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01 15:03:32安妮塔

從這島,到那島

從這島,到那島。
徐玫怡著。

我不是交換日記的書迷,老實說,我根本沒看過交換日記,
儘管徐玫怡是因為與張妙如兩個人共同合作寫交換日記,於是兩個女生一炮而紅。
從這島,到那島,引起我興趣的最初,只是因為它的副標「圖,文+旅行/徐玫怡創作」, 對,就是”旅行”那兩個字,因為,我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喜歡用文字、圖片、照片紀錄旅行的人。

這本書裡描述的是玫怡在台灣、泰國以及印尼的巴里 這幾個島上的移動故事。
我喜歡 018巴士裡的歐吉桑令人百思不解的行為 中對於歐巴桑和歐吉桑的透徹分析,「比如,提著塑膠袋或萬用環保袋的歐巴桑,袋子裡裝著一些菜市場買的零嘴或小孩衣服,就知道是要上台北看孫子的;打扮漂亮,頻頻打手機連絡朋友的歐巴桑,大多都是和姊妹淘約了要去KTV唱歌,趁白天的包廂費便宜要唱個過癮!…….相較之下,歐吉桑就顯得”模糊”,到底他們是要去辦事?訪親?看病?從他們經常兩手空空只戴著一頂舊舊的阿公帽看來,實在猜不出他們的目的和行蹤!每個歐吉桑臉上似乎都寫著:像我這樣的阿公,今天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好!
我喜歡 030可不可以到你家住一晚 裡,玫怡因為在宜蘭住到一個好民宿,產生的心情而許的單純心願,「如果在台灣旅行,我們背起背包打通電話就能前往不同風景去住不同民宿,這種感覺好像走到哪兒都有一個外公外婆或叔叔阿姨正在熱著自己的拿手菜等著我們去按門鈴一樣!」 我不禁想起,那年十一月,我們住在金瓜石阿瑞的家時,當大家拖著疲累的身軀結束工作回到民宿,小朱發現民宿阿伯早就替他把晾在外頭內褲都收進來避免被下午突如其來的雨給打溼,而,負責擔任活動攝影紀錄的陳大哥,則是一大清早遠從關渡開車趕七點鐘到達大家居住的民宿,只是為了吃到民宿阿姨每天早上親手烹煮的清粥小菜早餐。

玫怡說當他跟朋友表示想買啤酒時,朋友一連經過幾家連鎖便利商店都沒有停車,卻走進小小的老雜貨店。 我帶著微笑地想起,那次在枋寮,為了一小段的鋁箔紙,雜貨店老闆的好心兒子,看著我們失望的表情(因為他們家的鋁箔紙剛好賣完了),得知我們只需要一小段而大方地拿出自家廚房裡的鋁箔紙,摺了一段送給我們的心意。


在 128丈母娘的吉普車 中,巴里島的烏布,玫怡遇見了兩個努力的樸實女婿,一個司機,一個導遊,「一個在名片上印著speak several languages,努力背英文單字盡力招攬生意,另一個全程專注開車,只要一停車就看見他在擦車窗,檢查輪胎。」他們小心翼翼珍惜著丈母娘給予的吉普車,合作開著運輸公司。

從這島,到那島,的序裡,揭示出”人的風景”是這裡主要想訴說的故事,
我總覺得,年紀漸長之後,我越來越喜歡思考,越來越喜歡閱讀,人的風景,生活的風景,在美好的風景,也要有回憶,有心情,才是最令人唸唸不忘的風景。




希拉 2007-01-24 03:04:02

說的真好!
真的耶~~“人的風景”才是鮮活有趣的,
有了和人的互動,才算走過了這趟風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