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4 11:19:14阿盛
【精彩專訪】王盛弘 慢慢走入台北…
**中國時報.開卷版.專訪/林欣誼(本報記者)/專訪 2008.04.14
王盛弘有一篇幾年前的舊文,寫身邊朋友一一結婚,他不得不去赴了幾場喜宴。但隻身前往的他,到最後總會變成眾人逼供的對象。他寫道:「有時被問煩了,我會很不馴地心想:『干你們屁事啊!這是我的人生,你們有誰要幫我過嗎?又為什麼要向你們交代?』也有時候被問煩了,仗著一股衝動,我會想,那就告訴你們吧:『我是男人,我愛男人!』」
這篇文章收錄在他2001年的散文集《一隻男人》(爾雅),近日,他重貼上部落格,馬上引來熟友、或盟友、或陌生的讀者現身留言,有加油打氣、有相濡以沫,場子頓時變得溫馨極了。
「這就是人生嘛,不斷會遭遇問題,而終究,終究也就這樣走了過來。」其中,他這樣回了一篇留言。
從當年文中的憤慨,到這篇留言的泰然,王盛弘露出一抹陽光男孩的笑容:「我感覺這幾年,我過得越來越好了。」
自《一隻男人》出版後,王盛弘瞬間成為「同志書寫」的代表,也陸續接到讀者來信,後來他的部落格開張,湧來的書迷更多,留言回話也更即時,這種簇擁的、彼此偎暖的情景,在作家圈中並不多見,他說,「因為他們就是我的同路人,最能感同身受,也是最忠心的一群人。」跟大家「搏感情」下去後,他還體會到讀者的敏感與脆弱,「比如有幾次我回得不太妥當,他們就覺得受傷,會委屈地為自己辯駁…。」想必,這些讀者所帶來絲絲的甜蜜,和隱隱的困擾,也成為王盛弘身上一個特殊的情感擔子了。
去年起,任職副刊編輯的王盛弘又多了一個學生身份,成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研究生,忙碌的生活於是被切成三等分:早上上課、下午上班、晚上寫報告。即使如此,他還是抓住一點點空檔的時間,筆耕不輟,下個月即將交出最新散文集《關鍵字:台北》(馬可孛羅)。
《關鍵字:台北》為他的「三部曲」計畫之二,承繼上部曲《慢慢走》(二魚)寫歐洲旅行,新書的場景座落台北,寫他定居台北二十載的心路感懷,下一部則預計寫彰化的童年生活;三本書自外圍而核心,展開他關照自身的書寫之旅。
新書雖然寫台北,但王盛弘挖掘的還是他的內在,書中收錄的文章從1997橫跨到2008年,從他的輔大生涯、淡水軍旅一路寫到工作、換屋與在此生根。他寫著眼前飄忽而過的台北地景,寫有感情的老房子、陽台的植物,以及更多寫的是,他在這個城市裡情愛的痕跡。其中有幸福,也有傷痕,他無盡感性地寫來,洩漏了很多,也藉由書寫,輕輕撫慰了自己。
翻開這冊書,10年間的心境轉變,在王盛弘眼裡一覽無遺。「我早期寫的,有憂鬱的底色在裡面,越寫到後來我越能開朗面對,心境上也越來越篤定。」這篤定,是來自於文學的夢想慢慢實現,「林懷民說他站在舞台上只看腳尖前一步而已,我就是這樣的感覺,不是計畫很遠,但我的方向很穩,踏實地在走每一步。」他說。
身為男同志,他自認為因為無須、也無法步入家庭,反而能專心在創作這條路上。除了文學以外,他無所要求,所以開闊。「那麼感情呢?」畢竟書中流露了那麼些真情和淚跡,所以我們好奇,「唉呀,我現在不談戀愛了!沒有人能夠樣樣完美,一定會有些地方,有些缺憾。」王盛弘真心地笑開,像是真的釋懷了。
台灣文壇上,描繪同志題材的小說和詩很多,但像王盛弘這樣自剖的散文作家,很少。在散文領域耕耘多年,王盛弘很明白所謂含蓄、婉約、點到為止等等,都是自古以來對散文的誇獎,但他認真想過,決定「散文要無恥」,才能跨過這個文類的限制──比如情慾,是一定要面對的題材,但他並不以驚世駭俗為目標,只想寫出一般人的慾望。
在新書的〈花盆種貓〉一文中,王盛弘還以少有的驚悚筆調,描寫陽台上一隻腹部被劃開的死貓,垂吊在鐵窗上,於是他將貓種進花盆,過了一年,花竟開得盛大失血──為何突然寫出這樣殘暴、淒美之景?他兩手一攤笑說:「我希望沉重的事,也能寫得輕鬆,因為人生很殘酷啊,但你還是可以過得很美。」
對他而言,寫作反映了他自己,是他救贖的出口,「就像在隧道裡望見遠遠的一道光,往那裡走去的感覺。」因而他下筆寫家鄉、植物、旅行、情愛…,歷歷都是生活,他也藉由書寫一再面對內心的衝突,包括他與父親的關係,「我一度以為童年會從我的生活中慢慢消抹下去,最近才體悟那是一個人的底蘊,我的根就在那裡。」
如果寫作是一趟尋根之旅,下一本書,王盛弘將把記憶列車往童年開去,往更遠、更遠的光點,慢慢靠近。
王盛弘有一篇幾年前的舊文,寫身邊朋友一一結婚,他不得不去赴了幾場喜宴。但隻身前往的他,到最後總會變成眾人逼供的對象。他寫道:「有時被問煩了,我會很不馴地心想:『干你們屁事啊!這是我的人生,你們有誰要幫我過嗎?又為什麼要向你們交代?』也有時候被問煩了,仗著一股衝動,我會想,那就告訴你們吧:『我是男人,我愛男人!』」
這篇文章收錄在他2001年的散文集《一隻男人》(爾雅),近日,他重貼上部落格,馬上引來熟友、或盟友、或陌生的讀者現身留言,有加油打氣、有相濡以沫,場子頓時變得溫馨極了。
「這就是人生嘛,不斷會遭遇問題,而終究,終究也就這樣走了過來。」其中,他這樣回了一篇留言。
從當年文中的憤慨,到這篇留言的泰然,王盛弘露出一抹陽光男孩的笑容:「我感覺這幾年,我過得越來越好了。」
自《一隻男人》出版後,王盛弘瞬間成為「同志書寫」的代表,也陸續接到讀者來信,後來他的部落格開張,湧來的書迷更多,留言回話也更即時,這種簇擁的、彼此偎暖的情景,在作家圈中並不多見,他說,「因為他們就是我的同路人,最能感同身受,也是最忠心的一群人。」跟大家「搏感情」下去後,他還體會到讀者的敏感與脆弱,「比如有幾次我回得不太妥當,他們就覺得受傷,會委屈地為自己辯駁…。」想必,這些讀者所帶來絲絲的甜蜜,和隱隱的困擾,也成為王盛弘身上一個特殊的情感擔子了。
去年起,任職副刊編輯的王盛弘又多了一個學生身份,成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研究生,忙碌的生活於是被切成三等分:早上上課、下午上班、晚上寫報告。即使如此,他還是抓住一點點空檔的時間,筆耕不輟,下個月即將交出最新散文集《關鍵字:台北》(馬可孛羅)。
《關鍵字:台北》為他的「三部曲」計畫之二,承繼上部曲《慢慢走》(二魚)寫歐洲旅行,新書的場景座落台北,寫他定居台北二十載的心路感懷,下一部則預計寫彰化的童年生活;三本書自外圍而核心,展開他關照自身的書寫之旅。
新書雖然寫台北,但王盛弘挖掘的還是他的內在,書中收錄的文章從1997橫跨到2008年,從他的輔大生涯、淡水軍旅一路寫到工作、換屋與在此生根。他寫著眼前飄忽而過的台北地景,寫有感情的老房子、陽台的植物,以及更多寫的是,他在這個城市裡情愛的痕跡。其中有幸福,也有傷痕,他無盡感性地寫來,洩漏了很多,也藉由書寫,輕輕撫慰了自己。
翻開這冊書,10年間的心境轉變,在王盛弘眼裡一覽無遺。「我早期寫的,有憂鬱的底色在裡面,越寫到後來我越能開朗面對,心境上也越來越篤定。」這篤定,是來自於文學的夢想慢慢實現,「林懷民說他站在舞台上只看腳尖前一步而已,我就是這樣的感覺,不是計畫很遠,但我的方向很穩,踏實地在走每一步。」他說。
身為男同志,他自認為因為無須、也無法步入家庭,反而能專心在創作這條路上。除了文學以外,他無所要求,所以開闊。「那麼感情呢?」畢竟書中流露了那麼些真情和淚跡,所以我們好奇,「唉呀,我現在不談戀愛了!沒有人能夠樣樣完美,一定會有些地方,有些缺憾。」王盛弘真心地笑開,像是真的釋懷了。
台灣文壇上,描繪同志題材的小說和詩很多,但像王盛弘這樣自剖的散文作家,很少。在散文領域耕耘多年,王盛弘很明白所謂含蓄、婉約、點到為止等等,都是自古以來對散文的誇獎,但他認真想過,決定「散文要無恥」,才能跨過這個文類的限制──比如情慾,是一定要面對的題材,但他並不以驚世駭俗為目標,只想寫出一般人的慾望。
在新書的〈花盆種貓〉一文中,王盛弘還以少有的驚悚筆調,描寫陽台上一隻腹部被劃開的死貓,垂吊在鐵窗上,於是他將貓種進花盆,過了一年,花竟開得盛大失血──為何突然寫出這樣殘暴、淒美之景?他兩手一攤笑說:「我希望沉重的事,也能寫得輕鬆,因為人生很殘酷啊,但你還是可以過得很美。」
對他而言,寫作反映了他自己,是他救贖的出口,「就像在隧道裡望見遠遠的一道光,往那裡走去的感覺。」因而他下筆寫家鄉、植物、旅行、情愛…,歷歷都是生活,他也藉由書寫一再面對內心的衝突,包括他與父親的關係,「我一度以為童年會從我的生活中慢慢消抹下去,最近才體悟那是一個人的底蘊,我的根就在那裡。」
如果寫作是一趟尋根之旅,下一本書,王盛弘將把記憶列車往童年開去,往更遠、更遠的光點,慢慢靠近。
快樂~希望與愛的分享
2008-04-25 16:01:22
阿盛老師加油喔...希望您可以有越來越的的靈感...寫出更多更好更棒的文章..可以讓大家一起閱讀和分享..祝福您平安順利..天天都有好心情...by快樂希望與愛的分享家 培剛 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
小島
2008-04-23 22:11:00
呵呵,羅漢,是啊,完全說到心坎底。
老師,謝謝。
阿錠,五月中旬會上架,經過整整兩個月的編輯過程,目前已到收尾階段。
嗯~~這個啊,
王盛弘不是阿盛老師喔。
王盛弘是阿盛的學生,
阿盛是王盛弘的老師。
只是名字裡頭同樣有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