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5 11:45:25angelo

知識經濟時代成功企業系列報導(九)

善於運籌新技術 為智馳騁網路業----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

【記者黃創夏】「如果只想到未來的夢景,沒有想到網路的根在哪裡,作網路的哪一
個不虛?」「從事知識經濟就必需以打垮自己的方式在佈局」,網路泡沫破滅以來,
所有人仍是談網路色變,但成立才一年多,專作線上學習的迷你型網路公司為智科技
總經理劉祖亮卻說:「去年營業額才作二千萬元而已,今年應該八千萬元沒有問
題。」
金額雖不大,但僅有二十九名員工的為智科技,卻擁有讓許多還在苦撐的網路公司眼
紅的成績。在為智的辦公室中,已經擁有七千四百多個線上學習(E-Learning)。為
智所有的員工都精神抖擻,感受不到網路夢碎的陰影。他們互相討論新的想法,或者
是喝喝咖啡交換心得,絲毫看不到對經濟前景的憂心。而且,工研院、勞委會、台北
市政府等政府單位委託遠距教學專案不斷、還有元智、彰化師大多所大學的推廣教育
與線上教學的合作案支撐,為智靠網際網路遠距離教學平台,在知識經濟時代找到自
己的定位與利基。

劉祖亮不諱言,為智會投入遠距教學,是因為去年教育部公布將有條件承認遠距離教
學的學分。既然教育是永遠有需求的事業,為智因此嘗試設計出適合的教學平台,掌
握住這個生機無限的知識產業。事實上,分食教育大餅的想法並不新鮮,過去有許多
有線電視業者、網際網路上也有許多業者先行。但怎麼找出區隔點,卻是劉祖亮第一
個考驗。

「我認為從事網路事業,期待寬頻的改善不切實際,我的想法是就算頻寬改善了,如
果只是透過網路把老師的影音、和實體的教室搬到電腦螢幕前呈現,這還是『死』
的,沒有意思。」劉祖亮認為,「媒介不同就應該找出不同的表現與思維」。中國最
早的教育是一對一的、網路的特性也是打破時空限制,而且可以一對一互動的方式。
於是,不是找明師在網路上錄影音開課,而是將既有的課程講義,透過專業的多媒體
設計,展現在網際網路上,再利用網上的程式,學員不僅可以上網修課,甚至交作
業、參加測驗或提問題,都可以在網上進行,而教師也可以透過網路的顯示介面,掌
握住每一個個別學員上網修課及作業進度,並且回答問題。
除了沒有真正面對面之外,為智的教學平台幾乎就是一個完整的上課實況模擬,這種
高互動設計的線上教學平台,讓為智投入遠距教學雖晚,但卻異軍突起,成長迅速。
雖然從事的是知識產業,為智並不把重心放在技術研發之上,劉祖亮說知識經濟關鍵
是「妥善應用知識才是競爭力的核心」,為智沒有開發程式軟體,而是廣泛蒐集研究
世界各地免費的共享軟體(Shareware)和免費軟體(Freeware),「充其量就是花
幾萬元買一些像Windows等必需的作業系統」。公司創新的重點,不是有什麼新的技
能,而是研究有哪些既有的技術,能夠再整合,創造出新的應用。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支撐,是否產品問世就馬上面對競爭者的模彷與抄襲?劉祖亮說
他的觀念是:在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不像二十年前,一個公司靠一個突破性的技術就
可以獨霸領先數年不墜,任何新技術的壽命周期頂多幾個月、甚至幾天就被人追趕過
去。為智既然不是擁有無限投入研發資源的跨國公司,核心競爭力就不應該放在技術
上,而是運籌源源不絕產出新技術的知識。這才是小型知識經濟從業者的核心能力。

劉祖亮強調,識經濟的精神就是要以「打垮自己作為策略思考的核心」。他說,每一
次為智有新的創意思考時,就會同步思考產品推出來之後,競爭對手會怎樣來因應,
或者是怎樣根據這個產品進行演化,根據這個思考,為智在設計新產品時,打敗新產
品的更新產品也同步進行設計,「新產品推出來就是準備放棄的時候」,因此,為智
不怕對手模仿,而是手中先有腹案,等待對手模仿,當市場生命周期已經飽和之後,
馬上將新品推出。
在市場的佈局上,知識經濟的核心是信任,為智藉著和學校合作打名聲,打出名聲後
透過口語相傳,工研院等機構就找上門。同樣地,現在為智推出給中小學老師使用的
E2K軟體平台,也是以平民化的策略,養成使用習慣,等到累積的學員進入各行各
業,有E-Learning需求時,既有的使用習慣與信任感,使為智使在知識經濟領域中,
先奠定了廣泛使用者的基礎。


───────────────────────────────────

「經建會財經法制協調服務中心」簡稱「法協中心」,前身為「亞太營運協調服務中
心」,於2000年改名。設立宗旨在推動財經法制之自由化與國際化,目前主要負責工
作,包括協調推動「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全球運籌發展計畫」、鼓勵地方吸引投
資、推動行政部門積極招商、網際網路相關法規之增修及法制再造等事宜。
「相關資訊查詢」或「增除電子報會員資格」,請瀏覽本中心網站:
http://www.cedi.cepd.gov.tw
或洽:台北市松江路85巷9號,TEL:02-25087900,FAX:02-25095434,
E-mail: cedi@sun.cepd.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