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10:16:48語馨

50歲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限制低質量碳水比限制脂肪攝入還重要

 年輕時,對飲食沒什麼太多的關注,大多都是想吃啥就吃啥,就算有人跟著屁股後面說某某食物不健康,不能經常吃,可依舊得不到關注,依舊是我行我素。當年齡逐漸增大以後,就會發現健康越來越重要,一方面是體會到了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另一方面就是看著周圍的同齡人,身體情況都不是太好,就會容易聯想到自己。

然後,也就會有意識地去養生,方式有很多,可以從運動上,也可以從飲食和生活習慣上進行調整,都能給身體帶來益處,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50歲以後,很多疾病都容易爆發,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其中一個,有不少人進入50歲後,會被查出血糖、血脂和血壓高,有的甚至就被判定為三高,且發生心腦血管的風險還比較高,需要長期用藥,來穩定相關水平。

有的人為了合理控制各項水平,就會在生活方式上進行調整,飲食上也會做出改變,比如說從前喜歡吃肉,為了調節各項水平,減少肉的攝入量,有的可能一口都不吃,就堅持吃素,這種方式真的就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嗎?

50歲後,光吃素不吃肉就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會出現這樣的想法,主要是覺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脂肪攝入過多有關,而脂肪的攝入來源則是肉,也就會順理成章地覺得不吃肉,就不會攝入到脂肪,體內的脂肪含量就不會超出,對心腦血管也就是有益的。

而且不吃肉只吃素,從素食中可以補充到較多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對保護心腦血管,降低人體儲存脂肪也是有幫助的。確實如此,可卻忽略了其它因素,比如說50歲後,只是單純的吃素,一點肉都不吃,肉中的一些營養物質,素食中並沒有或者說含量很少,長期下來,是否會出現營養缺乏的問題。

更關鍵的問題是肉當中含有的脂肪,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素,如果過度缺乏,也是容易給身體帶來一些問題,所以,對於肉類不應該完全的不吃,而是應該有選擇的去攝入,才能補充到必須的營養素,還不給身體增加負擔,建議吃肉,多吃白肉,少吃紅肉、加工肉

另外,拋開營養問題,只是吃素也是有可能給心血管添堵,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的患病風險,主要問題就在於低質量碳水攝入量過多,要知道一個問題,就是低質量碳水攝入超量,要比脂肪攝入超量,還要更加危險

低質量碳水攝入過多,容易增加糖分的攝入,體內的糖分超出標準,就會逐漸地轉化成為脂肪,有一部分會隨著血液進入到血管,沉積到血管壁上,會給血管壁帶來損害,還容易導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的脆性變高,彈性變差,血糖、血壓和血脂波動也會因此變大,尤其是血糖更容易升高,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會隨之變高

50歲以後,到底該如何合理攝入碳水?

上面說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限制低質量碳水,並不是說所有碳水都要限制,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惑,究竟什麼樣的食物算是低質量碳水,其實就是大家常吃的一些主食,比如油炸或煎烤的主食,還有一些深加工的麵包,以及經常吃的麵食和米飯,都屬於低質量碳水

這些主食對於年輕人來說,並不會產生過多負擔,主要是年輕人的身體代謝以及激素分泌都是比較和諧的,對於低質量碳水釋放的熱量和糖分,也就能很快的轉化,自然就不容易升高血糖、血脂和血壓,對心腦血管造成的損傷也比較少,可50歲以後的人,已經步入中老年階段,身體代謝以及內分泌都不太好,熱量和糖分轉化會受到限制,久而久之,也就容易引發相關問題。

如果想要合理攝入,建議中老年人群,注意主食的烹飪方式,少吃油炸、煎烤或深加工的主食,應該合理地搭配精細主食和粗糧,雖然粗糧口感不太好,但卻有益健康,建議平衡去攝入。粗糧則會有玉米、紫米、燕麥、蕎麥、糙米,可以適當搭配著細糧一起吃。

50歲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除了調整飲食,還需配合運動。

揮拍類運動就很適合

有的人年紀大了,就會認為不能再運動了,身體已經跟不上了,尤其是揮拍類的運動,運動量比較大,且是全身性的運動,就更加不敢隨意做了。可是,根據研究表明,在身體條件允許之下,不論多大年紀,適度地進行揮拍類運動,有利於延緩大腦衰老,還能提升認知能力,對改善身體平衡性,以及改善視力方面,都是會有幫助。

更何況,在研究中,還特別指出了揮拍類運動,對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保護心臟健康,都會起到重要作用。50歲以後,還是可以依照自身情況,去適當進行揮拍類運動,比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網球,都是不錯的項目。

50歲,是一個很重要的坎,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希望所有人都能安全度過這個時期,為未來健康的身體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