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5 14:10:10凌明玉

我可以要別的禮物嗎?

我可以要別的禮物嗎?◎凌明玉


每年快到小心心的生日前夕,總要絞盡腦汁想該送什麼禮物給她才好?

她還沒上幼稚園之前,至多是買個蛋糕再加上可愛玩偶,她就會非常非常高興的摟著我,甜甜的說:「謝謝媽咪!好愛你喔。」

人小的時候,好像特別容易滿足,有吃有玩,心願足矣。小心心也把家人生日當成自己的一般過,搶切蛋糕或拆禮物,玩得不亦樂乎。人漸漸長大後,接收的訊息越趨繁雜,最快學會的即是「比較」,比較她和同學過生日的方式,收到的禮物誰的比較酷、比較好?

這還不打緊,電視媒體強力放送兒童節、聖誕節這類屬於小朋友的節日,不停播放令人眼花撩亂的禮品或遊樂活動,讓她對特定節日更充滿無限期待。假如不送東西給她,或是故意遺忘,她可會不斷暗示,諸如:


「媽咪,今天學校有老師當聖誕老公公喔,送我們糖果還有鉛筆耶!」
「喔。那你有禮物就好了。」我很冷靜回答。
「可是,可是聖誕老公公會來我們家送禮物嗎?」
「呃。」可怕的問題終於出現了。而且「可是」的語法又出現了。


以往她還沒上幼稚園,我和她姑姑家因住得近,心心和她表哥年紀相仿,為了讓他們對「聖誕老公公」持續懷有夢想;連續兩三年大人們不辭辛勞在聖誕夜將禮物偷偷放在對方家門口,然後「故意」請小朋友自己去開門,親自感受到聖誕老人送禮物來的喜悅!這招對民智未啟的小孩十分有效,整個12月,他們總是特別聽話,害怕不乖的小孩就得不到禮物了。

正當我回溯往,回想大人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謊言時,另一個可怕的問題又出現了。

「媽咪,我有同學說,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公公。他是假的。」

「呃。可是妳小時候收過聖誕老人的禮物,妳記得嗎?」我還在做最後掙扎。

「記得啊。哈哈…那個禮物是妳和爸爸送的啦。」她的眼睛笑成彎月狀,像天使般原諒說謊的我。

「啊,那是聖誕老公公太忙了啦,要我們幫忙。」我又再度說謊。

「對呀!我很久很久以前就知道了啊。」她的口吻像這是個老掉牙、人人皆知的故事。唉,看樣子聖誕老人的神話就要被戳破了。

「可是,妳為什麼還問聖誕老公公會來送禮物嗎?」我發現自己也開始不停的說可是…可是。真是糟糕。

「因為,我相信有聖誕老公公啊。上電腦課時,老師有給我們看聖誕老公公的網站,我朋友說,如果我們的玩具已經很多了!聖誕老公公就不會再送了,他要送禮物給更需要玩具的小孩。」

「呃。妳好棒喔!連這個也知道。」哇,不能小看小朋友吸收資訊的能力。
「可是,媽咪,我們可以寫信和聖誕老公公要別的東西嗎?」
嗚哇喔!誰來救我啊?



【教授觀點】林于弘教授 (現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系系主任)

個體的認知是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而想像,也由自我、家庭而轉向整個多元複雜的社會。傳統的人際互動雖然也有諸多變化,但隨著資訊傳播的深入生活,也造成兒童社會化傾向的提早出現。然而這種過度「世故」的表現,卻未必是全然正面的可喜現象,兒童在喪失童真想像的遼闊空間後,創造力大幅流失與被過度制約的機械反應,反而是令我們憂心的教養困境。因此,有些過早啟動的揠苗助長,往往必須承擔更多失敗的風險。學習成敗的關鍵不一定是時間的早晚,學習態度與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是更需要迫切正視的問題。

而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如何激勵兒童嘗試從口語表達轉化為文字敘述,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小孩對寫信這件事產生興趣,師長們也可以借力使力,讓孩子在近似遊戲的過程中習得該項能力。因此語文「遊戲化」的嘗試,正是擺脫初期語文因重視工具性而容易產生困乏的有效策略。正如文中小心心想和聖誕老公公寫信的動機被激發之後,師長們如何因勢利導以達成積極學習的目的,正是有效教學的標竿起點。




※本文原載於小熊維尼雜誌的專欄,這個是和林于弘教授合作的增進中文能力親子專欄,此文是專欄的最後一篇,剛好與聖誕節有關。

如今看此文如同坐上時光機,因為文中的小心心已不再期待聖誕節,她說既然不放假給我們時間和聖誕老公公說說話,這樣的節日不要也罷。而且小心心還得配合學校演話劇並寫很多聖誕卡,忙到暈頭轉向,她的結論是,現在聖誕節是讓大人小孩都很忙的節日。有哪個節日不是呢?還好現在媒體也炒作過日子如何困難的議題。

接下來還有跨年,小心心又說了,等她當上XX部長,都辛苦了一整年了,一年最後一天絕對要立法放假。新的一年第一天也要放假,這樣才有力氣過365天。

每天都放假算了。希望公投第三階段領票可以加入這一項。



圖說:這是2004年我去上海浪遊時,在石庫門拍的CD聖誕樹。這幾日剛好清理很多不能用的磁片,正在想如何拼成聖誕花圈。雖然不願面對的真相是,這些磁片居然都讀不出資料,很多文章得看著剪報Key in.不過想想我還可以動動腦筋面對一下美麗的地球,這樣小女應該可以多看幾年的風景。

上一篇:熱情的年代

下一篇:旅行的焦距

daniel 2008-10-31 17:58:11

謝謝站長的書單

最近太忙了 現在才上來

很慚愧只看過蔣勳老師的
其他有空會慢慢啃

年紀大了
看書挺吃力的

pchome這次換考數學
真有創意

版主回應
認同~
年紀大看書不只考驗記憶還有耐力
時間又永遠跟不上出版的速度
讀書真是非常個人的享受


pchome現在又換回原來的圖形對對碰了
2008-11-15 13:43:14
daniel 2008-10-12 21:26:28

謝謝馬克先生的貼文
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讀了這篇
記起幾年前
吃飯時突然想到
對著小孩們說
電影蜘蛛人是表演和特效
真實世界是不可能的
沒想到
老大頭也沒抬地說
"把扒,現在的小孩沒那麼笨"

確實
現在的小孩是"老成"多了


看到站長的書單
這次頭可不重了

是差點滾了下來

版主回應
是啊
現在小孩一整個鬼靈精怪
我經常被整得七暈八素
正在寫一系列的教學手記
請期待一堆搞怪小孩即將攻佔夜之漂流

書單這種事啊
就像人生...你得一本一本去經歷
我讀的是我的人生
我愛的書不見得就適合你
你讀的也不一定我就讀得下
該怎麼開"客製化"的書單?
這真有點難倒我了

假設你討厭美術.請讀"天地有大美"(遠流出版)
假設你討厭數學.請讀"博士熱愛的算式"(麥田出版)
假設你討厭化學.請讀"鎢絲舅舅"(時報出版)
假設你討厭旅行.請讀"轉山"(遠流出版)
假設你討厭生活.請讀"目送"(時報出版)
假設你討厭小孩.請讀"追風箏的孩子"(木馬出版)


我只是假設喔
希望不會再有什麼東西掉下來了
2008-10-17 20:06:39
馬克續貼 2008-10-10 15:36:15

故事挑戰定義,故事蒐集真實或想像的「例外」,整體來看,故事就是人類經驗中「例外」的集大成。故事成立最根本的理由,其實無他,就是「例外」,古怪、奇特、不常見、違背道理,這些就是故事的基本精神。

 小孩喜歡聽故事,因為他們還沒有完全接受現實世界的規律原則,他們也還不懂得如何推論世界運轉的邏輯。他們喜歡有一個人,穿著平常絕對沒有人穿的紅衣紅鞋,用平常不會遇到的慷慨態度,遊走世界各地,只為了送禮物。這個叫聖誕老人的人,他的交通工具竟然還是從來沒看過的馴鹿拉的雪橇,而且他會從人家屋頂的煙囪爬進客廳,找到放在聖誕樹下的長襪,把禮物小心地擺進去。太棒了!沒有任何一項,是日常中可以預期看得到的。

 到了一個年紀,小孩總是會知道,原來那些禮物都是爸爸媽媽買的送的。聖誕老公公故事魔力突然消失了,禮物還是禮物,但同樣的禮物卻不再如原本那麼希奇了。爸爸媽媽理所當然就是會買東西給東西,那些東西從鍍金輝煌的聖誕老公公的禮物,一下子變回了就只是生活中經常會有的「東西」。

 理所當然,是哲學拼命想要揭露給我們的。但理所當然,卻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負擔,不時想要逃避的對象。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就沒有什麼可以期待,也就沒有什麼值得興奮驚訝的了。

 故事講述著各式各樣的「例外」,幫我們保留了期待的空間,讓我們在一個道理越來越嚴密的時代中,還能相信普遍原理原則之外,有值得我們張大眼睛等待、觀察的禮物可能掉到頭上來。

版主回應
這篇在副刊已拜讀
但還是感謝馬克來貼文

楊照是我寫作小說的第一個老師(請參照網站上"熱情的年代")
以前仰之彌高
現在三不五時會遇到
不過我還是不敢"隨便"和他說話
呵....讓我想到李安讀小學見到他爸會繞路走~

"故事挑戰定義,故事蒐集真實或想像的「例外」"
這兩句話幾乎就代表寫小說的人
鎮日要做的功課啊
2008-10-17 19: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