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4 14:47:24安妮塔

媽媽困擾的大事。我吃故我在

自從吉吉開始會向人討東西吃,甚至能夠靠自己的肢體力量拿到大人正在吃的東西之後,我的日子便開始出現一種掙扎加上忍耐的彆扭,不是嚴重影響我的生活,但卻隱隱約約又固執地始終盤據在心上的某一處,經常地刺激著我。

就像女生月經來前的那一種悶脹,也不是痛,卻是一種擺脫不了的不舒服感。

 

記得大三的時候在一家建築師事務所打工,我曾經杞人憂天地問了大我十歲但同樣是六年級生的同事這樣一個假設問題。現在的小孩感覺好可憐,從小時候開始就在速食店吃漢堡薯條可樂汽水和寫功課,甚至只能在速食店的遊戲區裡玩耍,當他們長大後,體質會不會也改變了,像歐美國家的人那樣容易肥胖並得到心血管疾病,而且會不會不知道我們的夜市路邊攤的各種小吃。

當時,同事大哥只是笑笑不以為意地回答我說:那只是次文化的問題!

 

我當時並不能夠認同他的回答,因為,我認為青少年文化固然是次文化,但是青少年會長大,他們總有一天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於是這塊滋養著他們成長的文化背景理所當然成為一種平常並繼續影響著他們的下一代。

 

五六年級生世代的童年和青春期,是在台灣經濟奇蹟形成的第一次美好光榮時代中展開的,人民生活水準和所得突飛猛進,他們得天獨厚地享有了父母和祖輩那一代不曾出現過的豐富民生物質,除了漢堡薯條的速食飲食大量出現之外,各式各樣的零食餅乾糖果飲料伴隨著商店超市的普及,逐漸充斥生活中,隨手可購得。

而我從六年級最末段班的青少年,如今變成一個母親,並開始因為這些個已經恕難改變的自我飲食習慣而困擾著。

 

我愛吃糖果和餅乾洋芋片,也愛吃炸雞和薯條,偶而也會喝點汽水,可是這些東西現在都被認為是不健康的飲食,儘管我也明白這個事實但還是免不了偶而會買來吃,而我那四年級的老公便完全沒有這個困擾,他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稱得上兒童不宜的,只有咖啡和香煙。

如果我在一歲兒子面前享用零食,他只知道那是可以吃的東西,於是自然會向我伸手討食,當他年紀漸長而不再是完全無知而信任大人的小小孩童之後,我該如何光靠幾句:「那個你不能吃。」或「那個吃了對身體不好」(那又爲什麼大人你可以吃呢)來拒絕他想要吃的請求。

現在我可以在速食店裡,一面吃著我點的薯條炸雞,一面餵他我在家裡事先替他準備的水果和燕麥,但是當他兩歲三歲,或是更大之後不再滿足於那些食物時,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小時候,我家是沒有零食可以吃的,頂多普渡拜拜的時候,媽媽才會買一些餅乾(當然是挑選過的),而且從來不會讓我們吃速食,只有和表弟表妹們一起出去玩(爸媽沒跟去,只有舅舅和舅媽)時,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麥當勞。只是,並不是從小父母營造出沒有零食飲料的環境,長大之後小孩就不會沉迷零食飲料。比如,我的姐姐並不像我和弟弟一樣這麼喜歡吃零食和速食,而我唸小學時經常在福利社買了零食卻老是藉故請作伴的同學幫我拿,就怕在回教室的路上遇到姐姐,擔心她回家後向媽媽打小報告。也曾經在小二時,不用上課的下午帶著幼稚園放學的弟弟走路到家附近的雜貨店買糖果,不幸被騎機車路過的小舅媽看見(舅媽並不是告訴我媽說我買糖,只是說在路上看見我們姐弟),儘管向母親說了實話,還是被罰跪在佛堂前直到父親下班回家,最後的結局如今我已不記得,但是始終都對這段兒時渴求零食的記憶印象深刻。

 

但願你不是那個與速食和零食有無解之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