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00:30:21Ann

但求一睡避千愁 濫吞安眠藥

精神科藥物是把雙刃刀,用得其所,能減退情緒病徵狀,助病人回復正常生活;一旦濫用成癮,卻對 生活帶來極大阻礙。不過,無論情緒病抑或濫藥問題,藥物本身都並非關鍵,背後的心理問題才是癥 結所在,幫助病人了解自身心理狀,學習面對和處理人生中的不如意,才能治本。今次請來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以謙,教大家如何解開心結,重拾健康。講起濫藥,不少人只會想起氯胺酮、者起初每晚一粒,逐漸變成每晚要食十多二十粒。濫用安眠藥,表面看似因失眠困擾,實則可能受情 緒和壓力影響。■鄭﹕鄭志文醫生、黃﹕黃以謙醫生愈食愈多 晚晚吞20粒鄭:精神科藥物常出現濫用、黃:有的,最典型的是濫用安眠藥。有病人一進來就說自己有抑鬱症,每晚要食十多二十粒安眠藥, 否則無法入睡,要求處方鎮靜劑藍精靈(midazolam)表面生活正常 心藏千結鄭:這是少數的極端個案?黃:其實這類病人並不少,慢慢聊下去,會發現他們平時生活正常,有正當職業,例如公務員、部隊,並非典型的濫藥者;再深入發掘,其實他們是用安眠藥來麻醉自己,真正困擾他們的,並非睡 眠問題。鄭:生活裏有些壓力、黃:沒錯,例如有位女病人,是一個成功職業女性,但她當人情婦,因此情緒低落、食安眠藥,說這樣才可有五六小時充足睡眠。從生理角度而言,她未必真的需要五六小時睡眠,而是 藉睡眠逃離現實。鄭:但漸漸一粒安眠藥可能已無法令她入睡。醒後極為不適 惡性循環黃:沒錯。安眠藥有依賴性,第一,停食時有斷癮徵狀,或令人無法入睡;第二,即所謂「食純」食久了,要加大劑量、甚至要食二十粒。鄭:食二十粒,數字令人震驚,不會出事?黃:食純了,並不會致死,但睡醒時極為不適,白天狀態差,情緒低落,沒鬥志,於是到晚上又食安 眠藥,希望休息好點,結果形成惡性循環。鄭:新一代的安眠藥,依賴性應該很低?黃:雖然新一代藥物依賴性較低,但絕對不是沒有依賴性,藥癮和心癮都有。藥癮即指生理依賴,如 愈食愈多,停食便感覺渾身不適,而最重要的還是心癮,即心理上的依賴。解開心結 激發戒藥動機鄭:精神科藥物原本用於治療,但一旦濫用,就變成毒品,除了安眠藥,現在經常被濫用的氯胺酮 (俗稱K仔),是麻醉科用藥,但因副作用大,現在已甚少使用。我有個二十歲男病人,有索K習慣,他爸爸模仿電影裏戒白粉的情節,將他關在家中四五日,以為這 樣就能戒毒,但一放出來又開始食,證明藥癮不如心癮大。黃:不論是氯胺酮或安眠藥,藥癮不太重,心癮才是關鍵。他們藉濫藥逃避現實,不處理好心理狀, 很難戒掉。鄭:在家庭醫生層面,會用動機面談找突破口。康,我慢慢和他聊,誘導他講出濫藥帶來的不便,例如他家住長洲,會問他,從長洲出來能否搭慢 船?搭慢船是否要上很多次廁所?引出尿道問題,希望激發他戒毒的動機。心理治療會如何幫助病人?強制驗毒 恐弄巧反拙黃:首先分析、了解清楚病人為何會有心癮,在逃避什麼,幫他面對、鄭:現時討論的強制驗毒,能否幫助濫藥者正視問題?黃:未必。如果濫藥者自願驗毒,透過報告分析健康狀,能促進溝通,有助正視問題,加強戒毒決 心。但若強制驗毒,並非出於自願,而是用法例強迫,則未必能達到溝通效果,可能弄巧反拙。★鄭志文醫生正職是家庭醫生,同時兼任醫學會會董、級主持,識飲識食,又愛搞新意思,熱愛工作,認真玩樂。★黃以謙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認為無論濫藥問題或情緒病,均需解決生理和心理因素,先用藥物減退徵狀,再配合心理治療、心結,治標兼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