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我→生」與孔子和黑格爾
死←我→生
這就是一切的真實與事實,我更在生死間擺盪著存在。稍有不慎,自己隨時都因死亡的一刻而不見了……
擺到了生端,我就要為吃喝拉撒衣睡煩惱。長大了以後,還要為色煩惱。因此,西方政治哲學謂此為自然狀態,乃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為了解決此一問題,西方以契約來回應。早前,那是宗教問題,乃一切都交給了宗教。最後,以信仰來解決一切的紛爭與困擾,這就是部落與城邦,乃信守承諾而為契約的前提與基礎。但是,部落或城邦的權力,來自於哪裡呢?其依然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只是進化為部落與部落、城邦與城邦的戰爭了,這就成了契約的原型,特以君權神授與武力為原型。科學革命與工業革命後,啟蒙運動與資本主義而為政治革命,君權神授為政黨政治的契約民主,武力為契約民主的保障與後盾。然而,民主與政黨糾結不清,契約成了黨爭的核心,保障與後盾反成部落與部落、城邦與城邦戰爭的最佳工具,乃為都市叢林,殘暴凶狠更甚自然狀態。尤其是現代性以來的殖民與帝國主義,進步神話已經全面崩盤。旦夕禍福,生命有如驚弓之鳥,人們永無安歇的片刻。因此,我們回看宗教藝術,反而給了我們無限的嚮往與慰藉,生命總算找到了安歇之所。這像是康德的三大預設自由、永恆、上帝,黑格爾乃終結崇高(三大預設),在《歷史哲學》的歷史主體精神,以理性作為運作的實體,[1]在歷史哲學中採擷思想(非美或神學:藝術→宗教→哲學。)的精華給養自己步步踏實回家而讓精神臻於絕對精神自由展現自己。
孔子的生命情調,有很多部份與此同頻,最簡單的標誌即百世可知之因而黑格爾是歷史哲學的回家,終點即從心所欲不踰矩而黑格爾是自由,起點或實體即仁(性與天道)而黑格爾是概念、理性、實體或絕對精神,(排除了他者而以實體理性謂之)方法即斅而黑格爾是正反合的歷史哲學,[2]內容即六經與六藝而黑格爾是藝術宗教哲學,結果即孔子、中國、中國文化而黑格爾是黑格爾、黑格爾哲學。藝術宗教在黑格爾都被哲學理性終結了,孔子卻從這裡開出: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志道據德依仁遊藝
說樂君子大人木鐸
見群龍無首吉吾與點也
在吾與點也中
窈窕淑女武舞韶舞
藝術與美充盈洋溢
在木鐸中
說樂君子
教學相長
在大人中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是謂聖君賢相政正
註:
1.理性,是宇宙的實體!(案:實體即黑格爾的概念。)就是說:由於它和在它之中,一切現實才有地位和存在。另一方面,理性是宇宙的無限活力……理性實是萬物的無限內容,是它們的精華和真相。它交給它自己的活動力去造出一切的,便是它自己的實質。它不像有限行為那樣,需要求助於外來原料作為支援的工具,或作它活動的物件。它供給它自己的營養食物,是它自己工作的物件。它既是它自己生存的唯一基礎和它自己的絕對最後目標,同時又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活躍能力。它把這目標不但展開在自然宇宙的現象之中,而且也在精神宇宙(世界歷史)的現象之中。這個理念或理性是真實者、永恆者而絕對有力者,它顯示它自身於世界。除了它和它的榮譽榮名之外,再也沒有別的東西在世界上顯示出來。這些便是我們所說在哲學中已經證明的,這裡又看作是被表證的命題。(《歷史哲學》)
2.我們必須注意到和知覺到這件東西(藉思想而對存在之瞭解- -理性實體),在它一方面保全,另一方面又升高其材料這一原則裡。乃是一個更新的歷程,事實上是更高的形態之發源地和誕生地。因為,思想正是那不朽的,保持與自己同一性的普遍體和種類。精神所採取的特殊形態,不但自然地因時間的過去而從世上消逝,並且要在意識的自主及自明的活動中被揚棄掉。因為,這種揚棄是思想的一種活動。所以,它的作用又是保守的又是升高的。因此,在一方面,宇宙精神消滅了它現時的實在性。而在另一方面,它卻獲取了它過去生活的普遍本質,即思想。合它的原則已不再是它從前那種直接內容和目的,而是那種內容和目的的本質了。那末,這個歷程的結果是:宇宙精神即使它自己成為客觀的,並以這種客觀性為它的存在,於是它一方面破壞了它存在的確定形態,另一方面卻理解了那存在中的普遍元素,因而給予它固有原則以一個新的形態。這樣一來,民族精神的實質性格是被改變了,即是它的原則已升化為另一個,事實上是一較高層的原則了。(《歷史哲學》)
3.黑格爾從邏輯(理性:自覺)→自然(歷史:覺醒)→精神(回家:覺悟)達臻自由(我)的超越生死擺盪,孔子以仁的形上學兩翼超越生死的擺盪且展示、展現、呈現生命與生活之美而救回黑格爾的三個終結(藝術、美學、宗教)。形上學的兩翼即宇宙論與本體論,宇宙論即孔子生與生生不息的永祀永錫後代子孫(含所有的人)及存有,本體論即孔子的思想、精神、價值或意義(信仰)等,衍為故國傳統仁的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