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出的力量
進入休會期了,終於有時間充電,昨晚看完《最高學以致用法》,全書都在介紹「輸出」的概念跟方法。英文書名主標是OUTPUT,副標是THE POEWR OF OUTPUT:How to Change Learning to Outcome,可以直譯為《輸出──輸出的力量:如何改變學習的結果》。
作者樺澤紫苑對輸入的界定是把「情報」(中文有訊息、資訊、資料等不同意涵)放入大腦中;對輸出則定義為將放入大腦中的情報加以處理後表現出來。例如:閱讀和聆聽屬於輸入,表達(說、寫)和行動屬於輸出。光是輸入,只能改變個人的大腦世界;只有輸出,才有可能改變真實的世界。
針對自我成長和輸出的關係,作者舉例,每個月讀三本書,且說得出三本書內容的人;和每個月讀十本書,卻一本書的內容也說不出的人相比,前者勝於後者。對當過一年全職國考生的我來說,確實如此,書跟資料看很多,但寫不出來就是沒有分數,閱卷老師只會以你寫的考卷評分,才不管你看了多少書跟資料。同理,就法案助理工作而言,在委員會開會前,無論看了多少資料,如果寫不出質詢稿,就是白搭。
但如果看完書後有新發現跟感想,卻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依然故我,那充其量只是自我滿足,如同看了很多跑步的書,還是用原來的方式跑步,成績不會進步。
書的最後一章提到提升輸出力的七大訓練,包括寫日記、紀錄健康狀態、寫讀後感想、發送情報、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寫部落格以及寫興趣等,分類雖不嚴謹而有所重疊,但仍有參考價值。
其中幾項我或曾做過,如每天寫日記和紀錄健康狀態;或現仍在做,如在社群媒體發文和寫部落格。確實有助自我成長,推薦這本書給也想提升自我能力的朋友。
最後提醒:書中沿用原日文「情報」一詞,意思並不等同中文的「情報」,讀者需根據上下文適當轉換成資料、資訊或訊息等意思。另外,書中第137頁的「待用清單」和從作者網站下載的版本不同,須加留意。
上一篇:用讀書提升自己
下一篇:預購先挨批的《職場開放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