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神秀慧能來說嘴
這個世界,為什麼是有而不是無?其實,它是一個哲學基本問題,乃問一切的存在,為什麼是有(存在)而不是無?這樣的問題,直接由萊布尼茲(1646-1716)提出:為什麼有物存在而不是一切皆空?泰勒斯(前624-前546)是第一個探討這類問題的人:什麼是萬物本源?說實在的,它確實是哲學基本問題。只是,它牽涉了兩個基本問題:
有與無
一與多
有與無,在宗教謂之生與死,尤其是生前與死後及生死的關係。一與多,在宗教謂之神、佛、上帝、安拉、超絕與人、一切及人和上帝的關係,尤其是人與佛的關係和人的生前死後和活著福禍命運的問題。(幸與不幸)一切,以信為基礎,其後是願、思與行的問題,又是開展了各式的學派及文化。然而,我們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那是因為,我們活著、我們存在,我思故我在。乃:我存在,我才會思考及探究這樣的問題。這類問題的真諦是:我是誰?思索與回答我是誰的問題,這是因為自己存在且會問這樣的問題,尤其由是釐清自己的價值與呈現自己的價值且獲得肯定。然而,這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那就表示這類的問題,是最難思考與回答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它乃成為哲學立場與趨向的不同觀點,其要即實在論與非實在論(含反實在論及懷疑論)如中世紀哲學、經驗論及理性主義等。這也正是神秀與慧能爭辯的基礎,釐清該基礎即神秀慧能之辨,乃為各家立論的立場與觀點顯現或默運。下述,恰好有個實例供參:
17:37 甲
山河大地本來無
一念無明妄想出
藉假修真把心悟
如來德相本具足
17:43 楊冀華
別拿神秀慧能來說嘴
本來無一物
何來慧能與佛
更談何具足
17:47 乙
這個必須要大師開釋才能解疑惑。
17:51甲
請問楊兄:智慧是何物?
18:40 楊冀華
請問鐘兄:我有說智慧嗎?看來您是知道的咯,請不吝說來,聞香聞香……
18:46甲
六祖談的本來無一物,說的就是如來智慧德相的智慧,怎麼這麼健忘?莫非……
18:50 楊冀華
德相,是德?還是相?還是本來?還是物?還是健忘?還是莫非?還是本來無一無……
18:50 楊冀華
空
19:08甲
怎麼連「如來智慧德相」都不懂?請看看佛證道時說的話。
19:11甲
至於「空」,我想更不用說了,否則請談談何謂「空」!
19:44 楊冀華
德相,是德?還是相?還是本來?還是物?還是健忘?還是莫非?還是本來無一物……回答它,就是懂「如來智慧德相」。不回答,可以逆推……那就別談「空」了!故,我沒說智慧,我只說了:別拿神秀慧能來說嘴……這是對究竟做了別義的鐘楊兩物談談!
19:49甲
別閃避,那我提出一個新問題請教您,請用一顆蘋果來說空,這樣總可以了吧?!
19:51 楊冀華
誰閃避?請用一顆蘋果來說空!這就是:拿神秀慧能來說嘴……
19:53甲
有話直說,何必拐彎抹角?請說吧!
19:56甲
請直接回答,謝謝!
19:57 楊冀華
這有點像莊子的鯈魚游樂之辯,(神秀慧能辯辨)那就請循其本了!
21:39 楊冀華
請循其本:
我們從下列來回應:
野宮勳著,張淑懿譯:《名曲鑑賞入門》,臺北:志文出版社,74.3初版。
頁89-99:(蘋果)
野宮勳著,張淑懿譯:《名曲鑑賞入門》,臺北:志文出版社,74.3初版,頁89-99:交響曲第五號c小調命運作品六七(約三十三分鐘):印象深刻的四個音為首之命運交響曲,不僅其演奏次數是世界第一,它的聲望與受歡迎的程度,也是首屈一指,堪稱為永恆的交響曲。(89)關於這個親切而感人的開頭動機,據貝多芬的密友辛德拉所述,貝多芬曾經向他說明此動機道:命運來敲門的聲音,就是這樣的。因此,這首交響曲被題名為命運。但是,這只是標題而已,並非此交響曲之真髓。再也沒有比耳聾這種疾病發生於音樂家的惡作劇更殘酷了,但貝多芬承受了這殘酷的事實而不低頭,他與命運抗爭,以無比的力量扭直命運的曲線,表現了大智大仁大勇的精神。聽眾也應具備此種不畏困難的觀念,來傾聽此首聽此首音樂,才能被音樂真正地感動,也才能接近此首音樂的真正精神。
案:我們就從「命運只是標題而已,並非此交響曲之真髓。」來回應:貝多芬的交響曲第五號c小調命運,不僅是標題而已,亦是真髓,更動機、主題與詮釋一氣呵成。它既是貝多芬向命運抗議,貝多芬更是跟命運搏鬥的勇士英雄。(第三號交響樂的正主)既非唐吉軻德,更非浮士德,乃比撒旦及莫札特幸運的英雄。一位是自己為自己寫安魂曲而無人送葬的莫札特,一個是永恆挑戰而被標誌為魔鬼的眾叛親離真英雄撒旦。上帝要貝多芬為自己寫了英雄,(寫完後撕掉封面)最後更用大合唱歌頌他,真是極盡尊榮。生命至此告終,既不像阿瑪迪斯,尚不像浮士德,更不像撒旦。這是說什麼呢?這是說:存在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這也就是說:生命的最後意義是上帝。是嗎?但是,高處不勝寒,尤其是上帝,更尤其是只有一個上帝。想想看自慰,想想看希臘悲劇神話,(神玩神:犯錯的神被貶抑為人來受懲罰,卻永無翻身機會的為命定的悲劇。)再想想看福音。這不都是自慰的意義嗎?不是嗎?試想想看:在上帝那樣的高度,一望無垠,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既便是擴散宇宙論,更然。這是多麼的孤寂與無趣啊!更有甚者的是:這個上帝,竟然在無裏耶!盡管祂再如何的全知全能,盡管祂再如何的三千大千世界,祂總是在無裏啊。如是說來,無,才是存在的真相了。邁向死亡的存有,這是存在的真相嗎?不,過程與實在、綿延、永恆的創造,(永恆的渡)這才是真相。真的是嗎?這只是辯證的說啊,康德、席勒、黑格爾等,如何統合辯證呢?尤其是在這裡的辯證:有無、一多之辨。最有名的回應即老子:有無相生。然而,其基底是同一性,尤其是有無的同一性。其次即中國化的佛教:一心開二門。此既預設了同一性,更自喻為唯一。(哲學以論證證成假設,康德卻以天才及三大預設為證成的依據與前提。科學以實驗室的實驗,證成假設。但是,上帝或自我等這等對象,尤其是在有之前的無。這樣的實驗室,是要如何的建呢?既使蓋成了,這樣的實驗室,實驗的對象,又是什麼呢?不像以甲撞乙生出丙,如丙是質子或中子等。上帝或自我,能是甲或乙嗎?看來,科學無能為力了。因此,心理學為之,卻割斷哲學以潛意識結合哲學與科學證明利比多或小它物。然而,它卻反證了沒有自我,那就更別說集體意識及上帝等了。)蓋,二門即有無,一心即唯一。其跟基督宗教的信仰,大同小異,只是繁簡的一本經典與多本經典之別,全在信我得永生也。筆者謂此:壟斷自因自在之最。故,佛耶竟爭外在的唯一,回耶竟爭內在的唯一,耶苦甚矣。尤其是現代性及後現代,耶信被自己培養出來的科學,負回饋得滿目瘡痍,迄今元氣難返。我們回看儒家,以仁(有)闡釋這一切,從性闡釋起。性從人之異於禽獸開始,開始於乃所願則學孔子也。既不學老子,亦不學百家,學孔子的集大成下學上達,還開出了求放心存之集義養心養性養氣充實擴充,此之謂十字打開。當下是立體十字打開,乃知識論形上學。唯,向愛慕、護者說不,(愛之適以害之也)向利比(慾望)多說不,向蛇(誘惑者)說不,向欺騙者說不,向歧視者說不,向剝削者說不,向壓迫者說不,向異化者(自我人格分裂或多重)說不,向病魔說不,向死神說不,向魔鬼說不,向撒旦說不,向上帝(信)說不等,哪一種說,最具智慧與一勞永逸呢?筆者以為:儒仁也!因為:
梁光耀著:《藝術終結者:論丹托的藝術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13.6初版,頁60:真正的問題是<布瑞洛盒>和超級市場那些布瑞洛盒,究竟有什麼差別......我一直認為所有哲學問題,都有這種形式:兩個外觀上完全一致的東西,可以屬於不同的哲學範疇。康德嘗試說明一個道德行為和表面上一模一樣的另一個行為之間的差別......而我認為海德格已指出本真性生活與非真性生活之間沒有任何外顯上的差異,即使真實性與非真實性之間的差異那麼巨大。類似的哲學例子,多不勝數。
案:我們用杜象的小便斗來看布瑞洛盒,它們一個在藝術館裏,一堆在特立屋或建材行裏,二者有什麼差異呢?尤其是:藝術館裏的展覽臺上和盥洗室裏的小便斗,差異……說實在的,在此有混淆主體與行為的差異,更混淆了動機、意識、行為與功效的差異。既丟掉了藝術,更丟掉了美。生命窮於應付生活,早就忘了藝術。生命無奈於厄的掙扎,還有什麼藝術可言。那就更別說美了,美在此是那麼的深、後。竭盡的挖掘,好不容易就要挖到了。就像剝洋蔥一樣,剝到最後,一無所有。這就是科學,這就是解剖學,尋覓自我而一無所有的科學結論。(無以證明有自我,乃以反證明推論沒有自我。)這,豈不是空智……在此,只有主體才能,兩滴漂下來的雨點則否。仁,更同一與統一了它們……
故,羅曼羅蘭著,傅雷譯:《永不屈服的靈魂》,臺北:遠流出版公司,78.8.116初版,頁22: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精神支持,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堅忍、奮鬥、敢於向神明挑戰。
案:真諦是: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資源支持。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堅忍、奮鬥、敢於向荒謬嘔吐墮落胡搞的大瘟疫挑戰。
這是說:
神秀慧能和鯈魚出游(莊周夢蝶更適合),激辯、辨的都是: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而不是無呢?(實在論、經驗論、唯心論、懷疑論)
像:
在上帝那樣的高度,一望無垠,除了自己,什麼都沒有。既便是擴散宇宙論,更然……
您在此,您以為如何呢?您相信什麼呢?像神秀慧能相信他們的相信,卻在辯中無辨,尤其是風動心動之辨。
這是說:
如果沒有這個世界
何來風動或心動
如果沒有我
又何來風動或心動呢
如果我沒有心(意識、反省、思辨、記憶等)
風動或心動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