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7 07:25:44朝雲

今天不談政治:圍城之夜﹐我看《圍城》

前幾天大家都在說圍城之戰﹐「圍城」成了政治新議題。

每天在報紙上看到「圍城」兩個大字跳來跳去﹐我突然很想念一本我非常喜歡的小說:錢鍾書的﹐《圍城》。

第一次看《圍城》﹐我十八歲﹐剛上大學﹐對這世界上的一切充滿不滿不安和不耐﹐更對民初時代的中國充滿憧憬幻想。受到小說電視電影的影像﹐對那中西文化背景複雜交錯﹑烽火連天卻總不失浪漫優雅的年代滿是好奇。

當時看《圍城》﹐對我的衝擊很大﹐除了為書中的情節又笑又哭之外﹐其對人性以及跨越年代的普遍社會現像的盡實描述﹐讓我L象深刻。

若干年之後﹐在2006年九月﹐臺灣滿街的政治紛鬧﹐台上的人和臺下的人一起編織了一個鬧劇似的政治亂象﹐我看著電視上如走馬燈般跑過的「圍城」二字﹐不由自主地﹐從書櫃裡抽出了許久未碰的《圍城》一書﹑再度細細品茗﹐竟發現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卻依然深深為它而激動感動!

長久以來台灣的學生(甚至一般民眾)對錢鍾書這位知名作家並不熟悉﹐其中多半因為政治因素 (錢鍾書曾經在中國共產黨任職﹑並且替毛澤東翻譯《毛澤東選集》)﹐由此可見政治的獨裁和群眾的盲目曾經讓多少精妙的藝術作品埋沒於世﹑讓無辜的讀者們錯過多少奇偉佳作!

錢鍾書﹐字默存﹐筆名中書君。生於1910年﹐1998年逝世﹐江蘇無錫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後公費留學英國牛津大學。錢鍾書的妻子陽絳亦為知名學者作家(近年來最著名的作品即是紀念錢鍾書的散文自傳《我們仨》)﹐兩人育有一女錢媛。錢鍾書生前作品並不多﹐最著名的幾部出版如《寫在人生邊上》(散文)﹑《人.鬼.獸》(短篇小說集)﹑《談藝錄》(評論)﹑《宋詞選註》(詩詞評論集)﹑長篇小說《圍城》為其代表作品。

夏志清曾經說過﹐錢鍾書的《圍城》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也可能是最偉大的一部。」

在我而言﹐這句話倒也沒誇大﹐《圍城》的確是一部十分趣致﹑書寫用心﹑意寓意境廣泛並且影像深遠的偉大著作。

有人曾經說過﹐華文寫作最有可能得到諾貝爾獎的作家﹐就是錢鍾書和張愛玲(結果半路殺出了個名不見經傳的高行建)。很巧﹐錢鍾書和張愛玲﹐兩位都是我的偶像。而偶像的作品自然也有超越其他作品的經典﹐錢鍾書的經典作品就是《圍城》。

寫《圍城》﹐錢鍾書說自己是「錙珠積累」完成的。

其實看這本書的時候﹐讀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的細心﹐一字一句充滿珠璣﹐字斟句酌地堆累出來的精細﹐在每一個字句的轉折處﹑在每一個段落的構成與結束時﹐處處充滿了驚喜。

我必須承認﹐我是個偏好欣賞嘲諷戲謔的作品的人。

《圍城》這個故事﹐幾乎每幾頁就會出現一個反諷的橋段話語﹐別出心裁﹐卻不免令人印象深刻﹑並在讀完之後深刻思考﹐有種振聾發聵的震撼效果。

《圍城》主角是民初時代的留洋青年方鴻漸。故事圍繞在方鴻漸和他身邊的女人﹐鮑小姐﹑蘇小姐﹑唐曉芙﹑孫柔嘉﹐每一個都是當時女性的象徵﹐各有各的個性﹑當然﹐也各有各的心機。

要說方鴻漸心中究竟愛得是誰﹐或許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先是他的髮妻周氏﹐在書中她因為早逝﹐在故事中佔有一個並不重要的位置。

結婚沒多久﹐鴻漸就出國留學。故事一開始是留學返國的方鴻漸﹐那原本該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民初那個年代的精銳﹐能夠漂洋過海的精英份子。但他在國外並未專心學業而是陣日游手好閑﹐最後在應該畢業前在國外買了一張偽造的某大學博士學位證書﹐空心充闊佬﹐浩浩蕩蕩隨著一票貨真價實的留學生「學成歸國﹑衣錦還鄉」。

在途中他遇到了鮑小姐﹐兩人陷入熱戀﹐卻不幸被鮑小姐欺騙了感情﹐在初戀愛情的成勣單上交出滿江紅的初試卷。

之後他又和暗戀他的蘇文纨的表妹曉芙一見鐘情﹐三人鬧了一場略略荒唐卻不失合理的三角戀愛。最後鴻漸因週旋二人之間疲於奔命﹐兩方戀情終告失敗。

抗戰開始後﹐鴻漸隨家人逃難至上海租界﹐卻在租界遇到了孫柔嘉。幾經波折﹐鴻漸終於和柔嘉結為連理﹐卻在婚後發現﹐愛情﹑婚姻﹑和實際生活共處的模式﹐恰恰是成三個對角的衝突與矛盾的拉鋸戰!

故事的最後﹐鴻漸辭去報社的工作﹐同時又和柔嘉離婚﹐事業愛情兩失意﹐人生仿如陷入一個無法逃脫進退兩難的圍城...

這是一個典型的大時代故事;在充滿傳奇浪漫性的民初年代﹑在一個中西文化交匯衝擊的大上海﹐高知識(?)份子﹑卻始終對自我對社會迷惑惘然的時代青年。

小說的書名「圍城」﹐圍城是一種幾進抽象卻十分鮮明的印象﹐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軸。

據說「圍城」這個字﹐是來自一個法國的俗諺:婚姻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城」﹐四面環繞﹐四面堅實緊固的牆﹐防禦外敵﹐卻也圍困 了城中人。

故事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現像﹐對書中人都是圍城﹐而事實上這圍城﹐不也就是一場又一場﹐在我們生命中﹐我們無法突破﹑永遠被局限其中的圍城嗎?

出國留學﹐時代學梓的最高榮譽﹐那是一座圍城。

沒出過國的拼了命地想乘船漂流﹑遠赴海外。但出了國的(如方鴻漸)﹐卻掙扎著不斷想回國﹐回了國卻又迷失在中國﹐不知所措。

對未來對前程﹐我們總陷入一座圍城式的歧路﹐不知道該進還是該出﹐自困其中。

愛情是一座圍城﹐沒有的人想盡方法追求入城的途徑﹐陷入愛情的卻因種種因素無法逃離。

故事中的主人翁不斷陷入愛情的漩窩﹐在沒有愛情的日子裡他們唉聲嘆氣竭力追求﹐但真正得到了愛情﹐他們卻又驚慌失措疲於面對﹐最終每一段愛情以分手結局﹑悲劇為止。

工作是一座圍城﹐我們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為了追求在社會上的地位而踏入職場﹐但每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久了疲了累了﹐我們又想奮力跳脫﹐逃離當初盡力追求的工作環境。

婚姻是一座圍城﹐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沒有婚姻的時候大家拼了命地想得到一個幸福美滿的婚姻﹐但在真正走入了婚姻﹐當我們要面對柴米油鹽和生活的種種無奈掙扎的時候﹐大家又想逃離了。

「圍城」其實是一種心態﹐是我們人類永不知足的願望﹐讓我們永遠處於不滿足﹑不斷追求的狀態。

那是一種令人無法不承認的現像﹐當我們回國頭來檢視自己﹐我們才發現﹐其實啊﹐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活在「圍城」裡。

想要的﹐得不到的﹐渴望的﹐無法遇到的﹐入手後﹑得到後﹐我們又不滿足了﹐又開始懷念當初那未曾得到的從前了。

多麼真實。

但我相信﹐作者絕無意對人們這無止盡的不滿和追求加以批評﹐這本書所要表達的﹐只是這樣的一個現像﹐畢竟這是人性﹐即便我們不願承認﹐永不知足的天性總是存在我們的心性骨血中﹐無可拋捨。

我喜歡《圍城》一書中﹐作者對每一個小細節的描述﹐鮮活明亮﹐仿彿隨時會浮現紙上化為真實。

每一個主角的個性﹐生活中每一個瑣碎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細節﹐每一個景致每一個時空背景的詳盡描述﹐仿彿讀者們可以隨著書中的文字﹐走進那民初時代的大上海﹐和其中每一名市井小民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住在這圍城之中。

我更喜歡作者那若有意若無意﹐充滿警示的嘲謔之語﹐令人不禁會心一笑的幽默﹐細細思索後又不失哲理的真實殘酷。

不喜歡這本小說的人說﹐作者故意賣弄﹑尖酸刻薄﹐主角個性平凡不特別﹐劇情鬆散瑣碎。

但我喜歡的就是本書的這些特點。

作者的文字或許曲高和寡﹐但我喜歡他的堆砌賣弄﹐刻意展現的華麗不實。

我喜歡其中的諷刺意味﹐有如一根又細又銳的針﹐一針輕輕地撥弄過去﹐就是椎心刺骨的痛﹐痛得真實﹐痛的讓人醒悟。

個性中充滿了缺點的主角們﹐小心眼﹑愛耍心機﹑懶散﹑漫不經心﹑斤斤計較﹑善妒﹑蠻不講理...雜七雜八的缺點﹐不就和你我一樣?我不是完人﹐我也知道自己滿身的缺點﹐但也就是這些微不足道累積起來卻可以成就我們一個完整特殊個性的小缺點﹑小奸小惡﹐而使得我們每一個人﹐如此特別而不同了起來。這個故事中的每一個不完美卻如此完整的角色們﹐不就是我們的縮影我們的影像——我們?

那幾乎是流水帳的劇情﹐細細敘述了書中人的每一日每一天﹐天天年年﹐我們看著他們的日常生活﹐看著他們生命中發生的每一刻﹑每一個喜怒哀樂﹐渡月經年﹐體會了他們的體會﹐感受到了最真實的他們﹐以及和他們如此相似的我們。

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從我第一次讀過它﹐就愛不釋手百看不厭。

也的確﹐這是一部愛它的人狂熱著迷﹑厭它之人憎它如蛇蠍的書。

但無論如何﹐我喜歡這個故事。

2006年九月﹐政治狂潮最巔峰的「圍城運動」之後﹐我又讀起了錢鍾書的《圍城》﹐這一本令人難忘的曠世巨著。

電視上傳來915之後916又有人要上街頭﹐如此看來政治抗爭族群對立﹐未完。

2006年九月﹐不談政治談文學;《圍城》﹐真好。


破元子 2006-10-31 09:18:35

人生,就是無止盡的圍城。我又想到高中時一直在想的問題:我們有沒有辦法,用出世的態度,入世的活著?到現在,我還找不到滿意的解答......

版主回應
其實我是很俗氣的一個人
喜歡用很入世的方式活著
要我出世一點﹐反而難 XP
2008-04-02 00:40:22
2006-10-28 06:53:35

昨天上國文課的時候

聽到老師把白先勇的經典講出來後

忽然間我聽到排行榜上的一個名子:圍城

我馬上想到你所提出的這篇,是超級經典文學院的經典?

我好有興趣喔!等我看完再跟你研究XD

版主回應
真的是
非常非常景點的一部小說哦^^
2008-04-02 00:39:27
小J 2006-09-23 11:00:44

「沒出過國的拼了命地想乘船漂流﹑遠赴海外。但出了國的(如方鴻漸)﹐卻掙扎著不斷想回國﹐回了國卻又迷失在中國﹐不知所措。」

聽起來好熟悉...不就是我的寫照嗎?呵呵。

版主回應
小J別說得那麼悲哀嘛~
這應該只是一個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人基本上都有不滿足的天性
因為這樣的天性﹑讓我們始終迷惘困惑
其實我也常常又這樣的感覺啊!-_-
2006-09-23 12: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