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6 13:18:19問心

佳文共享

這一天吳若權的媽媽像往常一樣,拖著買菜車去菜市場買菜,

她唸著端午節要到了,要選些漂亮的鴨蛋黃回家親手包粽子。

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她眼神惺忪,

因為前一晚為了等吳若權回家,

她撐著剛從美國探親回來疲憊的身子,

卻因為吳若權飛機誤點,她窩在沙發上等到過了午夜。

到了南北貨攤子,她彎下腰挑選放在地上的鴨蛋時,

眼一黑、一跌,腦幹出血中風。

從此吳若權照顧中風的母親,至今12年。

「我每次去陪復健,回來都狂哭,」吳若權回憶。

媽媽中風後站不穩,常會後仰,

吳若權用國中女生繫裙腰的帆布皮帶拉住母親一步步往前走。

看母親奮力往前的背影,母親愈奮力,他愈心疼。

每次完成復健後,

吳若權回家走過母親中風的那條巷子,

景物依舊,陽光依舊,

卻一個好端端的人,提著菜籃去買菜,再也不能走回家,

「為什麼生命這麼脆弱?」他忍不住就決堤。

復健是條漫長路程,

媽媽光是學習站、學拍皮球,就花了3個月。

結束復健回家,是另一個階段開始。

吳若權說:生活太可怕了,每天都在匆匆忙忙地趕路,

我現在回想,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的,

那時他才剛自立門戶創業,

每天清晨5點先去公司寫稿,7點多游泳,

8點帶母親去針灸,9點再進現場主持廣播節目,

中午張羅午餐,從中醫診所載母親回家,並陪兩老吃午餐。

再回公司上班到晚上10點多,回家再和兩老聊天後才就寢。

這樣的生活型態、忙碌程度和原本在外商公司時差不多,

他還私下慶幸,至少時間自主,還能兼顧家庭。

沒想到,對三十幾歲人覺得緊繃的生活,

對老人家卻是超過負荷,所有事都來得突然,中風的母親罹患憂鬱症。

母親不僅慢慢消瘦,每次吳若權送父親去打牌,母親就會站在窗前等,

然後哭泣,吳若權覺得奇怪,「妳老公只是去打牌而已」,

後來才知道,母親得了憂鬱症。

「其實有部份是我們的錯,」吳若權說。

因為中風後,母親每日努力復健,更為了不成為子女負擔,常是加倍的份量,

但三、五年過後,始終沒有好起來,

母親開始懷疑藥沒有效、復健沒有效,所有事情都是沒有效。

「後來我才知道不能對中風的病人說『你會好起來』,

要說,『這樣做才會控制住』,或『才不會惡化太快』。」

母親憂鬱程度超乎想像,焦慮、不明所以地搬弄是非,

讓吳若權要帶母親去看精神科,但母親堅決不去,

吳若權只好請親戚從美國帶回百憂解,

並請在美國的醫生親戚打電話回來騙媽媽是維他命。

媽媽吃藥後,平靜了,卻開始嗜睡,

「我好像是黑心幼稚園的老師,」吳若權自責。

爸爸的字條,我始終留著

接下來倒下的是父親,而且,4個月後就離開人世。

父親一向硬朗,從不感冒,某晚他抱怨心臟有點不舒服,

竟然嚴重到送急診,檢查出心臟瓣膜破損,

住院後開始肺積水,住院期間只回家過一晚。 

那一晚

父親站在洗臉檯旁,突然像個小孩般放聲痛哭,哭得很傷心。

吳若權趕緊去抱他,那是父子40年來,第一次擁抱。

那一抱,他深深感受到父親對死亡的恐懼、對人生的遺憾……。 

但只有這麼一次。

再回醫院後,父親只幽幽地看著窗外陽光。

有一天,重聽的父親拿出筆來,寫下:

「我這一生想來,非常美好,沒有任何遺憾,妻賢子孝,」

那張紙,吳若權始終留著。

父親走後,吳若權半年無法入睡。

他坐在父親生前常坐的椅子,

想到以前是爸爸坐在這張椅子上。

走在大街上,滿街都是人,

在那千分之一秒突然思念父親,又哭了出來。

吳若權得了憂鬱症,吃了半年的藥才痊癒。

痛過,不要再第二次。吳若權更加全力以赴照顧母親。

例如父親在世時,吳若權常開車載兩老出去玩,

途中隨性走到哪、吃到哪,

每當父親問起行程,吳若權就會叫他不用擔心,

路途中,父親總是沒有好臉色。

後來吳若權檢討,

「敬」要在孝之前,父母要的是尊重,

他們想知道出遊、用餐地點,做子女的不可自以為是的掌控全局。

現在吳若權不僅前一天會問母親的意見,

還會說「這一餐讓妳請哦!」

認真過每一天,直到萬一那一天

雖然吳若權一味想盡孝,卻還是會發生衝突。

吳若權每週都會安排一天親子日,安排媽媽的休閒活動。

一個大雨週末,吳若權想先帶媽媽去百貨公司逛逛,再去姊姊家。

母親聽到這樣的提議,「免啦,你去忙你的,不用那麼麻煩,」

但吳若權看到她的眼神已經瞄向衣櫃,考慮要穿什麼衣服,

於是,還是出發。

傍晚

吳若權去接媽媽回家時,媽媽收起在姊姊家的笑容,

開始抱怨,

從第一站的百貨公司罵到去姊姊家的安排,全然不滿意。

正在開車的吳若權幾乎抓狂:

「剛才在電話裡,聽妳滿開心的,為什麼妳上車後,一直抱怨沒完沒了?」 

媽媽楞了半分鐘,才說:

因為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有事情要忙,

卻為了我這個中風的老人,犧牲自己的假期。

他才知道,母親的「盧」、抱怨、推讓裡,有深沈的自責與愧疚。

他才講出在心中練習一百次的話:

妳養育我們辛苦大半輩子,值得我們回饋妳天大地大的報酬,

更何況只是做那麼一點點事情而已,

他從後視鏡看到母親的表情放軟了。

母親是犧牲自己的肉身,教導我體驗生命的本質,

吳若權在《相依》裡寫道。

因為珍惜陪一天,就少一天,

他學習就算有口角,甚至爭吵,要及早道歉,以及珍惜這段母子親緣。

甚至

他也生澀的學會向母親說「愛」

某晚他送母親進房睡覺,隔著門,他鼓起勇氣說:

「媽,我愛你。」

門另一頭的媽媽停了很久,小小聲地說:「我也愛你。」

只是生命仍是未知數。

無論是誰、無論多愛,都要面對終點,

「我有萬全的準備,」吳若權說。

他說他認真過每一天,沒有太大的遺憾與恐懼。

至於沒完成的願望?

「能做的事,當下去做,中、長期的事都是老天多給的」。

但是萬一,到了和母親分手的時刻,

「我會非常、非常傷心,但會做更多公益吧,」

吳若權這時的表情,令人不忍多看。

採訪時間一到,吳若權趕著回家教新來的印傭做菜,

妳也許想問我,這樣不會很不方便嗎?

但我要講,如果有一天沒有這些不方便,我人生不會更好,

吳若權頭也不回地趕回家。

 

 

 

 

上一篇:小故事

下一篇:換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