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7 20:38:24安妮塔

色│戒

寫在前面:作為一個沒有讀過任何張愛玲原著小說的人,我不懂什麼李安對張愛玲小說詮釋風格的電影分析,也不懂什麼單純的電影分析,本文之感想觀點完全來自電影本身。


你為什麼看色︱戒呢?我相信很多人都看了,有的人或許是張愛玲迷,有的人可能是爲了金獅獎光環,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從李安自斷背山引起的熱烈討論之後,公佈色︱戒是他的下一部作品開始,到選角與拍攝完成之間,始終沒有停過話題性,因而對這部電影產生非看不可的好奇,或者,有的人因為聽到這部電影上映以來的好評而決定觀賞,我就是這最後的一種人。

色︱戒的時代背景是一九三八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七年,在中日戰爭(所謂的八年抗戰)期間,當時汪精衛政權接受日本方面的扶持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國立編譯館歷史教科書稱其為汪偽政權,因其被主張抗日的蔣氏政權視為漢奸),而故事內容則是圍繞在以鄺裕民為首的六名大學生,計畫刺殺汪精衛身邊居要職的易先生已明愛國之志。

走出電影院,我沒有馬上回家而又去附近商圈逛了逛書店、唱片行,去生活雜貨店買東西,然在這過程中,我腦中還深刻地映著王佳芝的那張臉。
我一直在想王佳芝,因此始終惦記著她的臉。
我在想,愛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
愛國的感覺究竟可以讓人付出到什麼樣的程度。
王佳芝真的是愛中國嗎,是因為這份「中國不能亡」的情感因此可以毫不考慮(電影裡看來她是不怎麼經過深思熟慮)就這樣讓自己冒著生命的危險(要知道這一開始就不能回頭了啊),還因為沒有性經驗而讓自己的身體被同夥人凌辱當作是練習。
其實,在決定去看電影的前幾天,我特地在網上先看了一些影評(註一)。
在其間導演李安說他自己拍攝這部電影的理由是爲了歷史,甚至於在拍攝的過程中數度痛哭,還有,李安很在意台灣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應。
於是我在想,像我這樣易受故事情節觸動而流淚的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不會也情緒激動了起來呢。
結果,沒有。
倒是我,有一些疑問。

這事又重新回到國家歷史認同的老調上了,老實說我也不是這麼愛與人爭吵政治議題,只是我們都在找尋一個答案,而這個結果還不能得到結果。

究竟什麼才是屬於我們,或者單說”我”的國家的歷史。
我是屬於民國六零年代以後在台灣出生的小孩,我在這裡出生,我在這裡長大。我曾經因為名氣試著想去讀余秋雨,讀張愛玲,讀白先勇,讀阿城,讀鹿橋(註二),卻發現自己讀不下去,沒有共鳴,只因為他們所書寫的那個時代背景與地域疆界於我感覺絲毫牽連不起來。
倒是我很喜歡讀廖輝英,讀蕭麗紅;或者讀黃春明也覺還好。
我的父母雙方在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出生,長大;甚至是他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亦同。
而我從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以來直到高中,被教授的是中國歷史以及中國地理,還有自所謂明鄭時期到蔣氏國民政權遷都台灣以來的歷史,然後,我在大學的課堂上,頭一次接觸到所謂的台灣史,也就是從台灣的原住民(包括高山族與平埔族)在台灣生活的歷史,而且據說我父親那一邊有著平埔族的血統。
我並不是想去把這塊土地上的人做區分,我要表達的是,如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種族熔爐的國家,他們的歷史是一群英國逃出來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在北美洲的某一部份建立美利間合眾國才開始發展起來的,而美國人不會把英國的歷史算進自己的歷史之中,雖然台灣的情形不能完全用美國的例子作為依歸,我只是在期待所有這島上人都認同的歷史可以早點被定位出來呀。

其實我猜,台灣本身是一個國家還是屬於中國這個國家,這兩者認知上的分歧,在當我的父母以及祖父母那一輩完全都不存在之後,應該很快會一面倒吧。

唉,真是扯遠了。
我只是在看完電影後在思考我有沒有王佳芝這樣的愛國心去奉獻給我的”國家”這件事罷了!


關於”我的國家”文章,還看得下去的話,可以參考
寫在雙十之前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qarious/3/1273679872/20060928195039/
悲情城市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qarious/3/1251140395/20050908235026/

附註一:轉載節錄自博偉影痴俱樂部
http://www.bvi.com.tw/act_030.asp
如此濃烈的「色」 如此肅殺的「戒」(2007/09/25 龍應台)
現在若不拍 就會永遠沉沒很深地「浸泡」在那個歷史情境裡,李安說,拍到後來,幾乎有點被「附身」的感覺。「是張愛玲的作品找我,不是我找它。這段歷史,就是要被留下來。」 「可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距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似乎說得口都乾了,他喝了一口茶,繼續,「我們這一代還知道一點點,我們這一代不拍這電影,將來,就永遠不可能了。」

色,戒 愛值不值得(2007/09/30 聯合記者:沈珮君)
李安在拍攝過程幾度痛哭,即使在台灣首映會後,他也曾在媒體前哽咽不能自已。他曾說自己並不想碰張愛玲的「色,戒」,但,「色,戒」自己來「找」他。歷史裡的幽魂,人性裡的光影,在教科書上可以被刪去,可以被忽視,但,藝術家沒法看不到。
一部電影有趣,是因每個人看到不同的面相。「色,戒」有一幕是一群大學生演出舞台劇,他們高喊「中國不能亡」時,台灣首映會上有些觀眾熱淚滾滾,有人則忍不住起一身雞皮疙瘩,有人乾脆笑出聲來。馬英九屬於最前面那種人,他想到中國八年抗戰和保釣運動;新聞局長謝志偉不了解馬英九為什麼熱淚盈眶,謝志偉看到的是性交「易」先生和「麥」(賣)太太,及「進出口」意味「口交」。
李安在台灣試映會結束當天,自國外急電弟弟李崗,李崗說,「台灣觀眾的反應說不上來」,李安很急,「美國觀眾的反應也是說不上來,但是,台灣觀眾的反應怎麼會說不上來?」他在這塊土地長大,他認為他用心作出來的東西,台灣人會懂。台灣人會懂嗎?教科書上連南京大屠殺都不見了,總統說「中華民國是啥米碗糕」,台灣人懂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的矛盾、生活和愛恨?知道汪精衛偽政權是怎麼回事?
但,台灣人畢竟沒把李安當外人,即使說不上來,仍然一片叫好,雖然多數人和新聞局長一樣,重點在男女主角的三點上。


註二:像是樹王棋王孩子王(阿城)、赤地之戀(張愛玲)、未央歌(鹿
橋)、金大班的最後一夜以及台北人(白先勇)、文化苦旅(余秋雨)
註三:桂花巷以及白水湖的春夢(蕭麗紅)、輾轉紅蓮(廖輝英)、看海的人
(黃春明)

寫在後面:頭一次看電影遇到從進場驗票就被提醒要對號入座的情況,可見這戲受捧場的程度呀,無論男女老少,座無虛席,其實李安也不用太失望,雖然年輕人在意的是梁朝偉與湯唯和王力宏的情慾習題,但還是有老先生老太太前去觀賞呀,我想他們應該是爲了王佳芝與易先生吧,或者汪精衛以及抗戰民國。
mj.cai 2007-11-22 01:48:06

其實我覺得王佳芝的愛國動機不足,感覺她不知到底為何而犧牲。還有我覺得這部片是藉著歷史的背景,但重點是感情。所以如果李安導演試圖表達的是歷史,那我真的沒來電。就像我對於馬英九先生看完後竟然哭了感到莫名。

版主回應
對呀!我就是覺得不相信王佳芝當真這麼愛國?!!
至於電影的重點我想每個人看到的都不同這很正常(所以馬英九才會哭呀)
有人說李安是聰明的
他拍電影是為了幫歷史留下紀錄
而王佳芝與易先生感情戲部分的吃重表達方式則是為了票房
也就是雙贏吧
2007-11-22 20:16:57
阿福 2007-11-08 15:07:07

感覺妳分析的很棒.

版主回應
啊~沒有啦沒有啦
毎個人對於這部電影都有很多不同的熱烈討論呢
不過我想也只有一部真正的好電影才能引起這樣的效果喔
2007-11-08 2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