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
感情很有道理
愛情更有道理
這就是法律
絕非劉馨珺〈論宋代獄訟中情理法的運用〉的原情定罪。蓋,情者:
我們存在、活著,當下的確切真實感受也。
乃合天人、一內外的三才兼三才贊參生命與共:
攝理入情
緣情入理
必也使無訟乎
此即法的律則
因此:
您吃飽了嗎?
您過得好嗎?
來,請一起用餐!
不好意思啦!
別客氣了,只是家常便飯的添一付碗筷而已!
都是我們以前打招呼的方式,國泰民安。故,民之父母。(《大學11》:《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者,《詩經˙雅˙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壽。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後。按:臺、萊、桑、楊、杞、李、栲、杻、枸及楰,都是養人、療人的五穀雜糧農作物,這就是天養民的鐵證而為民之父母。同理,君子、德音而壽,這就是聖君賢相的民之父母而為教民的意義,即為國培育建設與批判的人才也。因此,故國有采官即今日的社會學者,《詩經》的作者就是上下三教九流的各種人才及人物都有而無不具了,這就是采詩的意義。﹝另為雅的頌詩﹞故,《易經》曰: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書經》乃說:天命有常,惟德是輔。)只是,現在偶而聽聽人提起或說說罷了。但是,《書經˙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所以,孔子說:六十而耳順。(《論語》)乃:士不可不弘毅,沐浴請討周遊列國與易木鐸。孟子乃誅一夫,荀子殺少正卯。其後,孟子更闡揚湯武革命。此皆保養教的人、國家存在與存有的,各個歷史時代的當下存在之確切真實感受也。因為:
今之治人者,視古賢聖:體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於鄙細隱曲,不措諸意,不足為怪。而及其責以理也,不難舉曠世之高節,著於義而罪之。尊者以理責卑,長者以理責幼,貴者以理責賤;雖失,謂之順。卑者、幼者、賤者以理爭之,雖得,謂之逆。於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達之於上。上以理責其而在下之罪,人人不勝指數。人死於法,猶有憐之者,死於理,其誰憐之?(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收入《戴震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1991年,卷上,〈理〉,頁161。)
按:這就是故國有名的以理殺人之文本,其後乃有魯迅《狂人日記》的禮教吃人說法,如今為新禮壞樂崩。這都說明人間煉獄的意義,尤其是都市叢林。新禮壞樂崩者,更勝於禮壞樂崩而苟安於表象也。禮壞樂崩者,早源於老子的禮為亂之首,繼為春秋戰國的禮壞樂崩。當時,孔子以仁為己任而士不可不弘毅回應,老子以無為的出關回應,墨子以「俠」回應,楊朱以唯我回應,百家爭鳴矣。唯,孟荀繼孔子之志,莊子繼老子之志而開出了悠然見南山。此一意義的重點是:自然與人文之辨,老莊以辯論辨而取無為自然,孔孟荀以辨應辨而取人文- -自我要求與承諾及其實踐而為郁郁乎的人性本善,其餘各家未識此止而淡出或夭折如兵法。禮壞樂崩者,即自我要求與承諾的郁郁乎壞與崩,乃暴行邪說橫行的子弒父、臣弒君而沐浴請討木鐸焉,孟荀繼之。唯,孟子以禮之本的本繼之,荀子以禮之本的禮繼之。因此,後有宋明的新儒家而各繼孔孟與孔荀者也。唯朱子歸本於夫子,更對治禮亂首的天子而為天理人欲之辨對揚,乃致力於《周易本義》與《四書集注》而汲汲于求仁的培育士- -為國育才與監督君王官員,實異於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符讖回應也。蓋,董氏的符讖,實係人文倒退的回復薩滿也,其後乃為道教與佛教的乘虛而入焉。因此,周子以尋孔顏樂處與〈太極圖說〉開出了新儒家與當代新儒家及現代新儒家。筆者於此取劉述先先生對儒家的分期,新儒家即由周子開拓的宋明理學。其後,由熊十力先生開拓為當代新儒家及現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及其子弟杜維明先生謂此為第三期儒家。筆者從勞思光先生、劉述先先生及錢穆先生而謂當代新儒家及現代新儒家,乃勞思光先生的儒家一系說、劉述先先生的當現代之別及錢穆先生的別於馬列史恩異質,尤其是內地的簡筆字乃從根本的與傳統割裂了。當代新儒家即海外新儒家的總稱,特為花果飄零的產物。香港回歸之前,當代新儒家以臺港為主。香港回歸之後,當代新儒家以臺灣為主。因為,其接續了熊十力先生的仁體體仁意義,尤其是牟宗三先生的踐仁知天。可惜的是:牟宗三先生未從踐仁知天續論,現代化的由康德接引為道德形上學,仁異化為倫理道德矣,天乃道德形上學的天哉。然而,其再怎麼樣的道德無限心,也只是無限於道德而已矣。因此,筆者讀來,總是有著透不出去的憾。乃毅然回返熊十力先生的《乾坤衍》,一時整個透澈過來,即循其軌跡由王船山先生經宋明理學回返《論語》與《易經》,自得自道的豁然貫通仁體體仁「複雜乾坤一元實體不敢不敬恭領受明了自己」之旨,乃更篤定的歸儒矣。因此:
仁則是箇溫和慈愛底道理,義則是箇斷制裁割底道理,禮則是箇恭敬撙節底道理,智則是箇分別是非底道理。凡此四者,具於人心,乃是性之本體。方其未發,漠然無形象之可見。及其發而為用,則仁者為惻隱,義者為羞惡,禮者為恭敬,智者為是非,隨事發見,各有苗脈,不相殽亂,所謂情也。(《朱子文集》,卷七十四,〈玉山講義〉,《朱子文集》捌,頁3733。)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未感也,純粹至善,萬理具焉,所謂性也。然人有是性,則即有是形,有是形則即有是心,而不能無感於物,感於物而動,則性之欲者出焉,而善惡於是乎分。性之欲,即所謂情也。又曰:物至而知,知而後好惡形焉。何也?曰:上言性情之別,此指情之動處為言,而性在其中也。物至而知,知之者,心之感也。好之、惡之者,情也。形焉者,其動也,所以好惡而有自然之節者,性也。(《朱子文集》,卷六十七,〈樂記動靜說〉,《朱子文集》柒,頁3372。)
朱子的思想核心是性即理的理一分殊、心統性情,情、理、法由是開展,乃務使學者汲汲于求人也,特讓我們理解存在原始狀況而由是開展也。(戴震所主張的正是此,戴氏自己卻不察而反宋學,其道乃情下而失中、上也。中者,失性情中人之中也。上者,昇華性情而為愛仁而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德施普焉。情下者,墜於喜怒哀樂中而忘了存在只圖享樂- -醉生夢死也。)蓋,○者,無極而太極也,仁也。仁者,兼具此理、此性、此情,在心上充實而有發用,特擷理注情為性。以此為法,民知之,社稷行之。故,法之於民為方法也,法之於社稷為憲法也,乃限制權利之運作有據而國泰民安也。因此,情即仁,乃人存在的真實感受也。理者,人知此情,亦知此理,以此理回應此情,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吟詠歌唱也。人皆如是,所以為法。既是方法,更是制度。法此情理也,以情理為法也。所以,皆大歡喜而近悅遠來遠懷焉。故,隆禮勸學,化性起偽,變化氣質,百世可知也。唯,老莊商韓神聖化法,雖然秦始皇以法得天下,卻因法亦亡天下,商鞅及韓非更慘死於法下。所以,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所以,承諾德治寶位與權經權,法無用矣!就此,情者:
我們存在、活著,當下的確切真實感受。
蓋,我們者,我也,自己也,我自己也,我與大家也。我與環境、我與一切,跟我有關的一切,我、跟我有關的一切、尤其是大家,就是我們,我們稱這一切就叫做我們。因此,我者,我的身體,我的行為,我的儀容,我的止睡,這一切與過去、現在和未來,既連續、又作主且不變。否則,既有的一切、尤其是存在與權利,下一刻即易主。因此,乃無時、又不處爭作主而紛爭不斷。所以,我與大家協調出一個共識:既主張人性本善,尚主張信,更不吝的投資造福,我及大家乃成我們。我與我們的我或我們,由是亦為我的思想、我的精神、我的價值、我的情感、我的人格、我的歷史及我的未來。同理,我們由是亦為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價值、我們的情感、我們的人格、我們的歷史及我們的未來。這就是:我們!
存在者,我、大家及我們占有時間及空間,乃具體的在時空中而為事實。譬如:我們自己及我們所見或所接觸的一切或個別時空物、存在物,它們都是存在,尤其是我們的身體及行為。
活著者,存在由於活著,已經不只是存在了,乃存在多了活著的特性與條件。特性者,未顯現的功能也。條件者,特性變成功能的顯現出來為必要的成之者性也條件也。因此,存在還有了行為。行為者,已經不是日出日落的運動,乃時空與向度的變動。另,我的、我們的,人的自主就加進來了,運動就成了行動。故,自主的運動即行動,如生物的覓食與求偶行動等。人最特殊,人的行動,從自主加上了意識,有了意識的行動而謂行為。最有名的行為即舞蹈,尤其是盡善盡美的韶舞,更有名的行為即洞房花燭夜。所以,活著的意義即行為的存在體、存在物,乃不同於日出日落與求偶覓食,韶舞與洞房花燭夜等乃滲出了特殊意義,尤其是仁禮學的關鍵特性成現出來而為源頭活水者。
當下者,就是我們活著存在的此時此刻、此處此地、此情境此狀況,乃萬事萬物跟我們萬箭齊發的一襲而來,情即本能的總體安全反應而要主體做意向性否的納編判斷,其更無時不來的無息毋歇而謂當下。因此,知識就是力量,善良風俗社會純樸,良好的生活習慣,優質的品格性情,我們就能在當下平常的處理一般事情而悠哉的生活過日子。我們的國家、社會與人民,就這麼的生活了兩個百世,這兩個百世更由孔子接續,這就是當下的真諦。也正是兩個百世與孔子,孔子之前的百世就是過去,孔子之後的百世就是以後。然而,當下的我們,從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簡筆字及去中國化自我閹割了孔子,乃在現代化與全球化中騎驢趕集而茫然無所適從與目標矣。所以:
前副總統蕭萬長昨天演講指出,他見證臺灣經濟發展半世紀,很少見到臺灣社會如此充斥著無力與茫然,顯示經濟陷入坐困愁城的憂局中,瀰漫著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101.10.4《聯合報˙A4》)
就此,大家在當下看不到未來,這才是蕭萬長先生透露的訊息被後真諦,這也才是充斥著無力與茫然、瀰漫著迷失方向的焦慮不安的警訊,菲律賓的過去竟是我們當下一步步邁向的以後……說實在的,也正是確切真實感受,特為臺灣當下的「情」。乃:我們問每一個人,每一個人也同樣的問我們,情即:發生了什麼事?實:你身處在什麼情況或心情下?這就是情的真諦,一切都在情裡面了,情也透顯了所有的狀況與真諦,就等待我們體驗、分析與回憶,一把抓住事情的核心或本質,掌握癥結的對症下藥。凶、厄、弊或惡等的情況,即能控制住而不至於擴大或蔓延,甚而轉化而起死回生。這就是故國向來殷盼聖君賢相、能者多勞、服千萬人之務的意義,乃「情」的保、養、教開出的存在與存有傳統,當下即深繫著以後及過去,在時間序列裡乃無法作任何的斷裂或切割。個人、社會、國家、歷史、文化,就此就像飛矢了,一經離弓發射,就向標靶狂奔,中的而止。代代如此,代代如其仁的呈現自己。就此,情即我們存在、活著,當下的確切真實感受。尤其是確切!
確切者,即跟自己切身的相關,這個切身的相關更經自己反省而確定者。更重要的是:這個確切不但特殊的跟自己深刻的相關,它更普遍的跟大家相關且彼此一樣或相似。這些當下確切真實感受的情是什麼呢?是:
吃喝拉撒睡色
喜怒哀懼愛惡
如:我們大家一起吃東西,吃一樣的食物,吃後反應也一樣或相似,尤其是臉部的滿足感及誇張的饕餮相。這就是情,這就是最確切真實的感受,一呼百諾。同樣的:
哭
笑
也都一樣。由此,我們可以一下子就判斷出,這個人在當下的存在或活著的狀況若何?讓我們很容易的由此即理解、融入或拒斥對方存在的狀況而惻隱、自惕或給予意見。就此,故國向來殷盼:
聖君賢相
能者多勞
服千萬人之務
代代的感召著國人,乃為故國情、理、法的傳統矣。故,一般人就以「情、理、法」和「法、理、情」的對揚來比較中西。雖然,這有失之過簡之虞,卻也是儒家一以貫之的形上學第一因禮之本,乃將一般紛陳的點點滴滴、雜亂無章、眾多繁華、形形色色、偶然隨機或與料數據,作統一的整體把握詮釋。因為,整體即形上學的第一因或神的意義,詮釋即知識論的核心:乃清析明瞭的表述我們把握或理解的第一因或神也。這是說:
聖君賢相者,辭出《荀子˙富國》的若夫兼而覆之、兼而愛之、兼而制之,歲雖凶敗水旱,使百姓無凍餒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按:假如我們能夠像孔子的叩兩(成敗、吉凶或利弊等)而竭時中,凡事兩邊都不袒護、兩邊都愛、兩邊都納入考量的魚與熊掌得兼,年頭或天氣雖然惡劣而收成不好,水災、旱災又連連不斷,我們都能讓國人不用擔心日常生活吃住的民生問題,這就是聖君賢相的天職。因為,聖君賢相的意義就是《尚書˙商書˙說命》:
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嗚呼!說!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股肱惟人,良臣惟聖。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乃曰:予弗克俾厥后惟堯、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
及《周禮》: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邦教、邦禮、邦政、邦禁,以佐王均、安、和、平、刑邦國。(《周禮˙天、地、春、夏、秋官冢宰》)
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周禮˙冬官考工》)
能者多勞者,義出《莊子˙列禦寇》: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辭出《紅樓夢˙第十五回》:俗語說的能者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貼,率性都推給奶奶了。
聰明才力愈大者,當盡其能力而服千萬人之務,造千萬人之福。聰明才力略小者,當盡其能力以服十百人之務,造十百人之福。所謂巧者拙之奴,就是這個道理。至於全無聰明才力者,亦當盡一己之能力,以服一人之務,造一人之福。照這樣做去,雖天生人之聰明才力有不平等,而人之服務道德心發達,必可使之成為平等了。這就是平等之精義。(《國父全集》,第24卷,頁316-317。)
就此,我們可以深切的理解,故國所以情、理、法者,乃以情為本,以理為輔,法為方法,方法於輔本。代代的中國人,兵食信、庶富教、齋戰疾的恭己正南面、嚮明而治,個個存在乃無慮。故,天命有常,民之父母,乃為吾與點也及從心所欲不踰矩的臻實存在情況:
兵食信者,辭出《論語12.7》的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如民無信不立。
庶富教者,辭出《論語13.9》的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齋戰疾者,辭出《論語7.13》的子之所慎:齋、戰、疾。
恭己正南面、嚮明而治者,辭出《易經˙說卦傳》的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又,《論語15.5》的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因此:
一˙情理法的真諦是:悲天憫人的胸懷實踐而德施普的道濟天下,乃解決問題、開拓資源的人人共享或有所效法而亦然者也。即:情者,德施普的解決問題、開拓資源與方法的道濟天下而皆大歡喜也。理者,即掌握情有能力的人來開拓,此即士、君子或聖人也。法者,學、效法、開物成務也。
二˙我們是爸爸媽媽自由戀愛結婚生下來的愛的結晶,我們也一樣的生下下一代愛的結晶,一代代、一個個的人都是愛的結晶,乃生於愛、長於愛、成於愛、死於愛而終不悔也。
三˙最有名的自由戀愛即:爸爸媽媽有緣千里來相會,日日談情說愛的培養感情。終於,感情濃得化不開成愛,爸爸媽媽就步上了紅地毯。洞房花燭夜,蓬門今始為君開,媽媽大開兩腿的完全迎合爸爸,我們就這樣的誕生了。否則,小弟弟怎麼也進不了蓬門。
四˙我們就這樣的誕生了,活著就是美。理,就是讓我們理解這樣與美與怎們作。怎麼樣的讓我們如其仁的盡善盡美,這就是藝術,乃讓美呈現出來而不在幽賾隱遠。更重要的是:每次呈現,都叫人驚喜不斷,特為無限的臻實,更是本質的真諦。乃:不變的無限、無限不斷的驚喜呈現,不變的無限不斷的驚喜呈現即易,不變與易更是易簡。然而,易簡必先學會操作一項技能。由此類推,乃能開拓新的技能,這就更臻實了無限。
五˙法,就是方法,方法用理性探究而得天理。因此,方法就是知識及智慧,尤其是憲法,特限定有權利的人或單位使用權利也,法由是為國家機器的運作操作手冊,亦即家庭及社會運作的標準程式與技能也。此中的重點是:國家、社會及家庭的標準運作程式與技能,乃事與物的標準程式操作技能也,讓事或物依理運作也。其,絕不可用於人上,乃以禮依情來面對、對待人。
就此而論:
我們的存在、自我的存有,有必要法嗎?就好像:我們在自己的房間裏,法有什麼用呢?爸爸,爸爸,你看哥哥哪……媽!但是,走出了房間,排解兄妹的紛爭,法就有必要了。是嗎?因此,《孟子2.1.3》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一般是:對女孩,用情。對男孩,用理,尤其是男生。這就是法,乃絕非法律的法矣。這就是故國情、理、法的真諦,如:
97.9.24《中國時報˙A14》林麗雲師大附中國文教師的98課綱真的不適當嗎……白話文乃是承載現代思想與知識最適當的工具。唯,98課綱真的不適當!蓋,
民進黨從九月上旬起,連續四場討論「面對中國」的問題。但是,我以為民進黨的討論非常的貧瘠及暗藏詭譎,乃提供個人研究以為討論的基點。我們就來看:大家為什麼愛看韓劇呢?其實這就是大家愛看:我們的傳統價值生活方式、人際互動及人民與政府(政黨)的關係。大家發現:眼下的價值、生活方式、人際互動及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實在叫我們不敢領教與認同。但是,大家對此既無奈、又沒有辦法,乃只能躲在韓劇的傳統想像裡自我慰藉,找尋想像的享天倫之樂而為生活過日子的動力與盼望。說也奇怪,後現代的孩子,長大了以後,仍然跟我們一樣尋找如是想像的慰藉與享天倫之樂。因為,這是人性的儒家傳統價值,乃人人都不能免的基本需求與渴望,特為四維八德的享天倫之樂確切內容與實踐落實而代代不墜者。因此,愛看韓劇,就是愛看人家怎麼生活過日子,還愛看人家是怎麼看待人情世故的,更愛看人家是怎麼編織情理法的國度與傳統,讓每一個生命與靈魂,都美美的藝術地在中國存在、活著與呈現自我!這與以下乃筆者回應網友哈韓及愛看韓劇的看法,特引為例說。蓋:
中國和中國不同!中國者,即世界中心的中國。然而,這是任何國家民族都可以如是的自我肯定而標誌主張者。因為,任何國家都可以以其與地球的球心連線,由是展現了其之中國之合法性及合法化。但是,我們從故國的《易經˙繫辭傳》、《論語》及《孟子》的系列說法,皆說明了中國非中心中國的意義。蓋,其既有選民的宗教情懷意義,更有人本主義的人文中國意義,此皆大異於中國傳統的中國。因為,當代中國的要點為1911.10.10辛亥革命誕生中華民國,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唯,此一意義與二戰深涉。蓋,二戰者,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前者發生於1914.7.28-1918.11.11同盟國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和協約國英國、法國、俄國、義大利間的軍事衝突,後者發生於1939.9.1-1945.9.2同盟國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和軸心國德國、日本、義大利間的軍事衝突。另,1917.11.7十月革命推翻俄國羅曼諾夫王朝而誕生了蘇聯無產階級政權,其挾勢併入立陶宛等多國,1921扶植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成立,1991.12.25戈巴契夫更宣布辭職蘇聯解體為俄羅斯聯邦。其後有二華恐嘯事件,乃1929年至1939年的經濟大恐慌,兩周就消失300億美元。二即2007年至今的二貸金融海嘯,美府竟以7000億美元救市,特標誌自由主義的崩解而為中間偏右。(更慘的是全線無戰事的:金融海嘯後,更嚴重股災,臺股單日蒸發1.2兆,跌幅5.85%成為全球最慘災區,合計本周市值跌掉逾2兆,每位股民損失24萬餘元:全球股市慘跌,數字為8月5日收盤價,美道瓊-4.31%,英金-3.43%,美指-5.08%,法指-3.9%,德指-3.4%,中上-2.15%,南韓指-3.7%,日指-3.72%,港指-4.29%,臺指-5.58%。﹝100.8.6《中國時報˙A1》﹞歐美股狂瀉,亞股昏倒一地。﹝100.8.6《自由時報˙A4》﹞故,自由經濟由是崩盤,乃自由經濟與計畫經濟融合而偏向自由經濟的新經貿政策也。)二十世紀最重大的是兩德統一,乃二戰後德國被同盟國及蘇聯分別占領,1949.5.23蘇聯占領的東德宣布成立,1949.10.7同盟國占領的西德亦宣布成立。唯,1990.10.3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完成戰後的統一。兩德的統一,導因於共產主義與修正主義的失敗,乃應放棄馬克思的真理觀而走向個人主義的資本主義。1960年中共批判蘇聯為蘇修,終致文化大革命。1978.12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政策,停止階級鬥爭而置重點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僅2006.2就以8536億美元外匯躍居世界第一,2009中共出口總量占世界9.6%、進口總量占世界8%,2010中共GDP(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二。由此回看兩德統一及修正主義,不無自明的意義。亦由是下看嬉皮,其乃發生於二十世紀60至70年代由1965.9.6美國舊金山街頭藝人團體標誌的次文化運動起,既反諷主流文化,更反對越戰,特主張流行自由和平,乃引發了媒體的興趣而形成。但是,藝人的毒、淫、賭等隨便糜爛頹廢,引發了社會的反感、媒體亦失去了興趣而退燒,卻暗醞了時下的揮灑自我嘻哈後現代,展現了個人主義表演露臉的最佳舞臺。案:此為近百年來的世界潮流,中國更深受其影響,如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等。就鴉片戰爭言,其有1840.6.28-1842.8&1856.10.23-1860.10.13的兩次鴉片戰爭,乃18世紀英國帝國主義所引起,其對故國強行鴉片輸入廿餘年不殆,僅1838年就4萬餘箱毒害國人。1839年英國更藉護商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領軍頑抗,難挽清腐,1842年清朝簽下南京條約。1860.10.13第二次鴉片戰爭起,英法聯軍竟火燒圓明園及靜宜園而被雨果批為兩個強盜的勝利。甲午戰爭者,1894.7.25-1895.4.17的中日戰爭,乃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及挑釁清廷而引發,清朝慘敗的簽下了馬關條約而割讓了臺灣及釣魚臺。八國聯軍者,1900.5.31-1901.9.7因荒謬的義和團而引發英美法德意俄日奧八國組成聯軍侵略清廷,清朝被迫簽下辛丑條約。191110.10辛亥革命誕生中華民國,1937.7.7-1945.8.14日本全面侵華的八年抗日戰爭,其後即1927.8.1-1937.2.15&1947.7.31-1949.12.8-10國共內戰,此中的關鍵戰役是1949.10.24-27古寧頭戰役及1958.8.23-10.5八二三炮戰乃為眼下的後花果飄零化作春泥更護花時代,特為我等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要點是:97.9.24《中國時報˙A14》林麗雲師大附中國文教師的98課綱真的不適當嗎……白話文乃是承載現代思想與知識最適當的工具。唯,98課綱真的不適當!蓋,林老師回應此一問題的思慮及作為均欠高、深、廣、亙度及內容,尚欠傳統而為斷裂的文化觀,更欠創見、創造力或原創力而為窮學。亙者,超時空與超向度也。故,她的教育乃「現代」教育,我們的孩子一個個都是現代性的產物,永遠在世界潮流末梢盯睄。難怪:實不宜陷溺在文言瑣碎的字意、詞意與修辭中。(同前)更重要的是:大中國意識型態在作祟,爲什麼要把臺灣的孩子鎖死在古代中國的思想中……華麗崇高的文化招牌,骨子裡是政治操作的意圖。(97.9.30《自由時報˙A13》)但是,詞章義理的關係為何呢?您可曾思辨過?思辨可曾超越過?又,意識型態在作祟、把臺灣的孩子鎖死、政治操作不也正是您自己嗎?蓋,文以載道,文言文特以精緻、開拓及提升個人及我們的思想、精神、情感、人格及行為見長。五四運動,今日已在臺灣的精神文明中,展現了文化倒退的高度警覺。故,我們回顧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時下百家也僅剩下了儒道兩家。唯,道家如今已經異化為道教了。故,您的思想、精神、情感、人格或行為是什麼呢?我們孩子的思想、精神、情感、人格或行為是什麼呢?他們的創意、創見、創造力或原創力又是什麼呢?孩子今天為什麼學得那麼不快樂?您可知道嘛?臺灣當前有項世界第一的項目且遙遙領先的項目是什麼嗎?如果您無法回答,請您謹言慎行!因為,這正是傳統文人的基本學養,是謂內省自訟而動天地者也!否則,現在是18分或8分進大學,將來是18分或8分進研究所或留學。(101.9臺南市又以總分88進全市第一工職,震驚臺南市、全國。)臺灣的機會將完全葬送在去中國化中,顯現了窮厄的近代中國國祚,實迥異於中國: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害人者消。然後,人得平土而居之。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汙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孟子3.2.9》)又,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魚,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嚮明)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利,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葬其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易經˙繫辭傳》)還,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論語20.1》)再,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坐,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論語11.24》)
在在的說明了中國的意義,即:中國概念最清楚的意義在《孟子3.2.9》,中國最早的觀念、範疇在《易經˙繫辭傳》,中國最早的概念在《論語20.1》,中國的明確內容在《論語11.24》,特可以吾與點也標誌。其一系列明述了中國,故國乃代代聖賢典範傳承、開創而成者,衍為中國人贊參生命與共底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成於斯的吾與點也享天倫之樂的安身立命家園,此實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原因而非世界中心的中國也。尤其是孔子、《易經》、《論語》與《禮記˙學記》的祖述憲章要件,乃為中國所以為中國的第一因了。因為,第一因既展現了百世可知之因,尚展現了百家爭鳴的儒家中國文化主流意義,更呈現了歷代大同、小康、幽國、亂國、疵國禮運底識仁為仁背書也。故:
中國不同於中國,我們是中國、中國人!
這就是我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中國,尚是我們嚮往而不墜的中國,更是我們批判社會與國家的標準之中國。因此,了然於此者,即:歷史、傳統、文化的真相是什麼呢?到底有沒有歷史、傳統、文化的真相呢?時代的脈動和歷史的脈動,到底是連續的還是斷裂的呢?他者的歷史(現代化、全球化)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真的就有了清晰的眉目了,真相由是也真的就不再那麼重要了!乃: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
我們的歷史、傳統與文化就清晰明瞭了,中國、自我亦即清晰明瞭了,乃不會落入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的:
其之最精彩者,即得君行道的君之孝宗自我認同心路歷程也,呈現了全書的精華,是謂皇極與皇權也。唯,三權角力,(皇極、官僚集團及道學集團)陶鑄失敗,理學家們更慘敗。此一意義寫得非常的精采,拱出了該著的喜馬拉雅山的聖母峰!但是,這也是該著最貧敗者,即最貧瘠失敗也。因為,該著闡釋孝宗的自我認同,竟用佛洛依德(1856-1939)的三我詮釋。然而,就光宗而言,此一義意完全不能成立。蓋,就現代化及全球化言,此一意義的詮釋性即具。但是,運用於孝宗則極為扞格。因為,孔恩的典範不可共量性,在此極為顯而易見也。故,康德的二律背反意義,任何人多可以其資料詮釋出相異及相反的結論。因此,余著乃大力鋪陳孝宗的皇極與皇權。然而,孝宗的自我認同極其清晰及單純,即中國文化認同也、尤其是孝宗內聖外王,其烙印了中國的當時印記。此一意義,正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烙印印記的基本模式,少有出其右者,既連以理殺人的戴震、禮教吃人的魯迅及批孔揚秦的文革毛澤東,都是該基本模式的產物,筆者特謂該模式為贊參生命與共的盛德大業,是謂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習矣而不察焉。就此一意義言,余著乃小了朱熹的歷史世界,尤其小於內聖外王的盛德大業,乃以內聖外王取代了盛德大業,赫赫形上世界墮為歷史世界。別說朱子於當時的作用力與影響力仁者無敵,更別提其後的影響力與作用力之仁者無敵。其實,這才是儒者們關懷的核心,政治實踐、文化實踐或政治文化實踐,只是儒者實踐的眾多面向之一而已,是謂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乃未知生焉知死的四十見惡、五十無聞我豈匏瓜盛德大業。故,吾醜、無憂!因為,在此顯現了最貧敗的皇極與皇權原理。蓋,皇極與皇權若無稽疑背書,即皇權若無皇極的稽疑合法化背書,敬的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之正直剛柔皇權是無以建立的,此即政權正當性與合法性的意義,是謂天命的君權神授也,更神不遠的天聽視民聽視。蓋,稽疑即對天命的挑戰之深刻反省也,既是肇始的建國挑戰,更是日日時時的治國昇平挑戰,呈現了天命靡常的嚴峻憂患意識。因此,〈洪範˙稽疑〉曰: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彊,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氏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其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這是說:國有大事待決時,其有卜、筮、君、臣及民可資諮詢。其均曰吉,是謂大同。重點是仁,特為本體義、實體義、主體義、客體義及附體義而本體仁、實體仁、主體仁、客體仁及附體仁乃皆仁也的大同也。這也就是說:卜、筮、君、臣及民都從仁出發,既對仁作存有的體驗,更對仁作存有的分析,從卜、筮、君、臣及民各對仁的存有體驗及分析中,各得出仁的本體義、實體義、主體義、客體義或附體義而為本體仁、實體仁、主體仁、客體仁或附體仁的結論,仁以貫之為議決的斷定依據而無大過矣,是謂盛德大業的中國也。因為,贊參生命與共的盛德大業即:
文本 運用1 運用2 運用3 運用4 運用5 運用6 運用7 運用8 備考
三 天 仁 罪- -病理學惡 理想 未來 情- -超我 家人事業 國家天下 思想精神價值 存有
才 人 德 罪人- -空缺 思維作為 現在 意- -自我 仁義 德治仁 志學志應聖功 一體
人 地 性 基督徒- -填補 現實生活 過去 理- -本我 孝弟利 與權禮 學養技師儒 天地萬物
文本 運用1 運用2 運用3 運用4 運用5 運用6 運用7 運用8 備考
三 天 仁 罪- -病理學惡 理想 未來 情- -超我 家人事業 國家天下 思想精神價值 存有
才 人 德 罪人- -空缺 思維作為 現在 意- -自我 仁義 德治仁 志學志應聖功 一體
我 地 性 基督徒- -填補 現實生活 過去 理- -本我 孝弟利 與權禮 學養技師儒 天地萬物
因此:
我們認識中國,我們說明與證明我們認識的中國,不只是告訴大家我們怎麼認識中國、如何認識與認識了什麼,大家更能跟著我們的說明及證明,一步步的知道而理解我們在說明與證明什麼,大家由是得到了共同而相同或相似的結論,這就是共識。[1]更重要的意義是:不論是誰,不論在什麼地方,更不論是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能按著這樣的說明與證明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結論,這就是知識論。這就是儒學現代化的意義,故國傳統多為只是告訴大家我們是怎麼認識、如何認識與認識了什麼,比較不重視別人、子弟或學生理解不理解或理解了什麼。就此,這不叫知識論,頂多叫認識論,即自己知道自己是怎麼認識、如何認識與認識了什麼。然而,何以謂頂多呢?那就是:其預設了認識的理所當然或普遍性。但是,這在認識論是必先清楚說明與證明的。在認識論,這就是認知官能的剖析,乃說明與證明我們是用什麼器官認識的,這個器官的認識結構是什麼?如何認識?認識的能力是什麼?認識的條件是什麼?認識的限制是什麼?能力與限制可有什麼突破的可能嗎?如何突破?突破可有終極?終極是什麼?這就是認識論的基礎,故國傳統在此的說明與證明,可說是很薄弱的。好在,現代化可以大大的補強該一不足,讓我們方便的闡釋(說明與證明)這個頂多。就認識論與知識論言,這是哲學的強項,其後乃開出了科學,尤其是連帶的開出了科技,乃培根的知識即力量的意義。即:我們可以依照知識操作一切,知識在科學實驗室裏,已清楚的闡釋了說明、意義、操作與功效,大家只要蓋相同的實驗室或工廠,就能生產完全相同的產品來。就此,實驗室與工廠林立,工業革命誕生,科學主義盛行。連帶著,資本主義誕生。接著,自由主義誕生。其實,自由主義的真諦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的真諦就是資本主義。說穿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錢,乃為經濟主義,故國傳統謂此為商人重利親別離。因此,故國的社會結構是士農工商,就此顯現了老祖宗的深謀遠慮智慧。也此,我們在談與實際投身其中時,大家就不以名利為前提,特以情義、恩惠及永續經營為前提,凡夫俗子、小老百姓個個都有這樣的大格局與心胸,人人更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正是理所當然,西方乃大不以為然,尤其是為了錢而說自由貿易,為了自由貿易而限制國家的權力乃說自由主義,即資本家挾其資本跟國家進行權利交易,資本家更用錢叫學者發展自由主義為其交易作理論建構的交易依據,倒楣的就只是乖乖繳稅的小老百姓而徹底的官商勾結了。但是,官商為了解勾結的套,乃再用學者實施置入性行銷,只給老百姓說他們是慈善家及廉能政府的資訊,凡夫俗子、小老百姓就這樣的被操作的愚弄了,最大的操作與愚弄即傳統習俗與宗教信仰。所以,敏感而有警覺的人,即自求多福,另求管道以獲得更多而真實的資訊,由是反搏與對抗官商勾結。這就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真諦,其基礎就是康德的啟蒙,特闡釋了經濟循環與剩餘價值的剝削意義。由是主張社會運動對抗官商勾結,是謂為生存而戰的階級鬥爭,特用下層結構粉碎上層結構的謊言,尤其是拒吸宗教鴉片的徹底啟蒙。故,共產主義,乃徹底粉碎官商勾結後的資源,大家共享、人人有份。因此,國父孫中山先生亦說:他的三民主義是漸進緩和的共產主義,是為四萬萬五千萬的人民謀福利的主義。所以,博愛、均富。就此而言,無人從該一意義闡釋馬克思,卻截取階級鬥爭為自己謀福利,展現了極度的扭擰馬克思。最有名的例子即蘇聯,其以此起家,卻亦以此倒塌。現今所有的共產主義,不是走向修正主義,亦名存實亡,特為政治鬥爭最好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口號且響徹雲霄、震天價響。但是,司馬昭之心,人盡皆知。迫於當下的情勢,蘊釀社會運動的下層結構,叫兵卒跨過楚河漢界,讓小蝦米撐爆大鯨魚而重游入海,還我朗朗乾坤。這就是西方哲學到馬克思蒸至的意義,乃認識論與知識論的哲學至境,特為Logos及理性開展的傳統與智慧。Logos于每個人頭頭是道的主張自己的權利,無需法來賦予及保障我們的人權,每一個人他自己本身就是權利自身而無需賦予。但是,保障就須要理性了,既是主張的知識論闡釋,更是共識的合理形成與完成。這就是「理」在西方的意義,給了我們現代化的最重要啟示,讓我們在今後的道路上,人人走得更輕鬆自在而個個多滿意於自己的生活或人生。這就是「理」的意義,這更是我們必需現代化的意義所在。但是,就在「理」的現代化裡,理被科技的切除掉了情與幻想等,在認知官能的特性與能力中,展現了西方的不足。就以西方哲學及知識論不能繞過的康德言,牟宗三先生就指出了康德的致命喪:人的認知能力有限,乃物自身不可知。人無智的直覺,乃為天才藝術家。筆者非常認同該一批判,其乃主張踐仁知天。可惜的是,他未從踐仁知天繼續起論,卻從道德形上學起論,更從康德的三大預設之自由意識起論,乃令道德歧出了仁,仁更限定於性,循康德的實踐理性導出他的道德形上學,完全遠離了性與天道一以貫之的下學上達識仁為仁聖功而道遠人矣。這是說:
牟宗三先生從西方哲學由「理」來說中國哲學,就知識論來說,他的意義非常的重大,乃為當代中國繼熊十力先生後最重要的大師。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中國哲學就沒有熊十力先生那麼純了,二者乃仁體體仁與道德形上學的區別。此一區別重要嗎?非常的重要!乃我們怎麼看仁、看中國、看自己與看世界的關鍵所在,就像我上個禮拜跟大家說〈故國文化的精粹與其實務〉的仁,仁就是故國文化的精粹而每一個人的人生及故國的歷史即其實務,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其實,這正是孟子的治亂史觀意義而為故國的傳統,大家乃在這樣的歷史洪流裡浮浮沉沉,三國志乃其最好的標誌。但是,我沒有跟大家說「仁」到底是什麼?仁在哪裡?我們怎麼認識仁?我們認識仁的意義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仁」是什麼?特從情、理、法來說。蓋:
西方哲學另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家就是海德格,他批評西方哲學是康德物自身不可知的現象學,[2]特別說此為存有的遺忘。這是說:海德格反省西方哲學,他認為哲學以「理」來闡釋一切,理卻忘了它自己是什麼的最重要反省。因此,他以去蔽、還原及開顯來闡釋存有本身,乃從存有的遺忘去蔽遺忘而還原存有,由是讓存有自我彰顯的告訴我們存有是什麼。就此,他的哲學與知識論就跟康德的論點就非常不同了。接著是胡塞爾,他更徹底的去蔽與還原,尤其是說者的去蔽與還原,對歷史的詮釋有所理解的存而不論,還原對象或物,尤其是還原我們的認知官能,讓物與認知官能相遇的來說,這就是他的意向性真諦。這是說:我們既讓我們的認知官能純粹的發揮它的認知功能,更讓它與對象或物單純的相遇,闡釋就是說明或描述二者相遇的情形。一般而言,這就是對象或物的本質或特性被認知官能掌握的闡釋出來了。意向性者,對象或物就是認知官能本身,這就是反省的最深刻,特為認知官能的能力、限制與突破的最後闡釋。我們就拿口渴來說,眼前有一杯水、一杯酒、一杯醋及一杯可樂。就康德言,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渴了沒,他更不知道眼前有一杯水、一杯酒、一杯醋及一杯可樂。因此,海德格去蔽不可知,還原演前的有一杯水、一杯酒、一杯醋及一杯可樂,我們就喝酒而知道酒不是水。我們再喝醋,我們也知道醋不是水。我們接著喝可樂,發現可樂有些像水。但是,它還是不能讓我麼解渴。因此,最後喝水,我們就理解水是水了。緣此,我們就可樂像水言,還就酒或醋來說,胡塞爾認為,我們的認知官能會被康德及海德格等的觀點左右了,尚會被自己的情緒、情感、習慣或個性影響了,更會被自己的認知官能其他功能如幻覺及想像等所影響了,乃期望自己的認知作用是本質主義的意向性意義。就此而論,胡塞爾的論點乃站在海德格的意義下,確定自己要什麼的完成喝水解渴也。也此而論,該一意義非常的重大,既讓我們理解我們口渴喝水解渴,尚讓我們理解我們才是這一切的關鍵,更讓我們理解該關鍵是什麼?我們就說它是:仁。因為,這一切就是情。只是,這個情是「事情」的情,乃是我們從一開始闡釋〈情、理、法〉這件事情,到現在所說的說明與證明而已。然而,這個情也只是仁的一個特性而已,這個情本身更有其他的意義在如愛等。因此,孟子說仁義禮智,程明道先生說義禮知信,《中庸》說喜怒哀樂,仁義禮智義禮知信喜怒哀樂就都是仁的特性,[3]反過來說仁就是仁義禮智義禮知信喜怒哀樂的本質了。就此,我們來從情、理、法來理解仁。唯,此一理解,我們特從故國傳統的小學來理解此,那就是情、理、法三個字的形、音、義歷史演進來看:[4]
一˙我們為什麼要從傳統的小學說起呢?因為:華的意思是繁華、光華、偉大,華山就是這樣風光。我本人還沒有到過那裡,但所有的人都把它描寫成中國最美麗的山脈之一,華也是中國的意思。這個字被認為是一朵花的形象,但是一九五○年代中共推行簡體字之後,我們已經看不出這個特徵了。(林西莉著,李之義譯:《漢字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6.10初版,頁59)又,卜這個字就代表這樣的裂紋。中國人今天寫這個字與三千多年前寫的十分相像。字形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大家不再用刀刻字,而是用柔軟而圓潤的筆和墨來書寫。(同前,頁17。)另,97.10.5筆者發表了〈98課綱真的不適當〉,乃回應97.9.24《中國時報˙A14》林麗雲師大附中國文教師的98課綱真的不適當嗎……白話文乃是承載現代思想與知識最適當的工具。唯,98課綱真的不適當!蓋,
二˙六書:六書即六種造字的原理,乃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即以描摹實物的造字法如田,指事即以象徵的符示造字如回,會意即以組合字方式的造字如昌,形聲即以聲旁的方式造字如楊,轉注即以相同或相似的意義造字,假借即以借字的原理造字如華之花。因此,學習中文,就是培育我們的創意、創造力或原創力,此乃六書的真諦,不可不察也。
三˙字的歷史故事:我們在文字學的立場上,假定中國的象形文字,至少已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象形象意文字的完備,至遲也在五六千年以前,而形聲字的發軔,至遲在三干五五百年前,這種假定,決不是誇飾。兩位先生的推測,都有深厚的古文字學知識作根據,決非徒憑臆斷,但苦仍無確證,所幸近數十年來,考古學者們在中國大陸,先後發現了幾批史前和有史早期的陶文,根據對這批資料的研究,使我們對漢字起源問題的探討,漸露曙光,也間接的為兩位先生的推測,找到了部分的佐證。(李孝定著:《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公司,66.6初版,頁7。)又,文字起源於圖畫,這是大家所公認的,圖畫俱備了形和意,一旦與語言相接合,賦予圖畫以語言的音,於是俱備了形、音、義等構成文字的三要件,便成為原始的象形文字,這是屬於表形階段;指事已屬表意文字,它本身是從表形過渡到表意階段的中間產物;會意自然是表意文字的主體,它是以象形字為基礎而產生的;假借則已進入了表音階段,而且只有它纔是純粹的表音文字,形聲字是受了它的啟示纔產生的;但形聲字一旦產生,立即令所有造字方法失去光彩,它不但成為表音文字的主流,也成為所有文字的主流,後世新增的文字,幾乎全是形聲字的天下,漢字的結構,已完全成熟,無須採用其他的新方法了;轉注也是表音文字,它本身原就是形聲字,不過是為了適應特殊目的,所造成的一小撮形聲字而已。(同前,頁42。)再,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安陽城外的發掘主要是為了尋找甲骨文,但是同時也發現了大量驚世的精美青銅器。這些青銅器與當時的人用美酒佳餚祭祀祖先神靈所舉行的儀式有關。安陽的這次發現使專家第一次獲得了大量純正又清楚標明年代的青銅器。這些發現不僅能夠重新確立中國古代史,也為確立中國文字歷史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西安郊外的半坡村發現了刻畫符號的彩陶陶片,其符號與某些文字很相似。經碳十四測定,確定陶片為西元前四八○○至四二○○年製作的。部分學者確信,這些刻畫符號是甲骨文和金文的前身。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這不是文字,而是陶器的製造者於燒製前在泥土上所繪的圖形或符號,以便較容易確認哪些是為誰家製造的。這個問題至今還是個謎。(林西莉著,李之義譯:《漢字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6.10初版,頁20。)另,就字的形構,既是字的形狀及結構,尚是字的圖像及美學形式,更是字的美與藝術之具體現實而為美的事實。也就是說:字本身就是美術、書法及設計圖等,它本身更散播著美、藝術與內涵的特質,乃仁者無敵的敦化川流近悅遠來遠懷。因此,學寫字就是學畫畫,更是把美呈現出來,我們就活在美的世界裏,更人人都是美自身、美的創造者及美的欣賞者,世界處處、樣樣皆美矣。
四˙情、理、法字形:
(一)情:甲文情字缺,(商周)金文情字缺,(商周)陶文情字缺,石文情字缺。小篆情字「 」,(秦)楷書情字「情」,(秦漢)草書文情字「」,(漢)新明細體情字「情」。(當代的電腦字)
(二)理:甲文理字缺,金文理字缺,陶文理字缺,石文理字略同小篆、新明細體「理」。小篆理字「理」,楷書理字「理」,草書理字「 」部,新明細體理字「理」。
(三)法:甲文法字缺,金文法字第一字「 」、第二字「」,陶文法字缺,石文法字缺,小篆法字「」,楷書華字「法」,草書華字「 」,新明細體法字「法」。
五˙情、理、法部首定位及漢字結構:
(一)情:形聲、會意,情字的部首「心」,情字的結構,小篆情:從心、青聲。
(二)理:形聲、會意,理字的部首「玉」,理字的結構,小篆理:從玉、里聲。
(三)法:形聲、會意,法字的部首「水」,法字的結構,金文法字第一字,林義光氏以為:從去、灋聲。小篆法第二字:為灋字省文。
六˙情、理、法字音:
(一)情:情字,齊盈切,「ㄑ一ˊ、一ㄥˊ」音晴,「ㄑ一ㄥˊ」,平、庚。六書原理:形聲、會意。
(二)理:理字,離矣切,「ㄌ一ˊ、一ˇ」音里,「ㄌ一ˇ」,上、紙。六書原理:形聲、會意。
(三)法:法字,夫乏切,「ㄈㄨ 、ㄈㄚˇ」音法,「ㄈㄚˇ」,本入、洽。又,讀如伐,音「ㄈㄨ」,平。還,讀如乏,音「ㄈㄚˊ」,平。再,讀如琺,音「ㄈㄚˋ」,去。六書原理:形聲、會意。
七˙情、理、法字義:
(一)情:小篆情字,本義作「發於本性謂之情」解。(見六書故)喜怒哀樂愛惡欲七者,乃人之本性即人情,為生於其心、發於其事者。故,情從心,又以青從生、丹,亦從生聲,本作東方色解。徐鍇氏以為:凡遠視之明,莫若丹與青。青即日出直前天空所現之深藍色,有顯明可見的意味。七情有諸內,必形諸外,亦顯明可見者。故,情從青聲。
1.心理上發於自然之意念曰情。如: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禮˙禮運)
2.實、事情曰情。如: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孟˙離婁)
3.趣味、情趣曰情。如:似晝外有情。(歷代名晝記)
4.利慾曰情。如:無辭而行情則民爭。(禮˙坊記)
5.私意、講人情曰情。如: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
6.男女之愛、男女戀情曰情。如:多情卻似總無情。(杜牧〈題贈美人詩〉)
7.明曰情。如:情知春去後,管得落花無。(曾鞏〈臨江仙詞〉)
8.辨正:相對義字:法、理。連文異義:性,心之體。情,心之用。性,陽之施。情,陰之花。
9.筆者的想法:
(1)就朱駿聲「青者,從生、井聲,從生猶從木,草木始生,其色同青。故,從生。丼者,井字之變,非丹也。」言,前述善,故後不善。蓋,青之下部的月曰丹,應該就是丹義。丹於種子之喻,乃能從生也。就此,情乃生於心的喜怒哀樂也,就孟子的四端而言,其意義益明。因此,《大學》曰: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2)青者,山青水秀也,草木新青,樂人目、心。故,情從心、青聲,乃心青而悅樂也
(3)故,情不出於心,非情也。又,情之施與情之受,若令人不青而苦澀,(青的相反)其亦非情也。
(4)情者,情緒、情感、感情、愛情、愛、仁也。情緒者,喜怒哀樂找得到原因者。情感者,喜怒哀樂找不到原因而源自其自身者,乃喜就是喜也。感情者,情感的深刻也,即生命的悸動開始也。愛情者,感情已限定在男女上。愛者,超越愛情者也,如親情及友情(如知音而絕非同性戀也)等。仁者,愛的歸宿與本源也。
(二)理:小篆理字,本義作「治玉」解,(見說文許著)乃順玉文,加以剖析之意。故,從玉。又,以里本作「居」解,古以為民戶聚居之處,亦有因地勢分為構建之意。治玉,必依玉之文理剖析琢磨,與里之因地勢構建無殊。故,理從里聲。
1.道曰理。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說卦)
2.義曰理。如:知者,可以觀其理矣。(禮˙喪服四制)
3.性曰理。如: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禮˙樂記)
4.原理曰理。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繫辭)
5.膚肉間之文、物之紋曰理。如: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荀˙解蔽)
6.條理、道理、邏輯曰理。如:俯以察於地理。(易˙繫辭)
7.容止曰理。如: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禮˙樂記)
8.分、身分曰理。如:樂者,通倫理者也。(禮˙樂記)
9.事曰理。如: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禮˙樂記)
10.法曰理。如: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漢書˙武帝紀)
11.治獄之官、吏曰理。如: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禮˙月令)
12.治安,治理,治玉曰理。如:立太師、太傅、太保,玆惟三公。論道經邦,變理陰陽。(書˙周書)
13.使之正曰理。如:先王彊理天下。(左˙成2年)
14.賴、利曰理。如:稽(人名)大不理於口。(孟˙盡心)
15.理會曰理。如:玉釧兒把身一扭,也不理他,只管拭淚。(紅樓夢43回)
16.筆者的想法:
(1)朱子的一物一太極、統體一太極,可謂理的最佳詮釋也。若並之一以貫之或豁然貫通,意義益明。因此,下學上達的形上學為可能而無須道德形上學也。另,其更可為道德形上學背書,宗教美學或藝術,亦能脫離神秘或天才而可造就也。
(2)理,特為哲學的關鍵,乃認知官能的本質,西方乃謂Logos、理性。唯,其之有限意義,乃限定了哲學、尤其是形上學。最有名的例子即康德,乃物自身不可知而三大預設,形上學由是倒塌乃理所當然也。牟宗三先生極不以為然,筆者認同牟氏的觀點。但是,康德的意義亦不可不慎,物的本質無限意義,亦由是展現也。因此,面對萬物,我們不能不惟敬與德也。
(三)法:金文法字第一字,林義光氏以為:從去、灋聲,為廢之古文。廢法雙聲旁轉,諸彝器勿灋朕命也。金文法字第二字,右水左去,乃與小篆法第二字略同。小篆法第一字:從去、從 去。 謂解 ,即獬豸。《論衡》載: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皋陶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世遂為 為神獸,可以觸不直者,使其去承認有罪。水,為易見其平者。律令須如水之平,此即灋,其本義作「刑」解。(見說文許箸)即:罰罪之稱。小篆法第二字:為灋字省文。林義光氏以許氏說,甚不經。蓋,灋以廢棄為本義,後始借以為法律字。灋法一字,而法為今所行者。
1.刑曰法,即律令。如: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書˙禹貫)
2.制度曰法。如:謹修其法而審行之。(禮˙曲禮)
3.模範曰法。如:君子…行而世為天下法。(禮˙中庸)。
4.象曰法。如:法者,象也。兵謀無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文心雕龍˙書記)
5.法家:以法制法理正君之世臣、刑名之學、修法律之學者曰法。如:入則無法家拂士,國恆亡。(孟˙告子)
6.效、仿效、師法曰法。如:崇效天,卑法地。(易經˙繫辭)
7.正、適合禮法的曰法。如: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論˙子罕)
8.可為法則、法帖者曰法。如:客來風簞尋琴譜,人到公庭乞法書。(徐濤〈贈寵雨樵明府詩〉)
9.術、方術、手法、方法、戲法、辦法。如:教籍兵法。(史記˙項羽本紀)
10.法國。如:國名- -法蘭西。
11.筆者的想法:
(1)法以理為本,其要乃權力運作的限定也。不得治人,無以斷情,此其忌也。否則,即為亡秦的意義也。蓋,其反人性與悖天理也,乃不用於治事、限權而束縛人,每定一條而民則益增一反。
(2)故國有兩個法例悲劇:一即商鞅乃強秦的奠基者,卻車裂而亡。二即韓非,命運跟蘇格拉底卻比其還慘。故,法不足恃,唯理是輔,唯情是本。治國唯法,治民唯情,國泰民安,唯理蕩蕩。
我們從這裏回看拙作的起論,意義由是透澈矣。因為,人的一生,必需有三件事情要作:
一˙知道自己要什麼?
二˙完成或解絕自己之所要!
三˙要知道與完成自己之所要,必需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即: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是誰即:知道與完成自己之所要。
四˙蓋,我們經常會:在解決或完成了自己之所要或後時,這個解決或完成乃確實與澈底的解決或完成,如口渴喝水而非喝醋等。然而,口渴喝水而非喝醋,這是小朋友都知道與會的事,用不著我們說認識自己。
五˙然而,我們說認識自己,即本立則道生的意思。但是,本立則道生絕不是本利則道生。因為,本者,性與天道與仁也。此乃教育的普遍性,特為一般教育的意義,是謂化性起偽及變化氣質也。變化氣質者,所以誠哉是言也的如其仁地民到於今受其賜見群龍無首吉也!蓋,孔子由性與天道與仁教出了宰我。因為,宰我乃從先天不良又後天不足的宰予,經孔子的教化化性起偽及變化氣質成三千中的72賢之4科典範狀元之一。故: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論語5.10》)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11.3》)
[1]在共識的意義下分配工作與義務,然後大家一心同德、胼手胝足的共同努力自己的工作,眾志成城的完成共識交付的使命。是後,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論功行賞,無怨無傲,這就是共識的真諦。最有名的例子即三國志,劉關張乃能以此桃源三結義,劉備亦能慧眼識英雄而邀孔明共襄盛舉,其最後亦能以此擒伏關公與張飛而開創三足鼎立之勢。但是,孔明最後當攝政王時,該一意義流失了,只知為阿斗打下劉備交代的遺志而急統於三國,終究壯志未酬身先死且讓司馬家統一三國。真是歷史殷鑑不遠,我們應該好好的記取智慧,絕不能讓歷史在我們身上重演。
[2]乃我們說物是什麼?完全是我們的想像或感覺,頂多較精確一點的是科學量測的觀察報告,它都是我們對物的個人觀察、感覺及實驗的說法,這就是現象學。因此,物自身確實不可知。但是,海德格即去蔽的不以為物自身不可知,接著還原物自身,最後讓物自身自我彰顯的告訴我們它是什麼。
[3]當我們說仁義禮智義禮知信喜怒哀樂都是仁的特性時,在這句話裡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邏輯或道理混淆的現象在,即「仁」義禮智義禮知信喜怒哀樂都是「仁」的特性混淆。因此,我們在此即須作說明,這也是明道先生與孟子有所繼承與區隔的意義。因為,前面的仁是殊德或特性,乃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禮義廉恥的一般德性,這都是人顯現或表現出來的德性,這就叫殊德或特性。但是,這些殊德和特性,都是從人顯現出來的啊!因此,人就是這些殊德和特性的源頭。同理,人從哪裡來呢?就基督宗教言,人是來自于上帝。就佛教而言,人是此岸輪迴界的緣起幻相。就莊子言,人是大自然的自然產物。就老子言,人是玄之又玄的無(無限可能)之產物。就科學言,人是醫學、人類生殖的現實解剖學。其他,乃不可多說一個字,頂多能說的是進化論。但是,我們問的是進化之始為何的問題?即:大爆炸是怎麼來的?就此,這已經不是科學所能闡釋的問題了,既使是天文學亦然。否則,那就是科學主義了。哲學,最簡單的說法即唯心論及唯物論,較可靠的說法即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及形質論,康德謂此為事實。(相對於三大預設而言,聯繫此二者即天才。)我們取儒家的說法,乃「仁」的意義,是謂生與生生之仁,特為《易經》緼涵的意義。即:我們都來自于仁,乃仁落在人身上時,人就由仁來了。同理,仁落在花生上時,那就是花生仁了。就此而論,仁就是萬物的原理跟根源了,仁就由是為總德、本質及本體了,其乃以其自身而存在與存有而為自因自在的本體。故,仁乃兼有殊德與總德的特性,宜小心分辨。
[4]高樹藩編纂:《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正中書局,66.8增二版,頁504、102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