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章 哀公章 (三) 白話註釋
〖章文〗「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語譯】 「所以一個選擇進德修業的君子,是不可以不修身的;想修身的君子,不可以不懂得孝敬父母、事奉親人的道理;要想事奉父母,做好子孫應該做的本分,就不能夠不明白人性之善與做人的道理(分辨賢人);要想了解人性與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不可以不明白天地之間的道理。」(合天理才是可行的人倫之理,賢人做事完全是合天理的;小人做事是迎合人意,但不一定是合天理的。如果自己不知天理,又要如何分辦賢人與小人呢?)
【分享】 一切穩固的基礎,就是搭建任何建設的重要基石;若基礎不穩則容易搖擺,若基石減料,則瞬間毀於一旦。
為人亦是如此;有人舌燦蓮花,說出來的話語精采絕倫,講出來的道理寫實如真;喜觀表面之人,尚且被迷惑許久,無法察覺真實;但理明之人,則觀察入微,旁敲側擊,終有明白而不受困惑。
如何穩固自己修身的基礎,無一蹴而就的方式,惟有精進內修其德,盡力外施其行,兩者兼備且堅持永續。在不久的將來,必見水道渠成,開花成果。
《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觀察一個人的時候,先看他所做的事,為善者是君子,為惡者為小人;接著再觀察他所為之事,為善或為惡必有其緣由,需考察其誠或偽;最後再看其平日心裡所安、所樂者為何。
心隱於內,行見於外,心不可觀,行顯而易見,經過此三個步驟的觀察,一個人的真面目定無法藏得住的。
所以一個人的德行修持是否為真,不需多言,只需沉潛精進;一切外在的浮誇言行,或是虛偽的矯作都容易被明眼之人所看透;做人只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去做、去行,一切言行盡在眾人之眼、眾人之心,多言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