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21 08:59:08阿盛
【談書】談《彼岸花》─阿盛
佛經中的「曼殊沙華」,在日本是獨特的代稱,以彼岸花代表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此花象徵「互相思念」。
賴鈺婷《彼岸花》散文集中的篇章,明顯包括了以上兩種意涵。可是,悲傷的成分並不很多,反而多的是欣愉,大致以思念、回憶為綱本。
但賴鈺婷又不能被視為懷舊型的寫作者。她的年紀尚輕,與同時期出生的許多人一樣,她只剛剛好「瞥見」台灣傳統的最後一抹餘光。這可以從《彼岸花》的<岸>卷中諸篇作品見出,那些路尾人家、理髮店、蚵鄉、文具店……等,可能至今仍然維持作者童少年時期所見的老樣子──一般鄉鎮庶民很少去留意或想要改變這些。賴鈺婷回憶紀錄這些,可能著重於描摹歲月的刻痕,而沒有緬懷「美好舊時代」的意圖。
<花>卷中的作品就可以見出作者的「新人類」特質。思想是新式的,筆調也是新式的。<彼>卷也一樣。如果我們意欲探知作者的潛力,這兩卷作品應是重要參考指標。
新式不等於作怪。我們還真看過不少刻意作怪而不知所云的「文學作品」。賴鈺婷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寫些什麼,這種高度自覺,由作品為她表達得很清楚。嘗試新語法新架構以示現新思維,應該是賴鈺婷日後持續寫作時會延續走下去的一條活路。
做為賴鈺婷的老友──年老的朋友,我必須「友直」。她大可更放開心懷,拋開種種不必要的矜持含蓄,坦然面對更多的人事物。天寬地闊,處處都能伸張手腳。《彼岸花》已明白展現她的寫作基礎夠深穩,我期待她在未來十年內勤於提筆,以她的年紀來估量,未來十年正是體力精神最充足、人生閱歷廣泛增加的一段上好歲月。至少要有百篇以上散文佳作。
《彼岸花》之後呢?「此岸」也有花,我認識的賴鈺婷,算得上慧敏,她會懂得這意思。
同樣的期待,於此對幾位小友──黃文成、嚴立楷、許婉姿──再說一次,純好意。
賴鈺婷《彼岸花》散文集中的篇章,明顯包括了以上兩種意涵。可是,悲傷的成分並不很多,反而多的是欣愉,大致以思念、回憶為綱本。
但賴鈺婷又不能被視為懷舊型的寫作者。她的年紀尚輕,與同時期出生的許多人一樣,她只剛剛好「瞥見」台灣傳統的最後一抹餘光。這可以從《彼岸花》的<岸>卷中諸篇作品見出,那些路尾人家、理髮店、蚵鄉、文具店……等,可能至今仍然維持作者童少年時期所見的老樣子──一般鄉鎮庶民很少去留意或想要改變這些。賴鈺婷回憶紀錄這些,可能著重於描摹歲月的刻痕,而沒有緬懷「美好舊時代」的意圖。
<花>卷中的作品就可以見出作者的「新人類」特質。思想是新式的,筆調也是新式的。<彼>卷也一樣。如果我們意欲探知作者的潛力,這兩卷作品應是重要參考指標。
新式不等於作怪。我們還真看過不少刻意作怪而不知所云的「文學作品」。賴鈺婷知道自己要寫什麼、寫些什麼,這種高度自覺,由作品為她表達得很清楚。嘗試新語法新架構以示現新思維,應該是賴鈺婷日後持續寫作時會延續走下去的一條活路。
做為賴鈺婷的老友──年老的朋友,我必須「友直」。她大可更放開心懷,拋開種種不必要的矜持含蓄,坦然面對更多的人事物。天寬地闊,處處都能伸張手腳。《彼岸花》已明白展現她的寫作基礎夠深穩,我期待她在未來十年內勤於提筆,以她的年紀來估量,未來十年正是體力精神最充足、人生閱歷廣泛增加的一段上好歲月。至少要有百篇以上散文佳作。
《彼岸花》之後呢?「此岸」也有花,我認識的賴鈺婷,算得上慧敏,她會懂得這意思。
同樣的期待,於此對幾位小友──黃文成、嚴立楷、許婉姿──再說一次,純好意。
下一篇:【真情相重】鄉音四重唱─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