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茉莉執行總監節訪
(牯嶺街的南海藝廊 和舊書街[筆記]↓)
(轉錄)
標題: [分享] 傅月庵談台灣舊書業
【12月20日上海東方早報書評版】
傅月庵,本名林皎宏,別號「蠹魚頭」,曾任台灣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今年初起擔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三十幾年舊紙堆裡快樂游走,吃進粉塵、吞下鉛字,拼出一張台灣舊書店的活地圖。地圖座標無數:從牯嶺街到光華商場──台灣舊書業由盛而衰,直至今天東山再起;從台北到上海至北京,兩岸舊書店風貌各存,是和諧聲部抑或刮耳噪音?這也是一部對照記。
梁文道曾經說過,舊書市場不是說有就有的,至少需要兩代人的積累。從這個角
度講,台灣舊書業是不是主要依靠1949年以後大陸過去的文人培養起來的?
傅月庵:你看到了從大陸過來的這個系統,沒有看到從日本過來的那個系統。台
灣被日本統治五十年,留有很多日本印記。只不過這一批被日本人培養起來的文化人
,1949年以後都被壓制住了,因為後來變成宣揚中華文化,由日本人培養起來的台灣
文化是殖民文化。1989年台灣解嚴之後,慢慢地慢慢地,本地思想又起來了,到最後
形成一個台灣熱。所以說,這個台灣熱其實是直接銜接到日本文化那邊去的,也跟「
台獨」思想有關──本土的東西被壓太久了。大概在 2002、2003年的時候,我到北
京去,那時候中國書店剛好幾個倉庫大賣,那是一件大事,我覺得中國書店後來一定
很後悔拿那麼多東西出來賣,檔案什麼的全部拿出來,很多人去搶啊。只有兩個架子
沒人看,什麼「滿洲國」巡回書庫的,我一看,開玩笑!這東西拿回台灣去不得了!
譬如《後滕新平傳》,他是當過台灣民政長官的,日本人,在大陸這邊是沒有人看的
,但是在台灣那邊都是很重要的研究資料;還有台灣農林雜誌什麼的,「滿洲國」都
存有一筆啊,還有地圖……所以我買回去,後來做「9.21」地震義賣的時候,一下子
就被搶光了。
當然還有一個系統,就是你說的,像梁實秋他們那一批南來文人,這些文化人過
世以後,書都出來了,所以台灣民國書也很多。台灣舊書業市場的形成,來源大概就
是這兩個系統。
(節錄)
2000年的時候,台大那邊出現了一家舊書店,叫「茉莉」。那是一對夫妻開的,
那個老公以前是「7-11」的店長。因為書店是家族企業,傳到老公這邊了,那好吧就
不當店長了,跑來繼承家業。他有新概念,覺得原來那個舊書店的模式不好,他的舊
書就弄得整整齊齊的,分類上架的,書進來都用酒精擦過的,還發會員卡,還有促銷
活動。
(節錄)
因為台灣市場不是那麼大,古舊書店反而比較容易打入大陸市場。目前台灣有兩家,在大陸拍賣市場上都有一席之地的,有一間叫做舊香居,女少東是我看著她從小長大的,法國留學回來接家業。另外一家叫百誠堂。
●www.dfdaily.com/node2/node31/node2433/userobject1ai2030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