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2 16:23:13夏洛克
﹝閱讀筆記﹞查令十字路84號
原先我很排斥看書信體與日記體的書,因為我在看書時會邊看邊設想書中情境,而在看書信體、日記體的書時,必須更用力設想出很多畫面,這樣真是有一點不滿足我對劇情的需求,因此只要看到以上書體我都興趣缺缺,可是這一次經由讀書會老師的大力推薦,我終於來看這書信體的《查令十字路84號》,看完後不但覺得是本好書,並且消除了我對書信體的排斥。
書中作者海蓮以一封封的信件往來,牽起與英國一家舊書店的情感交流,原本只是一件的書籍買賣,但是熱情、古怪的海蓮倒是與遙遠的大西洋對岸開始交朋友,信中因為海蓮的熱情和「裝熟」,變得他好像和書店經理法蘭克不是顧客和商店的關係,而變成好像是老朋友互相通信一樣,一開始我還真覺得海蓮沒有禮貌,不過愈往後看愈了解到,這就是他性格特殊之處。並且正因為彼此雙方是書籍的愛好者,故而有一種親密如親人般的相同感受,因此了不起的海蓮小姐還訂了一大堆的乾燥食品〈天曉得!乾燥蛋是什麼東西?〉給遙遠英國的友人,這種情感是志同道合,有同一目標的感情,令人稱羨。
是否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更加親密?在書信往返的期間正是英國民生凋弊、經濟蕭條的時代,而海蓮亦不是多富裕,因此願以一己之力幫助大海另一邊的朋友,反觀我們現代的社會,物質繁榮後人情澆薄,如果有人看了這本書感動於其中的真摯情感,而想到書店和店員交朋友的話,想必是一定碰一鼻子的灰的,更不用說去幫助陌生人了。並且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誰還在一字一句寫信呢?親手寫成的字句變為螢幕上的新細明體,傳達的速度是快速的,格式是整齊的,但是情感是淡薄而空虛的,這本書更是帶我們回到那一個曾經大家一字一句寫信的時代,將自己的情感經由思考、斟酌、親手書寫不是更為可親嗎?
想起我在台中讀大學時,一次回台北曾為了找一本書到新學友書局,書沒找到正失望時,美麗的店員小姐問我不妨訂書,但我第二天就要回台中故婉拒她的好意,沒想到她居然自然而然的說可以幫我寄到台中,當下我真是高興極了,覺得這位店員真是大好人啊!果然不久我即在台中接到新書,如果每一位店員也這麼好該有多好呢?
另一方面,書中也做了美式與英式的對比,海蓮一派的美國式自然、直接作風,熱情洋溢、不加修飾,對比於英國書店經理的中規中矩、嚴謹有禮,為書中更增添趣味。
此書新出版時稱為「每一為愛書人都應該擁有的一本書」,這一是廣告之語也是一種自豪之語,我倒不覺得不看這本書的人不愛書,只是閱讀完這本書後,會對書、書與人、書店與愛書人有另一種感受,推薦給每一個喜愛閱讀的人,值得一讀的小書。
書中作者海蓮以一封封的信件往來,牽起與英國一家舊書店的情感交流,原本只是一件的書籍買賣,但是熱情、古怪的海蓮倒是與遙遠的大西洋對岸開始交朋友,信中因為海蓮的熱情和「裝熟」,變得他好像和書店經理法蘭克不是顧客和商店的關係,而變成好像是老朋友互相通信一樣,一開始我還真覺得海蓮沒有禮貌,不過愈往後看愈了解到,這就是他性格特殊之處。並且正因為彼此雙方是書籍的愛好者,故而有一種親密如親人般的相同感受,因此了不起的海蓮小姐還訂了一大堆的乾燥食品〈天曉得!乾燥蛋是什麼東西?〉給遙遠英國的友人,這種情感是志同道合,有同一目標的感情,令人稱羨。
是否在物質貧乏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繫更加親密?在書信往返的期間正是英國民生凋弊、經濟蕭條的時代,而海蓮亦不是多富裕,因此願以一己之力幫助大海另一邊的朋友,反觀我們現代的社會,物質繁榮後人情澆薄,如果有人看了這本書感動於其中的真摯情感,而想到書店和店員交朋友的話,想必是一定碰一鼻子的灰的,更不用說去幫助陌生人了。並且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誰還在一字一句寫信呢?親手寫成的字句變為螢幕上的新細明體,傳達的速度是快速的,格式是整齊的,但是情感是淡薄而空虛的,這本書更是帶我們回到那一個曾經大家一字一句寫信的時代,將自己的情感經由思考、斟酌、親手書寫不是更為可親嗎?
想起我在台中讀大學時,一次回台北曾為了找一本書到新學友書局,書沒找到正失望時,美麗的店員小姐問我不妨訂書,但我第二天就要回台中故婉拒她的好意,沒想到她居然自然而然的說可以幫我寄到台中,當下我真是高興極了,覺得這位店員真是大好人啊!果然不久我即在台中接到新書,如果每一位店員也這麼好該有多好呢?
另一方面,書中也做了美式與英式的對比,海蓮一派的美國式自然、直接作風,熱情洋溢、不加修飾,對比於英國書店經理的中規中矩、嚴謹有禮,為書中更增添趣味。
此書新出版時稱為「每一為愛書人都應該擁有的一本書」,這一是廣告之語也是一種自豪之語,我倒不覺得不看這本書的人不愛書,只是閱讀完這本書後,會對書、書與人、書店與愛書人有另一種感受,推薦給每一個喜愛閱讀的人,值得一讀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