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知識論要義與補充(畫線部分)
一˙參考資料:
(一)康德著,鄧曉芒譯:《純粹理性批判:康德三大批判之一》,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4.20初版。
(二)關永中著:《知識論(二)近世思潮》,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0.9.1初版。案:尤其是第三章。
(三)楊冀華著:《孔子的生命哲學原理「仁」(識仁)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100.1.24。
二˙工具:超驗統覺。(認知官能與其能力)
三˙超驗統覺:
(一)感性:時空架構→同一性- -存在整體(物自身)。
(二)悟性:十二範疇→存在與本質。
(三)想像:超驗圖式→形式。(歸納與演繹)
(四)理性:超驗誤推→物自身不可知。
超驗證立→本質→存有。(符應說與融貫說,處理綜合命題與分析命題的分析與判斷。最終,以範疇為重點進行主客互動而為知識操作的意義。因此,對象物→特性[範疇]→功能→作用→預測→操作→功效→經驗→知識。)
(五)能力:緼涵無限,特由絕地天通或下學上達達臻。
案:在此清楚的看到了抽象作用及概念化(範疇的形式),特以本質概括且還原抽象,如喝水的主客內在性的互動。又譬如兩性關係的誕生嬰兒,這是多麼清楚的事實而怎麼說:
一兩性談情說愛、
二兩性做愛、
三誕生嬰兒、
四無目的的愛嬰兒、
五自己思行這些事情等,
不可知呢?
物自身 時空架構(同一性) 理解(十二範疇) 判斷 康 德:物自身不可知。
→ → →
現 象 感 性 悟 性 判斷:多瑪斯:本質(物自身)。
超 驗 統 覺
第一個箭頭是意向性,第二個箭頭是洞察,尤其是更高觀點的洞察,(絕地天通或下學上達)第三個箭頭是拒受與止動而為終結判斷(驗證判斷與思行而為功效)。
四˙三個沉思的問題:
(一)世界是否可以形上的確立?超驗統覺本身,已經確立了世界的形上確立。
(二)自我(靈魂)是否可以形上的確立?超驗統覺本身,亦確立了自我的形上確立,尤其是反思而非智的直覺(意向性與洞察)。
(三)神是否可以形上的確立?絕地天通或下學上達,可以。
五˙例說:
(一)A=A 如H2=H2(氣、水火)
(二)A’=A+B 如H2O或植物(水火、草木)
(三)A’’=A+B+C 如植物或獅(草木、禽獸)
(四)A’’’=A+B+C+D 如獅或人(禽獸、人)
(五)A’’’’=A+B+C+D+E 如人或聖神(人、君子、大人)
從存在出發,由認識到知識,再回到存在的主客對峙(操作)而曰互為目的,乃為知識的意義。尤其是更高觀點的洞察,乃為性與天道的第一因建構,三個沉思的問題便有解了:以綜合分析來判斷綜合命題的綜合語言,(含分析命題)判準為符應說及融貫說(分析命題與判斷)。(含實用說及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