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3 23:08:16楊冀華

牟宗三先生為往聖繼絕學的道德形上學深以為苦實例(還原、認同與回歸四)

    臺灣當下最嚴重的問題

    即黑格爾的哲學危機

    最有名的例子即

    <可以有臺灣理論嗎?如何可能?>

    <論臺灣哲學的主體性>

    <儒殤>

    乃概念的現象與物自身斷絕

    其越陷越深越真實的迫害臺灣

    猶關永中《知識論》的二元斷裂問題

 

   

    宇宙論與本體論

    存在與本質

    形上學與知識論

    第一批判與第二批判(知行)

    現象與物自身

    一與多

    真理(符應說)

    斷絕、崩塌的問題

 

    衍為人格同一性

    瓦解的問題(價值崩塌)

    更是一切問題的核心

    確為詭譎的認同(價值)問題

    尤其是現代性的詭計得逞

    在臺灣執牛耳的中研院及臺大

    竟然渾噩其中

    《啟蒙與反叛》亦然(臺灣哲學團體)

    陳瑞麟仍然

 

    筆者有幸

    先從楊國樞及黃光國兩位先生的本土心理學

    警覺(獨自尋解:我是誰?祂是誰?誰是誰?)

    繼從勞思光、劉述先、林正弘及劉千美諸師

    共振驚醒(諸理論諸主體及諸他者中)

    終在張永儁老師的《乾坤衍》提攜下

    覺悟(認識自己與自我認同的從心所欲不踰矩運用自己)

 

   

    筆者自習哲學一生

    學院訓練迄今二十年

    回瞻海德格dasein的林中路及本真澄明

    深覺黑格爾的哲學危機已深化與普遍化

    其更滲向費爾巴哈及馬克思的異化物化

    尤其是現代性與全球化的世界沉溺掙扎

    竟抓著他者當浮木的令其跟著一起沉溺

    下一個的臺灣哲學百年《啟蒙與反叛》

    難道不反叛的也要當浮木的一起沉溺嗎

實例

    筆者自懂事尤其是家教及自習哲學以來,深信與感懷:中國是從來不講求法律、不講求道德的國家,乃講、講、講、講、講四維八德。闡釋該一意義最深的人物,就是影響你一生的最有名大師牟宗三先生。蓋,自筆者研習牟先生的學問,常感牟先生脊樑發毛、頭皮發麻,實乃形上學與倫理學的混淆。因為,他講的道德是傳統的道、德、道德之道德形上學。然而:

    牟先生卻為此,深以為苦,筆者常苦無其苦的實證。如今,在:

    <可以有臺灣理論嗎?如何可能?>

    <論臺灣哲學的主體性>

    <儒殤>

及李明輝先生

    <評論台灣近來有關「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爭議>

下、尤其是<儒殤>,非常的清楚,其苦之最者即尊駕。乃:普通的人或一般的學者,看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學,純以西化的觀點言之。乃批評道德形上學為:不中不西或亦中亦西,甚而二律悖反或典範不可供量性的牽強附會圓善論。問題是:既然是形上學,評者即應該知道形上學的意義。尤其是明確的道德形上學,更尤其是針對康德的道德形上學而發,超尤其是物自身不可知及人無智的直覺之形上學倒塌。其乃如黑格爾的批判,援康入中而為道德形上學且迥異於唐君毅先生的三向九境矣。這也就是說,牟宗三先生的道德形上學,其很清楚的意義是:

    一˙形上學。

    二˙道、德的踐仁知天之形上學,既非物自身不可知及理性誤推,更非三大預設的第一因、神,實黑格爾同一性與統一性的概念之形上學意義。

    三˙同一性與統一性的概念之形上學者,其乃即超越即內在即本體即方法的一多天人合一、心物合一與知行合一的傳統體用論基調。此基調的原理就是張載的:一故神,兩故在、化,天地所以參。亦即孟子仁四端終始條理的意義,更是孔子用行舍藏顯仁藏用的意義,亦即下學上達盡心知性知天立大乃所願學孔子孟子道性善大人也。

    四˙然而,這到底又是什麼意義呢?那就是熊十力先生的仁體體仁體用論,亦即牟先生的道德形上學,乃學至生命的學問。既非信、法、經濟(心理學SR)、政治(逼同)、社會(茫從)或道德倫理的記問之學,更非奧古斯丁文字學、修辭學、哲學而理性的超越之神學路徑。乃原儒的志學志應好學博學弗學弗措有教無類教學相長舉一三反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見群龍無首吉吾與點也,誠哉是言也民到于今受其賜民到於今稱之。故,道德形上學

    五˙然而,這樣的道德形上學,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這樣的道德形上學,就是中西合一的意思,就是中體西用的意義,就是中、西形上學的意義。所以,道德形上學。這也就是說:牟先生的道德形上學,要做如下觀:

        ()第一因、神是,既不是康德的三大預設,更不是蘇柏亞的認識你自己→神話→Logos

        ()故,踐仁知天,乃Logos→神話→哲學的狹義哲學開展。

        ()因為,道德形上學的道德,道是本體、主體、客體、附體的實體給出存在,德是本體性、主體性、客體性(主體際性)、附體性的實體性之在其自身形上依據,道德講的就是上述之道與德的存在與本質的同一性與統一性。同一性是形上學的存有、存在、事實、先驗、超驗及前提等意義,祂是假設,也是事實,乃熊十力先生不敢不敬恭領受明了自己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誠哉是言也民到於今稱之知行合一、天人合一、心物合一,更以自己做見證且世世代代的做見證而統一。是謂生命的學問,由是為大師。故,牟先生乃以道德形上學標誌,超越勞思光先生的《新編中國哲學史》許多。蓋,既成一家之言,更為往聖繼絕學也,絕非倫理道德的道德形上學也。因此:

    你贊成不贊成儒家,是一回事。你可以:不贊成。但是,儒家本身的義理,它的原意是如何?這你得:先作恰當的了解才行!先作恰當的了解,是第一個問題。了解了以後,你可以贊成,也可以不贊成。這贊成不贊成,是第二個問題(《中國哲學19講》84)然而,為什麼贊成不贊成呢?是一個根本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先位概念,如何主張與交代呢?這就更為重要了,這也才是哲學家的意義了!

    你可以不喜歡神學,可是存在問題,你總要有個交代呀!這存在問題,你交代給誰呢?在西方,存在交付給上帝。你如果不講這個的話,那麼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呢(《中國哲學19講》74)當個哲學家,不能像普羅大眾一樣,將存在交給普通經驗或事實。因為,你既要回答孔子逝者如斯的問題,你更要回答《莊子》莊周夢蝶的問題。尤其不能像一般學者一樣,將存在交給後設。更不能像二流的哲學家,說不清楚自己的存在或自我知識的正當性、合法性與合法化。超尤其是:這個正當性、合法性及合法化,如何回應無限後退及循環定義等的問題等。

    儒家有個天,來負責存在(《中國哲學19講》76)牟先生在此可惜了乃從踐仁知天岔出去了,未能從他的道德形上學立論也。筆者從來立論,猶勞思光先生的天道觀→人性論→心性論。筆者的觀點是:彝禮忎(原始天人合一)→仁禮學(制禮作樂天人合一)→問仁為仁仁難(三才兼三才天人合一)→識仁仁說→仁體體仁→仁的形上學。

    仁有二特性:一曰覺,二曰健(《圓善論》223)牟先生真的可惜了乃從動力因及佛教的義理也。

    良知感應無外,必與天地萬物全體相感應……由此,良知不但是道德實踐之根據,而且亦是一切存在之存有論的根據。由此,良知亦有其形而上的實體意義。在此,吾人說道德的形上學(《從陸象山到劉戟山》223)這是道德形上學最好的牟氏文本依據,更可由是導出:有給了它存在的依據而不是無→有再從形上的原因或原理給了它形而上的依據。原理,就是哲學。原因,那就是科學。替科學找到充要的理由或條件,這就是科學哲學了。科學哲學談人、談人文、談社會,此即原哲學(認識妳自己)道德形上學,就是牟先生無須繞過那麼一大圈,直接從哲學本身給出生命的學問,其之個人乃為往聖繼絕學矣!

    天之所以有如此之意義,即創生萬物之意義,完全由吾人之道德的創造性而證實。外乎此,我們絕不能有別法以證實,其為有如此之意義者(《圓善論》133)這有一個非常好的文本,即《中庸》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這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有三個創生的能力,第一個就是物理化學的存在擴延性時空綿延意義,第二個就是生理的生產意義,尤其是母性。第三個就是人文制禮作樂述而不作,由是呈現三才兼三才的意義。就此,儒家不同於道家,亦不同於佛家、印度教及基督宗教,尚不同於自然科學及哲學,乃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一時併了的豁然貫通這三個創生能力。譬如我們的誕生與存在,此時此刻的在此,你就不能此時此刻亦在此。否則,我們兩個就相撞,這多麼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啊!或許您會說:我跟妳做愛,那就是張載的兩故在化,尤其是自然生產的當媽媽。自己表現或呈現創意、創造力或原創力如發明電視,這都是多麼道不遠人、遠人非道的親身經驗事實啊!

    你若充分體現妳的仁義禮智之本心,妳就知道了你的道德的創造性之真性(《圓善論》132)同上!唯,它的重點在第三個創生能力上。

就此,關鍵應是如何解讀文本尤其是儒家14(《荀子》)超尤其是《易經》。但是,筆者批評的他,他有研讀過14經嗎?筆者不但研讀過,尚時代參照的研讀,更歷史詮釋的研讀,超尤其是道不遠人、遠人非道的研讀。故:

    牟宗三先生為往聖繼絕學道德形上學深以為苦實例由此得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