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七大驚鴻
一˙就人而言:價值(本質)、存在與存有同一,乃為形上學自身而為主體,特為自因自在之一矣。此之謂:仁的形上學。(特殊形上學)
二˙就天而言:原理與人同,原因、存在與存有不同,乃為真實的自因自在而為本體也。是謂:仁的形上學。(一般形上學)
三˙就天與人而言:和而不同的天人合一,一乃一於同一性、本質、原理的ㄧ,合乃合於下學上達或道德契合的合。(先秦的道德觀)然而,後者趨向於道德家、宗教家或美學家(詩人),乃可遇不可求矣。前者,卻聖可學而至的先聖後聖其揆一也,實見群龍無首吉的從心所欲不踰矩也。(和而不同者,本體與方法的雙開放性也,特為同一性的臻實。)
四˙就此,儒家的本體仁:可知可通傳可再現矣。存在與存有無限:既可知可通傳可再現,亦僅為偶現者也。因此,大異於康德的物自身不可知,特待求放心(發現)、存之、充實與擴充而沛然矣。也此,有無死生,在此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乃不停的轉化而不朽矣。(因為,同一性而可知可通傳可再現,乃同一性的自明意義,由是乃可學也。)
五˙故,儒家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一多上而非有無上,乃別於宗教及哲學,趨近於科學及著實於文學。乃從一與多的特性、本質、關係與價值來釐清與扎實祂,即一步步的下學上達走向超生死有無而不斷遇到真愛的美悅人生(存在)與生活也。
六˙因此,我們認識與充實的就是祂,我們存在與超越的也是祂。說祂有限,一點都沒錯。說祂無限,亦然。祂就是要我們認識、充實與運用祂而未知生焉知死的不斷呈現祂。唯,人不學,不知道,是謂識仁。(麻煩的是惡罪吝悔過擾)所以,志學志應好學博學弗學弗措,舉一三反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識仁從心所欲不踰矩見群龍無首吉。
七˙儒學現代化:學,尤其是斅,儒家乃為儒學而大異於百家,更異於哲學、基督宗教、佛教、印度教及科學科技等。唯,問仁為仁仁難,一開始便考倒了很多人,繼起者多茫於詞章、考亭、佛老,其後又迷於心性人性、中西體用、乞丐奴隸,終為非儒禮亂首禮壞樂崩、左公之爭、古今之爭、漢宋之爭、朱陸之辨、天理人欲之辨、以理殺人、禮教吃人、現代化的障礙、殖民越久越進步,中國人實在比浮士德還可憐矣。然而,湯恩比在《歷史研究》中驚見中希合璧的魅力,乃寓言了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個合璧即儒學現代化的從科技返科學→從科學返哲學→從哲學返原哲學→從原哲學的認識你自己和為己之學照面→乃清晰明瞭的終始調理闡釋儒學之體而回饋各學,《書》、《禮》大同乃為康德論永久和平的真實奠基與其實現矣。所以,儒學現代化有二義:一即儒學自身的現代化,二即中希合璧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