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8 21:49:17飄然
Facebook 與「六度分離」
據說,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只被六個人隔絕。
大約半年前,在U Magazine看到一篇關於facebook的報導。一位哈佛學生在內聯網創立了facebook,初時只供哈佛學生使用,但短短兩個星期,已吸納了二千多名用戶,迅即成為哈佛學生之間互通信息的重要橋樑。有見及此,聰明的馬克逐漸把戶口對外開放,並正式退學,專心發展他的facebook王國,現已擁有全球多達六千萬會員,當中大部分還是中產和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士呢。早前,銳意發展個人社交網站的微軟 (Mircosoft) 更以天價二億四千萬購買其一點六個百分比之股份,令馬克即時躍升為全球十大首富之一。
但以上種種都不是我申請Facebook帳戶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
雜誌在後記所提到的「六度分離」之說。
「六度分離」又稱「小世界效應」,指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最多只隔了六重分隔的關係。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直到你不認識的那個人之間,認識你想認識的人,期間最多只隔了六個人。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蘭便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從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隨機選了300 人,然後請他們每個人嘗試把一封信寄到波士頓的一位證券業務員手上。寄信的規則很簡單,就是任何收信者只能把信寄給自己熟悉的人。可想而知,這些人會直接認識這位業務員的機會微乎其微。結果非常出人意表,大約只需六次轉寄便能完成任務——即我們只須依靠六個人便能把世上每個人環環相扣地連繫起來!
Facebook 擁有龐大的用戶網絡,可謂測試「六度分離」的最佳工具。故此,在申請了 facebook 之後,我便依照它的指示,向電郵中的所有人一個不漏的發出邀請。結果,首一星期,只有寥寥的數人;過了三個月,當香港的用戶人數漸漸上升,也愈來愈多人開始留意到 facebook 與「六度分離」的關係。在 facebook 更出現一個名為「六度分離大聯盟」的組織,來測試這學說的真偽。
這半年間,有不少我不認識的人透過facebook「成為」我的朋友。而我在這些人的朋友名單中,當中輾轉間有數位,竟不約而同的包括我在現實世界認識而失去聯絡的朋友在內。而在我隨意擺放的數十張生活照當中,也有個別的數人竟然在我的照片中直接認識我並不知道他們認識而又跟我合照的朋友來!
沒有人能獨個兒生活。雖然我這個小小實驗並不科學,在心理學上也有所謂「自証寓言」的說法,但如此看來,人與人之間在環環相扣下,也許真的可以把世上所有人斷斷續續地聯繫起來呢。
難怪《世界真細小》這曲目被改編成多國童謠了。
然‧後__又____怎_____樣____________﹖
明白並認同「六度分離」後,希望人們都對地球另一面發生的事情著緊,因為沒人能在全球暖化等問題中獨善其身。
(written by 阿然 on 28 March, 2008)
上一篇:站在階梯上【台長推介】
阿牛
2008-11-22 06:17:14
照片很少,有幾個解決辦法:
1/ 從今天起,照多些。
2/ 不貼相。
3/ 貼別人的相。
可。 2008-11-23 09:55:33
我就是怕那幾堆朋友撞在一起才不玩「面書」啊
(加上我只有很少照片)
可否講講怎樣「有限度地利用」?
版主回應
難道你做了些見不得光的事﹖怎麼會怕呢﹖照片很少,有幾個解決辦法:
1/ 從今天起,照多些。
2/ 不貼相。
3/ 貼別人的相。
可。 2008-11-23 09:55:33
得得地
2008-04-08 22:20:27
人的相遇總是那麼奇妙。
捉得緊嗎﹖它會逃走。
放得鬆嗎﹖它會飄遠。
好比愛情,似遠還近,摸不著,看不透,猜不穿,叫人心癢~ 2008-05-13 20:32:56
「六度分離」令我想起電影BABEL的劇情:
人與人之的距離有多遠,
近在咫尺,心靈卻可以很遙遠;
素未謀面/萍水相逢卻又可以肝膽相照。
版主回應
是的,人的相遇總是那麼奇妙。
捉得緊嗎﹖它會逃走。
放得鬆嗎﹖它會飄遠。
好比愛情,似遠還近,摸不著,看不透,猜不穿,叫人心癢~ 2008-05-13 20:32:56
那又不是見不得光,不過在某些人面前隱藏了一些價值觀吧。最近在MSN Block了幾個人,也許想清楚哪些朋友較重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