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8 21:08:34天南星
星艦迷航記
拖稿很久了,不過這次我想先說說Star trek(星艦迷航記)。
以前高中或國中時期,每個星期六中午一定會守在電視機前準備看「銀河飛龍」,也就是星艦迷航記的影集第二代,我想應該很多台灣的科幻迷或星艦迷也是從這部影集開始認識Star trek的。大略同一個時期,和科學/科幻/科技比較有關的影集還有百戰天龍(馬蓋先)、霹靂遊俠(李麥克),都是當時我非常喜愛的影集(說穿了就是個電視兒童)。
固然「科幻」本身是一個吸引我去觀賞這些影集的條件,無論是畢凱艦長下令以「曲速九級前進」、百科在幾分鐘內讀完相當於一部金庸全集的資料、或是不時出現看似深奧的科學術語,在在都讓一個中學生的心靈感到著迷不已,彷彿這些術語/現象背後有著未知的神奇魔力。
科幻類的電影/影集並不在少數,單純就「對未來科技的想像」這件事情並不足以使銀河飛龍在我心目中成為獨樹一格的影集。上大學後又看了些科幻類的電影及小說,但坦白說不甚了了的影片很多;舉例來說,約翰屈伏塔演的地球戰場,就是很有名的大爛片,還有很多諸如侏邏紀公園的第二、三集、超級戰警(還有些其他席維斯史特龍演的科幻片)、惡靈古堡等等,要不頂多只能稱作「聲光效果」好的科幻片,就是根基於一個很不切實際的假設,諸如人類發明了某種可以毀滅地球的武器或將人類變成僵屍的病毒之類的。坦白說那只不過片面假科幻之名,利用的是人類對於自己未知或不熟悉的事物的恐懼感罷了(類似的心裡也可能投射在對於原住民族或其他陌生族群上)。
然而銀河飛龍的特色在於,劇情對於「人性」的探索。生為生化人的百科努力想瞭解人類特有的情緒:悲傷、憤怒、興奮、難以言喻的細微的幽默,人類對於興趣及潛力的探索,還有每集結束時畢凱艦長畫龍點睛式的小評,都是吸引我死守電視機前,乃至於Star trek可以從1966年開始推出數個不同系列的電影和影集的原因。
前陣子收集電影來看後,又上網路找了一些資料,發現Star trek的整個架構及精神要比我中學時期所認識的要來得更廣博的多,例如在故事設定的年代裡,種族和性別歧視已不復存在,因此在影片中採用黑人女星及亞裔演員,在50年前是非常大的創舉。wikipedia收錄了相當齊全的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9F%E8%89%A6%E5%A5%87%E8%88%AA%E8%A8%98,有些延伸閱讀在備註),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以前高中或國中時期,每個星期六中午一定會守在電視機前準備看「銀河飛龍」,也就是星艦迷航記的影集第二代,我想應該很多台灣的科幻迷或星艦迷也是從這部影集開始認識Star trek的。大略同一個時期,和科學/科幻/科技比較有關的影集還有百戰天龍(馬蓋先)、霹靂遊俠(李麥克),都是當時我非常喜愛的影集(說穿了就是個電視兒童)。
固然「科幻」本身是一個吸引我去觀賞這些影集的條件,無論是畢凱艦長下令以「曲速九級前進」、百科在幾分鐘內讀完相當於一部金庸全集的資料、或是不時出現看似深奧的科學術語,在在都讓一個中學生的心靈感到著迷不已,彷彿這些術語/現象背後有著未知的神奇魔力。
科幻類的電影/影集並不在少數,單純就「對未來科技的想像」這件事情並不足以使銀河飛龍在我心目中成為獨樹一格的影集。上大學後又看了些科幻類的電影及小說,但坦白說不甚了了的影片很多;舉例來說,約翰屈伏塔演的地球戰場,就是很有名的大爛片,還有很多諸如侏邏紀公園的第二、三集、超級戰警(還有些其他席維斯史特龍演的科幻片)、惡靈古堡等等,要不頂多只能稱作「聲光效果」好的科幻片,就是根基於一個很不切實際的假設,諸如人類發明了某種可以毀滅地球的武器或將人類變成僵屍的病毒之類的。坦白說那只不過片面假科幻之名,利用的是人類對於自己未知或不熟悉的事物的恐懼感罷了(類似的心裡也可能投射在對於原住民族或其他陌生族群上)。
然而銀河飛龍的特色在於,劇情對於「人性」的探索。生為生化人的百科努力想瞭解人類特有的情緒:悲傷、憤怒、興奮、難以言喻的細微的幽默,人類對於興趣及潛力的探索,還有每集結束時畢凱艦長畫龍點睛式的小評,都是吸引我死守電視機前,乃至於Star trek可以從1966年開始推出數個不同系列的電影和影集的原因。
前陣子收集電影來看後,又上網路找了一些資料,發現Star trek的整個架構及精神要比我中學時期所認識的要來得更廣博的多,例如在故事設定的年代裡,種族和性別歧視已不復存在,因此在影片中採用黑人女星及亞裔演員,在50年前是非常大的創舉。wikipedia收錄了相當齊全的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9F%E8%89%A6%E5%A5%87%E8%88%AA%E8%A8%98,有些延伸閱讀在備註),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
上一篇:我最近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