入活水。
● 終究我還是誠實面對了自己──《萍聚瓦窯溝》出版後記
《萍聚瓦窯溝》是我的第21本散文集,剛好在我母親過世14周年之際出版。謹以此書獻給天上 99 歲的她。
可以這麼說,我在這本書裡透露了比以往更多的真實心情,寫作過程中,我曾一再考慮這一點。所以,難免承受一些「重」。感謝母親的遺傳,我多少繼承了她的韌性。
這韌性的展現,包括廢寢忘食。寫作這些篇章時,我往往整天不理吃喝之事,照樣活過來。但我一直記得要給女兒吃東西,猶如當年母親待我們,我是不肯讓小孩餓肚子的。
2007年末《夜燕相思燈》初版,兩書間隔四年多;前者都是長篇幅,後者則幾乎全屬小品。
新書收錄 99 篇作品,當初規畫是有特別用意的。內容分為四卷,次序是:十八歲,定格、檳榔波羅蜜、牽拖牽牛花、曾經歌舞來。另外附錄一卷:好讀好書。
由於篇數多,投稿發表乃採取打包方式,付梓時還原單篇獨立。
決定交與九歌出版,是去年底,我在聯合報系文學獎贈獎典禮上末座,與蔡澤松社長、陳素芳總編聊了五分鐘,敲定。例同以前與蔡文甫先生談事,往往幾句話便成。之前,我每打電話給蔡先生,告知要結集某本書,他就說寄來吧,我就說好的。不會超過三五句話。如果超過,那通常是聊其他事或人。
這一次,我和執編陳逸華多次連絡,雙方反覆商榷,九歌求好,我重視此書,所以。封面,兩次做了五款,頁數,幾回推敲,總編決定增加為272頁。套用一些「添柴兒童」的慣用語:還是總編最好了。
寫這些篇章時,往往我對著電腦欷歔或微笑。往事一波波擊拍心海,我曾受恩於人,我曾重情於人,我曾有負於人,我曾被誤於人...........,而今,要提筆寫下,徬徨有之,篤定有之,欣慰有之,愧悔有之。
終究我還是誠實面對了自己。因此,《萍聚瓦窯溝》一書得以面對讀者。
我請12位小朋友寫序,自序不寫。一來,我認為文章自會替作者說話;二來,想聽聽他們的看法;三來,多少有點創意,跳脫一般模式。實情含苞如此,實際結果很好。感謝12位辛苦絞腦汁,我知道這種序不是特別好寫。也誠摯感謝購買此書的讀者。
新貼喜斌學長「我是瓦窯溝旁牛筋草」!
田僑.最多當然是雙北
次為高雄台中
將來若遷都斗南或鹽埔或鹿港
他里霧也玫瑰賢哉就會成為田僑
活動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