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 16:43:42怡君

如果希望孩子幸福,就要先培養自尊感: 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是很棒的人

作者/金美敬


如果希望孩子幸福,就要先培養自尊感
 
「各位希望孩子將來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每次演講時,我都會問家長這個問題,而每一次得到的答案也都如出一轍:「希望孩子可以過幸福的日子。」於是我就會追問:「那要怎麼做,孩子才會幸福?」從這裡開始,家長的意見就會出現分歧。雖然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但是綜觀他們的意見大致如下:「前提是要先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了找到好工作,就要讀一所好大學;為了上一所好大學,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認真學習。」
 
這就怪了,我明明是以「幸福」為出發點來提問的,最後竟得出「讀書」的結論。
 
簡言之,就是要讀好書才會幸福。
 
其實我和大家的出發點一樣,都希望孩子幸福,但在「要怎麼做」才會培養出幸福的孩子這件事情上,我和大家的見解不同。我認為,要培養幸福的孩子,父母必須先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那些經常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尤其是始終得不到父母認同的孩子,無法培養出自信。反之,對自己有足夠信心的孩子,會做出富含個人信念的選擇,成為有自信的人,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
 
我對「自尊感」的定義是:深信自己是不錯的人。如果國文、英文、數學很厲害就能上名校,那麼,修好「自尊感」這門課就能把人生經營得幸福美滿。
 
在領悟這番道理以前,其實我是個傻瓜媽媽。只要和子女都很優秀的媽媽見面,內心就會感到無比焦慮,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尤其是我家老二(兒子),在高中時選擇休學,當我接到消息時,簡直晴天霹靂,一時之間說不上話,比兒子更加無助、更加恐慌。
 
「我實在快要被你搞瘋了!你知道現在選擇休學,等於只有國中文憑嗎?我到底該拿你怎麼辦才好?」
 
面對我無止境的嘆息與責怪,兒子依然用他無聲的言語和行動向我傳遞訊息。
 
「媽,我現在看起來一定很遜對吧?但其實我很棒喔,我對自己有信心!」
 
當我心想「這小子到底哪來的自信」時,我發現不只老二,老大(女兒)也有這樣的特質。她天生性格慢條斯理,每次看她不疾不徐的動作,都會使我焦躁不已,擔心她將來能有什麼出息。但事實證明,老大二十歲以後就用自己的步調找到了屬於她的人生,目前也正朝夢想成長邁進。
孩子有著與生俱來的自信
 
自從我家三個孩子當中有兩個都滿二十歲以後,我開始經常回憶他們的童年。某天凌晨,我突然有了這番領悟:「養育子女,不應該站在母親的位置去執行,要站在孩子的位置才對。」
 
那些叨念和期望之所以無效,就是因為我都沒站在他們的立場,而是站在我的立場出發所致。後來我才意識到,原來強迫孩子按照我的要求、速度、成就發展,根本就不是所謂的「養育」。
 
之後,我決定試著站在孩子的位置來和他們相處。我看見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東西,那就是在孩子內心根深柢固的自尊感:我本來就是個很棒的人。明明和同儕相比,自己的情況絕對是最糟糕、最沒用的,但在兒子的心底竟存在著連他自己都不敢置信的自信心。
 
自那天起,我對兒子深感愧疚,抓著他的手說了無數次「對不起」。即使對兒子愧疚過數千遍,我也依然要重新當他的媽媽,於是我開始對兒子不吝表達,告訴他「你是多麼棒的孩子」。
 
「通常『不幸』的到來,都是為了扮演人生的重要轉捩點。你以後一定會很有成就,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選擇了休學!」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像話嗎?」沒想到竟然一語中的。兒子逐漸改變,支撐他的主要信念是:「像媽媽這種高自尊感的人都相信我了,我一定是個很棒的人!」當媽媽的自尊感與兒子的自尊感相遇,互相扶持、相輔相成時,結果將會超乎想像。兒子重新振作了起來,我也蛻變成真正的母親,等於是藉由兒子,讓我在五十四歲的年紀重拾了該有的自尊。

相信自己一定會過得幸福
 
如今我家有三位非常優秀的孩子,天性截然不同,喜歡、擅長的事物也都不一樣。
 
重要的是,他們都有各自的長處。當然,這些特質也和身為媽媽的我不同,那是他們特別的、天生的氣質。胸懷大志的大女兒從事餐飲業,感性充沛的二兒子專攻爵士樂,動作敏捷、企圖心強的小女兒目前是班上的資優生。
 
那麼,三個孩子當中誰最受寵呢?在我們家,每個孩子都被當成天才:老大是料理天才,老二是感性天才,老三是讀書天才。反而是很會讀書的老三相對不得寵,理由很簡單,因為讀書只是世界上千百種才能之一,會讀書不代表也很會做其他事情。
 
真正了不起的是,我家的孩子都是「自尊天才」,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是很棒的人,抱有「我一定會很順利、很幸福」的信念。當然我也不例外,因為在培養三個孩子的自尊感時,我的自尊感也更加穩固。
 
三個孩子分別用不同稱呼來喚我,老大都叫我「同志」,因為她是在我最沒準備好當媽媽的時候出生,我們一起經歷了無數次的衝突,見證了彼此好不容易才有今天的過程。老大曾經在送我的生日卡片上寫「致我最愛的媽媽暨同志」,我可以完全體會這句話背後蘊含多麼深厚的革命情感。老二則是在信中用「我的母親、我的恩人」來稱呼我,那是因為在他選擇休學,到後來朝自己的夢想前進,一路走來的辛苦歷程都有我在一旁陪伴的緣故。老三又是如何稱呼我的呢?坦白說我也很好奇,目前就讀國一的老三,二十歲後又會怎麼稱呼我。

豐富內心的自尊農田
 
我很享受當媽媽這件事,也樂在其中,覺得站在孩子的立場從旁輔助他們或者在一旁「觀戰」很有趣。我的房門總是為孩子敞開,每當他們心力交瘁、自尊感跌至谷底時,就會跑來敲敲我的房門,讓我擁入懷中,盡情享受自尊感充電的過程。為此,隨時維持在高自尊感的狀態便成了我的重要任務;我總是開心過日子,努力達成心願,不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也逼自己每天都要有所成長。這麼做是為了豐富內心的自尊農田,好讓自己能在孩子需要時分給他們一些。
 
身為母親,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母親並非聖賢,孰能無過,對孩子感到虧欠的事情也不只一、二件。儘管每天都有些遺憾,依舊得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即便內心愧疚千百回,也必須不斷提升為人母的自尊感。
 
如果你也是一名母親,為了自己和孩子的幸福,就必須學習如何培養自尊感,找出何謂自尊感、為何自尊感如此重要、如何練習培養自尊感、如何相互培養自尊等問題的答案。
 
在這段珍貴無比的探索旅途中,願我過去二十八年的育兒經驗能對各位有些幫助。我想用這顆溫熱的心,給同為母親的你一個大大擁抱。

【就算內心愧疚千百回,我依然是個母親】

作者/金美敬