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3 22:37:21寧靜

閱讀鍾曉陽






世人以華麗與蒼涼形容張愛玲;那麼,我心中的鍾曉陽則是

一顆老靈魂的淡定與滄桑  。                                                                                                       

自《停車暫借問》在聯合報副刊連載開始,一路讀她的文字,

無論是散文、小說,甚至是詩,都有一份生而為人的眷戀與哀愁;

只是聽她細訴,就已有道不完的的水遠山長...。

                                                                                                           

她的文字一個字一個字的,不哀不傷,不疾不緩,

像被歲月沖淡了似的,無須恩怨分明。當初覺得

她是第二個張愛玲,後來愈看她愈覺得不像,

她對人世有一份自持和淡定;不汲汲於大起的喧囂聲名,

像夜空綻放的焰火,令人驚艷一瞥的當下,旋即遁入沉寂。

                                                                                                    

她是那種不與眾物爭持,完全經得起平淡日子的女子。

她筆下的人物和故事,總有那麼一些與世情格格不入的味道與堅持,

「暗紅塵霎時雪亮,熱春光一陣冰涼」,她就是那天地荒荒,

巫山一別,不知為雲為雨的淡?是那縱有感動也不動心的淡!

一方面她是個從中國文學裡走出來的文學女子;深厚的根底,

洗鍊而冷凝的遣詞用字,走筆渾然天成,乾乾淨淨的,

話說得委婉認真,讓你只看到光影,沒有細節,

彷彿靜夜裡,遠處的簫聲,在夢裡隱隱的吹著古今...。

 

         

                                                                                                  

她的《細說》有幾篇詩,也讀了她的詩集,依然與她的小說相似,

不脫中國文學裡的深致含蓄,她說「能夠將生命變成故事,

我覺得是可喜的」;

她書裡說的許多情節,我總覺得在哪一世經歷過的,夢裡夢外分不清。

                                                                                                                   

最愛她的《哀歌》,以第一人稱,描述對一位男子的思慕,

是一篇愛情的獨白與宣言;故事很平淡,心情卻很古典,

不論是她的《停車暫借問》、《燃燒之後》、《流年》...等,

都讓我看到人世的艱難,而愛情始終是一束遠遠的光。

似濃又淡,似近又遠,總之,叫人忘了,卻又想起。

 

2010/2/18    閱讀筆記

 

洪春峰 2010-03-05 15:50:29

沒想到你也喜歡中小揚...

:)

我要對你說日安...

版主回應
是啊~沒想到也是很自然的~呵呵

晚安~祝一切順心如意~^^
2010-03-11 2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