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7 17:18:27Nina

二十一堂寫作課〈三〉

「三、選擇適合的格式
開始寫作之前,先想一下這篇文章的性質,選擇適合的格式。格式指的是任何結構,不管是磚頭、鋼鐵還是文字。同樣是搭蓋,帳篷是一種格式,大教堂也是一種格式。
倒不是說你需要先有一張詳細的藍圖才能開始寫作,而是說你最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如果是要寫一張送洗衣服的單子,你可以從洗衣籃裡的髒衣服開始,一件一件登記。但是如果你要寫傳記,你至少需要有個大概的架構,不能盲目的開始寫,把生平事蹟一項一項的列出來。你會見樹不見林,永遠也寫不出一本像樣的傳記了。
有時候,衝動和情緒比格式設計更重要。如果你情緒非常激動,正要寫一封求援信或情書,你最好不要試圖把自己的情緒格式化了。如果任由情緒發洩,文章效果反而可能更好。情緒是不能組織重整的。
但是,即使是充滿冒險精神、衝動型的文章,如果你仔細看,也會發現裏面隱藏的設計:哥倫布不是胡亂航行,他是向著西方航行,於是新世界現身了。這是個簡單,但是有效的設計。」

懷特說的「格式」是什麼呢?
是文體嗎?詩、散文、小說...?抒情文、論說文、記事文...?
是文風嗎?古典派、浪漫派、意識流、現代、後現代、後設、解構...?
是筆調嗎?冷冽、熱情、輕鬆、理性、感性、瑣碎、隨意...?
大概都是。就是心裡的草稿吧。

如果你注意一下,會發現我的書評有兩大類,一類是刊登在報紙上的,一類是寫在自己網站上的。
前者格式固定,一定會提及書的類型、內容、優點、缺點,或許加上一些作者介紹、個人觀感以及給讀者的建議。後者格式不一,多半是直接表達我的觀感,其他懶得交代了。
前者字數固定,後者長短不一。
前者用詞謹慎保守溫和,後者比較任性些---雖然已經用心良苦的管著自己一點了,否則就會出現類似我曾經孫大娘上身般衝口而出的經典六字書評:「飯桶寫的狗屁!」(相信我,如果你讀了,也會同意我的評語)。

這就是懷特說的心懷格式了吧?給文章定調?

在這個時代,只要有了電腦的文書處理功能,寫作的「藍圖」可以更為簡單,甚或完全不必要了。有時候,想到什麼寫什麼,腹中完全沒有任何草稿。free association,train of thoughts,brain storming,whatever。把泉湧而出的文字一股腦的打完,然後再加以「格式化」。整理的時候,東加加西減減,再來幾次乾坤大挪移,文章就成型了。幾次遇上很難寫的書評或邀稿,就是用這種方法逢凶化吉的:事前不設限,想到什麼寫什麼,然後再整理成篇。

我不懂的是,任何人寫任何文字,不都多多少少心懷格式嗎?即使模糊不清,即使一改再改,但是在書寫慾望出現的時候,慾望的本質不就已經給文章定調了嗎?




註:此系列文章作/譯者為丁凡,轉載自http://balas.typepad.com/ba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