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5 15:21:05昨日

˙雲門舞集2 ˙




之後每夜,我微微看見一個人影,駝著背的身影,不斷用手顫動著頭,反覆的憤怒與喜悅的肢體,重覆的情緒與語言,重覆的觸動與聆聽,重覆的渴望去愛與被愛,而一切只不過是,我們重覆的日常。


我很慶幸,把自己的第一次給了伍國柱。

與舞蹈的第一次相遇!







前往文化中心觀賞伍國柱遺作<斷章>的那晚上,心情很反覆很惶亂,如同舞蹈所欲詮釋的人生一樣,其實會緊張也不是沒有它的道理,畢竟是第一次與舞蹈接觸,我並不是排斥這類的藝術,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大都把精力花費在我所陶醉的戲劇,就像是北京人迷戀京戲那樣,往往其他種類是無法取代與自拔的。


因此,碰觸舞蹈這區塊,都是近三年來的事情了,記得第一個比較深刻了解的舞蹈家,是碧娜.鮑許,因為在阿莫多瓦導演的電影<悄悄告訴她>裡,放入其某一部分的作品片段,我一直被女舞者拿著麥克風,嘆息然後往後倒的模樣,躡住,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不停地與每個人相遇,交錯的火花可以是美麗的,也可能是混亂的,但,是不是若渴望被了解,那麼身旁的唯一就只剩下孤獨了呢?


當時電影幕閉,我是這樣思索著!













第二個舞蹈家便是在上個月拿到雲門舞集2宣傳單的伍國柱了。

1993年,伍國柱23歲,96公斤,他開始學舞,之後的一兩年陸續參與國內的舞蹈團演出,1997年,27歲,76公斤,遠赴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院舞蹈系深造,1999年,編創出第一支舞蹈作品Immer so,2000年更參與碧娜.鮑許為學生編創的作品,2003年取得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學院的碩士學位,並為德國烏帕塔歌劇院Orpheus編舞,2004年,34歲,當上德國卡薩爾劇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這是華人甚至台灣人的光榮,但卻在上任不久後,發現罹患血癌,2006年1月6日,病逝台北和信醫院,得年36歲。




我開始疑惑,太多的不明白在心頭不斷產出,我明白死亡如同湯瑪斯.林區<死亡見證>說的那樣:對每個世代而言都是如此,死亡是必修的課程。但我不明白,如果死亡是如預期中會到來,那麼為什麼好人都會先被帶走,還是就因為是好人,才被安排這樣轟烈的離開?








我展開一些生命旅程的探索。


生命可以像<斷章>一開始的紅氣球般,十分輕盈自在,也可以像之後騷動的舞蹈家們,因為煩躁與憤怒的情緒而沉重,而吶喊。生命本是兩刃刀,每一段成長茁壯,背後都藏著每一步佝僂的腳步,每一個的願望,都隱匿每一場奮鬥的血淚,有悲傷就會有快樂,有沉淪就會有贖罪,有迷失就會有覺醒,沒有白來的成功,也沒有突來的跌敗,但絕對有站起面對的決心與傻傻一笑的我們。死亡令人惆悵,活著是須有所珍惜與貢獻,生活是佚散,拼貼整合又是一條追尋夢想的路途。


我不斷思考,不斷思考,如果我是每天上帝選擇留下來的人,那麼我能給予什麼貢獻?!下一個生命目標又是什麼?!我能,我該,超越自己什麼?!




人生,是不斷在墮落與救贖之間來回,也許靈魂是不安的,但是我在伍國柱的<斷章>體悟到:生命就是必須不斷地企圖與奮鬥,希望就會在之後,乍現光芒!



這是伍國柱所遺留給我們的生命力,這是我們即使平凡,也須不畏懼的生命力。










pic:來自網路

石寶心 2007-09-11 19:25:41

再次看這篇文章,還是非常喜歡。
想起看斷章時,第一次是痛哭流涕,第二次同樣泣不成聲,
直到第三次,竟然也能夠體會生命中的荒謬,大笑起來。
祝福妳!
*最近在pixnet開了個blog,有空歡迎來走走,不過最近還沒空整理就是。http://blog.pixnet.net/heartsc

WEST 2007-08-03 01:48:47

在誠品我有拿那份DM
卻沒去看..
看妳這麼一寫
沒去欣賞太可惜了..

版主回應
我相信還是有機會的,最近他們有三場分別在嘉義新竹還有台北吧,有點忘了加演 2007-08-21 18:41:29
石寶心 2007-07-11 13:08:41

斷章是未完成的人生
未完成的故事...

揮之不去斷章的影子

版主回應
^^是呀,所以我們都要努力讓人生不要未完成 2007-08-21 18: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