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3 19:35:46眠月

作業一

許多旅遊從業人員剛開始帶團,都是從國民旅遊開始。所謂的國民旅遊,意指在國內的觀光活動,小至家族結伴,大至公司團體,主要目的都是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之餘,撥個空閒讓身心放鬆,也藉此讓彼此的情感交流,凝聚向心力。

 

臺灣的文化多元、交通便利、地理和氣候型態豐富,很適合短期的國民旅遊,在旅遊的同時體驗不同文化,學習新知識,這也是為什麼需要導遊的原因之一,通常導遊或領隊都不會希望遊客飽著肚子但空著腦袋回家。

 

而臺灣有一種很特別的旅遊模式是___進香。像我這般的小菜鳥初次接進香團可能會覺得困惑,因為沒有人會想聽你那不生動的解說,也有人隨時會搶走你的麥克風宣佈機動事項,每個人臉上沒有期待,只有熟練,彷彿已排練過上百次。精心挑選的車上影片一點也派不上用場,他們會吶喊著「叫豬哥亮出來!」或是點播一首又一首的卡拉ok。你只需要負責一個個奉上早上剛泡好的茶、在下車前叫大家起床、在大家上車前再泡好一壺茶、整理好車上的垃圾桶、......甚至連發車時間都可以省略,因為一切看神明指示。

 

這樣算不算旅遊呢?

 

所以我以「香客」的身份也報名了一次進香。因為意外得知朋友從小就有在參與宮廟活動,每年的進香更是家族的例行公事,便帶著雀躍的心情前往。

 

在旅遊風氣不是這麼普遍,人與人聯繫不是這麼科技的年代,宮廟成了地區交流的聚集所,而每年一次的進香,其實就是神明去神明家做客的意思,也是地區和其他區域的人相互聯繫、友好的機會,為了表示歡迎,受客方會準備一點小禮或是點心表達謝意。

 

在旅途的過程中,不管是認識,還是不熟識,還是像我第一次參加的,到最後都會打成一片。因為吃也一起、睡也一起、看誰買了什麼覺得很感興趣,便湊上前問問那是什麼?值不值得買?尤其到了車上叫賣的「工商時間」,眼看所有人彼此互看了一眼,便開始卯起勁的你一言我一句,誰說只有音樂沒有距離,殺價藝術更是不需要言語,而這竟也成了一種有趣的社交活動。

 

空閒的時候,有的人虔誠的拿香祈禱,順便添個香油錢;有的則守在乩身旁,希望能得到神明多點的開悟;有的忙著大包小包採買特產;有的則是小孩緊貼在大人旁,學習著行進廟會的一切規矩,偶爾會悄悄在角落發現他們的身影,教授著樂器或是步伐,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的方式。

 

旅遊是累的,甚至有比工作還累的錯覺,但心是滿足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相較於生活,和人有著最純粹的交流,還是買了很多東西有所收穫,還是終於可以認真的參與一場廟會,假如心可以隨著沿途景致一路被填滿,都是一段屬於自己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