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5 10:11:16中杯冰那堤

【布拉格日記】離開,再出發。



那天目睹學生被生教組長處罰(因為邊走邊吃而被罰咬著食物半蹲),很震驚,也引發我很多思考。我認為學生做錯事和如何被對待是兩回事,做錯事的人仍應該被尊重;另外,我也在思考當學生被訓導人員處罰時身為輔導老師和導師的處理原則和方法。

我關切的是學生的心情和感覺,畢竟他們是親身經歷被處罰的過程,也是當事人。我的擔心是學生學到的不是如何改進行為,而是他們認知到當他們握有權力也可以任意羞辱別人。若要和管理者溝通,則需要很多的技巧,讓他們明白我們針對的是「作法」而非「個人」。但面對立場較強硬的管理者,不要過份涉入或建議,因為每個在不同位置位置做事的人都需要被尊重和瞭解,這不代表我們認同他的作法,只是我們可以嘗試用不同方式處理,並能夠認知到所有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方法」(無論如何都嘗試以積極的心態應對)。

恐嚇學生、整學生到底讓學生學到什麼呢?(當然,管理者的用意和目的學生並不知情,我無權也無意論斷方法的優劣)我知道必要的警告和懲戒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的作法真的讓孩子學習到我們想讓他們學習的嗎?為什麼他們不再犯?是因畏懼懲罰還是知道這是錯的?在一個要求用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來型塑孩子的時代,我們只能用「自律」來作為衡量標準嗎?

另外,欺負人、屢犯的「壞孩子們」我們該怎麼對待他?當我們失去耐心的時候,就代表了他們不再擁有被愛的權力嗎?管教孩子若出於愛,所有處罰行為就都是正確的嗎?我反對無止盡、無原則的包容,但怎樣的管教/輔導方法才能讓孩子打從心裡想變好呢?我們的管教究竟是想讓自己好教,還是想要他們變好?這問題的前題就是你期待看到怎樣的孩子吧!

慢慢地,我越來越確定我會離開,我想我不會做老師。但這樣的決定並非消極地感覺自己無力改變,而是我瞭解我的特質並不適合在這裡發揮功能;離開,但我並不絕望。相信這裡仍會有更多不斷思考、反省的老師們繼續努力著,努力著要讓孩子們更有豐富的、精彩的、充滿愛和關懷的教育環境,只是他們的方法都不同。

他們和我一樣,不是想要提供孩子一個無菌空間,而是要讓孩子真實的經歷,並嘗試解決問題、勇敢探索自己;不是要讓他們變成「成功」的人,而是獨立有自信、快樂的孩子。而我們能做的,不只是陪伴、引導和鼓勵支持,還有,自己也有所思考、成長,願意跟孩子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