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7 04:48:05楊冀華

儒家的本體意義與真實現實就是自己的每一個人的存在- -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仁的形上學)

    今天,(103.12.26)筆者參加了臺北大學中文系「第二屆經典詮釋與文化傳播:當代儒學與生活實踐學術研討會」,李彥儀教授發表<從理一分殊命題的現代詮釋論宗教發現的邏輯,筆者當場回應稱:謝謝主持人,我叫楊冀華,我對您的論文頁26.-7()卡西勒《人論》,您說卡西勒反本質論。但是,就在這一段及次頁的上半段,複雜中發現統一性、共同起源、普遍功能同一性等,這些自己本身就是本質的論點,只是為不同的形式或論點而已。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引介西方的論點時,我們應該反省,原著論點的合理性及可共量性。另,劉述先先生引《易經》的神祕符示、自然/理性符示、宇宙符示及道德/形上符示闡釋這個架接,我以為它跟三才兼三才的意義架接,頗為不應。李教授回應稱:謝謝楊教授的提點,我會好好的反省此點。

盧其薇教授發表<意志與持敬:人智學兒童發展理論與朱熹小學教育>,筆者當場回應稱:謝謝主持人,我對您的論文頁104定靜安慮得,我以為應將重點放在知止上,特引《易經˙蒙卦》及《易學啟蒙》為論,乃人而不如鳥乎,是謂程門立雪。盧教授回應稱:其闡釋的是小學知止大學的功夫。筆者認為:盧教授很聰明,只是小聰明而已。蓋,意象言,又小學義理,更兒童讀經。因為,這是教育規準的意願性,乃讀書樂也,是謂為仁由己、求仁得仁樂學

    孔令宜教授發表<孔子天人關係的新轉向>,筆者當場回應稱:謝謝主持人,我對您的論文頁172,以天人合一引余英時的道論孔子轉向,我對此非常的無以認同。因為,余英時在《朱熹的歷史世界》中以佛洛伊德講中國人的認同,尤其是他的自我,乃該書的喜馬拉雅山。更尤其是他以伊底帕斯說中國人的自我認同,乃為喜瑪拉雅山的聖母峰。但是,這個最精采,即從最高峰墜到谷底。另,就天人合一言,我們很清楚,在周公之前的天人合一很不同。周公之時,天人合一亦不同。孔子之時,天人合一更不同且一直延續至今。余英時,對此是毫無意識的。又,以道標誌儒家、孔子思想,這是違反常識的,還不應文本,更不應孔子。我們都知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用道來論是非常不應的。林義正教授後來從道歸,道乃林義正→陳大齊→馬一浮的詮釋脈絡。最後,您說的新轉向,這個新是從哪裡轉向到哪裡呢?熊十力先生說:禮→仁。《論語》說:先進→後進&禮之本→本(乃有孟荀之別:孟心性禮學)故,為仁由己、求仁得仁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也。但是,問仁為仁仁難→識仁仁說→仁體體仁→仁的形上學,正是儒家不易、易、易簡吾道一以貫之,乃仁而不人如禮樂何一故神兩故化天地所以參顯諸仁藏諸用而為的形上學焉。

    賴賢宗教授發表<朱熹倫理學與心統性情說的本體詮釋:儒家哲學的本體詮釋及其在後現代情境中的整合之道>,筆者當場回應稱:謝謝主持人,我對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很有意見,他一直對本體未做清楚的交代。因此,我從的形上學來做表詮,祂既是本體義,也是主體義,還是客體義,尚是附體義,(特性義)更是實體義。因此,我把祂標定在上,乃標定本體是,是謂的形上學。形上學者,祂既是本體論與宇宙論的同一性,祂尚是本質與存在的同一性,祂更是形上學與知識論的同一性。因此,將落在上,心統性情的意義就很清楚了。因為,仁者,人也、人心也。又,者,一切運作的中樞。作用之,謂之者,既是我們存在的真實情景,更是我們在此情景的心情表徵,乃為未發已發喜怒哀樂中節中和中庸。譬如:我現在在這裏開會,開得心裡非常的快樂,這就是已發。又譬如我們思考本體,怎麼也想不出來,這就是未發。故,道不遠人、遠人非道。這就是儒家的本體意義與真實現實,亦即每一個人的自己存在,真真實實的確實存在。案:本體義者,本質意義的存在而為真實的實體也,即亞里斯多德形上學的神、第一因。本質者:關鍵特性也,乃事物存在不可或缺的特性也。其要即:自因自在也。自因自在,唯性與天道也。然而,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舜何人也禹何人也,其幾希也。故,聖人存之,賢人學孔子求放心存之集義善養充實擴充。乃: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最少也是能言聖人之言聖人之徒也。唯,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卻既竭吾才卓爾焉。

    蘇何誠教授發表<京劇藝術的儒家精神表徵:以《京劇浮生夢》紀錄片的戲劇表現為例>,筆者當場回應稱:我看與聽蘇教授的發表,比上午的演唱,更叫我:仁聲之入人心,深也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

    春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夏 新竹壓檐桑四圍,小徑幽敞明朱曦;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秋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案:此即識仁歸仁仁說也,性與天道也。讀書樂於:識仁歸仁仁說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也。



儒家的本體意義與真實現實就是自己的每一個人的存在- -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仁的形上學)



儒家的本體意義與真實現實就是自己的每一個人的存在- -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仁的形上學)



儒家的本體意義與真實現實就是自己的每一個人的存在- -為仁由己、求仁得仁的道不遠人、遠人非道(仁的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